数丈高的巨浪犹如一道高墙,正以排山倒海之势呼啸而来,发出了巨大的轰鸣之声,所经之处,无所不摧,刘宣亲眼看到无数的匈奴人马生生地被巨浪所吞噬,再强悍的骑兵在大自然的力量的面前,也渺小如一粒微尘。
滔天的巨浪向着刘宣扑了过来,刘宣的身子有些簌簌的发抖,可想到过自己n多个死法,但绝对不会想到自己最终会被洪水给吞没。
他想不通的是,就算下再大的雨,也不可能造就如此的滔天巨浪,那么吞掉他和匈奴骑兵的这股洪水是从何而来的?难道非是天灾而是人祸?
刘宣已经没有时间再去考虑了,巨浪瞬息而至,只是眨眼的工夫,刘宣及驻守在扶柳的数万匈奴骑兵就全部被洪流所吞没,就连一个活口都未曾留下。
如此大的洪水,自然不可能是下雨所为,只能是江河决堤造成的,而这江河决堤,除了自然的原因之外,也只有人力所为了。
早在十天之前,刘胤就已经做了充分的准备,除了派出斥侯查探各处的高地绘制出地形图之外,刘胤早派诸葛尚率军在漳河沿岸驻守,为掘堤做好准备。
水是古代兵家最早利用到的资源,远如春秋智伯凿晋水灌晋阳城,近如关羽樊城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利用水攻,往往可以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坚不可摧的军队,在洪水的面前,几乎是不堪一击,适当地利用水攻,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当然水攻的先决条件比较苛刻,必须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方可以成功。首先,信都一带地势低洼,有千顷洼之称,其地形在冀中平原上来说是最低的,这就为水攻创造了第一个有利的条件。
其次就是水了,如果按先前的天气,连续地干旱了几个月,河水都快干枯了,刘胤绝不会动水攻的这个念头。而这次天欲降暴雨,给刘胤带了灵感,信都地势低,如果漳河等河流河水暴涨之时,不正是一个天赐良机吗?
当然要决刘胤就不能只决漳河,信都东面的清河,也正处于蜀军右军团的控制之下,刘胤命人传讯给罗宪,约定好时间,同时动手,单单一条漳河也许给刘渊造不成足够的麻烦,但如果信都遭到两面大水的围困,估计刘渊不死也得脱层皮了。
诸葛尚赶到漳河大堤之上,按照刘胤的命令选定了决堤的位置,就单等河水暴涨之时再动手了。
刘胤又下令邓忠和马融准备大量的船只,等到洪水泛滥之时,便可乘船而攻击,歼灭残余侥幸逃生之敌。
大雨如期而至,傅佥所率的五个军已经安全地撤离到了地势比较高的地方,水攻的条件已经成熟了。
三天的暴雨让漳河的水位暴涨,整条河道内一片肆意汪洋,漳河在信都河段时,水流极缓,如此滔滔的洪水就算是蜀军不决堤,都难免有溃坝的危险,毕竟这场暴雨堪称是百年一遇。
诸葛尚一声令下,白帝军的将士们一齐动手,在漳河的河堤上挖开了七个口子。
口子都无须太大,原本被束缚在河道内的河水此时逮住了冲破束缚的机会,汹涌地向着缺口冲去,千里之堤尚能毁于蚁穴,何况这几尺宽的缺口,片刻工夫就浪塌到了数丈之宽,随后轰隆的一声,数里长的大堤就一齐地垮塌了,漳河水如同脱缰的野马一般,倾泻而下。
扶柳的地势最低距离最近,自然成为了洪水的第一个袭击目标,滔天的洪水形成了丈余高的巨浪,以吞天毁地之威势席卷而下,刘宣等匈奴人尚来不及做出任何的反应,就已经被洪水给吞没掉了,无数的匈奴人的尸体随波逐浪而漂。
洪水吞没有了扶柳的一切,继续以浩荡之势,一路向前,所到之处,如摧枯拉朽一般。
第906章 水淹信都(下)
朽一般。踌躇满志的刘渊也在滔天的洪水面前懵逼了。
连续一个月的交战,让屡战屡败的刘渊陡然间看到了希望,铁三角的防线果然是名不虚传,任凭晋蜀两军采用何种的手段,就是无法突破匈奴人铁三角的防线,战事拖延下去,对刘渊而言是极为有利的。
蜀军和晋军劳师以远,连续地交战必然让他们后勤吃紧,只要匈奴人坚守下去,挨到冬天,这场大战们们就可以看到希望。
但突如其来的洪水却给了刘渊一个措手不及,宛如一盆凉水浇到了刘渊火热的头顶之上,把刘渊给浇了个透心凉。
原本只是下个雨,刘渊倒没有放在心上,物极必反,久旱必涝,这也不过是常理,没有什么可大惊小怪的,但糟就糟在信都城地势低洼,突遭暴雨的侵袭,整座城池到处都是齐腰深的水,成为了水乡泽国。
对于这点,刘渊也确实没有脾气,当初考虑将信都做为防守核心,最主要的还是看中了信都乃冀州州城的这一点,做为冀州的中枢,这样的地理位置是无可挑剔的。
但刘渊却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信都地势低洼,极易受到渍涝的侵袭,而现在看来,这无疑是致命的。
可惜刘渊本事再大,也是无力和大自然来抗衡的,他也只能是将错就错,暗暗地祈祷这场暴雨快些停歇。
雨虽然停了,但围困信都的洪水却是有增无减,城内城外,俱都成为了一片汪洋,站在信都原本高大的城墙上,现在距离水面居然只有丈许的高度,天地之间,白浪滔滔,无数的匈奴兵,在浪里沉浮,随波逐流,都无法分辨出是尸体还是活人。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