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最后的三国_风之清扬【完结】(989)

  晋军第一波的进攻被打退了下去,蜀军也得了一些喘息的机会,趁着这个机会,不断地用沙袋来垒高缺口,以弥补城墙的防线。

  在以寡敌众的战斗中,城墙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正是由于这一道高墙,才使得兵少者有能力与兵多者相抗衡,城墙的垮塌几乎是致命性的,所以蜀军必须要对城墙进行修复,否则一旦被晋军破防线,那结果就是毁灭性的。

  不过晋军似乎不甘心受挫折,第二波的进攻紧随其后,文鸯投入了更多的兵力,全力地向信都城发起攻击,整个南城墙一线上,晋军的队伍密密麻麻,几乎成为了一片白色的海洋。

  战斗的进行地非常的残酷,城上城下,尸枕相籍,浓重的血腥味在空气中弥漫着,耳边永远都响彻着隆隆的战鼓声,鼓声如雨点般密集,催人奋进,尸体和鲜血似乎都已经被熟视无睹了,双方士兵都杀红了眼,寸步不让,以死相争,战战斗的惨烈程度无以言表。

  晋军对信都城是势在必得,而蜀军则是拼死而战,这样的较量本身就是针尖对麦芒,狭路相逢勇者胜,这个时候,已经不再是单纯的武力较量了,更多的是双方意志力的比拼,谁的意志力坚强,谁就有可能坚持到最后,看到胜利的那一刻。

  晋军占据着兵力上的绝对优势,在气势上是压倒蜀军的,但蜀军却是擅长在逆境之中作战,劣势之下,也绝没有放弃的念头,万人同心,誓死而战,将晋军死死地挡在信都的城墙之外,不让他们越过雷池一步。

  蜀军的顽强让文鸯有些意外,原本认为一边倒的状况并没有出现,不过文鸯也没有太过心急,攻城作战需要的是耐心,在这个时代,攻打一座城池是很费力气的,如果没有象蜀军那样拥有火器的话,拿下一座城池少则数十日或数月,多则也有几年的时间,信都毕竟是一座州城,虽然残破了点,但是城墙的高度和厚度可是那些个小县城所不能相比的,所以第一天的进攻受挫,文鸯也丝毫没有在意,休息了一宿之后,第二天晋军的攻势依然如潮,丝毫没有半点减弱的迹象。

  赵卓脸色很严峻,这确实是阳安军离开蜀地之后经历的一场最悬殊最惨烈的战斗,如果信都城完好无损的话,赵卓对守住信都完全有足够的信心,但现在的信都城,就好比是一艘残破不堪的烂船,四处走风漏水,偏偏又遇到了狂风暴雨惊涛骇浪,想不倾覆都很困难。

  但是再难,赵卓也必须要坚持,在未获得刘胤的命令之前,赵卓是绝不会擅自撤离的,那怕把阳安军全拼光了,拼得只剩下一兵一卒,那也绝不能轻易地放弃,这就是蜀军精神之所在。

  更何况,赵卓乃至阳安军的全体将士都相信,蜀军的大部队是不会放弃他们的,大都督刘胤也不会放弃他们,只要坚守下去,就一定会换来希望。

  ※※※

  高阳,蜀军的临时大本营。

  晋军突然地发起进攻,既在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

  意料之外是因为晋军在进攻之前,显然没有经过充分的准备,无论是兵员和粮草,晋军都没有到位,没有到位就发动进攻,看起来是非常地仓促,但这也反映了晋国上下急欲消灭蜀军将蜀军驱逐出冀州的心思,出奇不意,攻其不备,从一点上来讲,似乎也在情理之中。

  其实双方的机会都是均等的,晋军的准备并不到位,但蜀军何尝也不是如此,甚至蜀军要远比晋军更为地困难,漫长的补给线严重地迟滞着蜀军的备战。如果等晋军战备充分再发动进攻,那么蜀军也很可能做了好充足的应战准备,从这个方面来讲,司马骏倒是有抢先手的打算。

  刘胤在高阳第一时间也接到了晋军进攻的消息,首攻打信都,和刘胤判断的几乎没有什么差别,不过为了追击匈奴人的残余势力,蜀军在冀州的兵力配置并不平衡,大部分的主力都集中在了冀州北部,而目前晋军所攻打的冀州中部,兵力配置就比较薄弱的多,象信都只有阳安军一个军在驻守,另外冀中的几个郡,如常山、巨鹿等地,也只有一个军守着,如果从临近的地方调兵救援信都的话,明显地感到兵力不足,但如果将主力从冀北调回来的话,却又远水难解近渴。

  第924章 围魏救赵

  根据目前传回来的情报,晋军几乎调动了十五万的人马,对信都发动了围攻,但这十五万的人马也不是全部针对信都的,其中一半左右的兵力攻打信都,另一半的人马则是布署在了信都的周围,颇有点围点打援的意思。

  当然,司马骏未必能有那么高的战略眼光,他的出发点应当还是首先要拿下信都,这样的兵力配置,就是为确保拿下信都做的准备,分出一半左右的兵马布署在信都的周围,目的就是为了阻拦蜀军向信都的救援。

  按照常理,蜀军在获悉信都被围之后,一定会全力以赴地进行救援,这个时候,布署在信都周边的晋军就可以起到作用,司马骏的目的明确,只需要将蜀军拖上一段时间,围攻信都的晋军便可以从容地拿下信都来。

  而蜀军只有突破晋军的防线,才有机会去解信都之围,傅佥和罗宪都认为这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现在晋军在信都外围的池阳、扶柳、武邑等地,已经是深壕高堑,严阵以待,如果蜀军强攻的话,必然也得不偿失。

  “大将军是否考虑放弃信都?如果强行派兵救援的话,定然落入晋军的圈套之中,信都目前只有阳安军在驻守,兵力薄弱,很难做长时间的坚守,与其将阳安军拼光了再撤,倒不如保存实力早些撤出战斗,这样损失还小一些。”罗宪提议道。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