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机关算尽_一粟【完结】(33)

  邀买人心,恐怕是最好的战略,也是最好的政治手段。不少人,还是扔下武器,下了战马,离开了战场,其中也不乏得知董海仓被囚之后前去通风报信的忠臣或是势利小人,只是他们不知道已经没人能为董海仓做主了。但最后还是有一万余人,投向了子书的怀抱,享受组织的温暖。当然,这其中也不乏刚烈之士和势利小人。

  罗浮城内的校场 ,依鸣的“战斗”也即将结束。董海仓接受不了一天之内从统领天下的大梦之中,跌落到一无所有的地狱。可没了军队,总是好过没了脑袋再丢了全部家当。最终,老董还是在依鸣拟好的公文上签上了自己的大名。

  于是,“名正言顺”,章明接过了董海仓的勤王大旗,统领天下。董海仓,虽然仍旧有着两城城主的名号,可是想出罗浮城中他董某原来的府邸,都是难上加难。还是好吃好喝,仍旧有人早晚伺候,只是所有的护卫,甚至连扫厕所的老妈子都是依鸣的人。整个董府连只苍蝇都飞不出去,把董海仓一家老小软禁其中。自然而然,卢克城和罗浮城的控制权也在依鸣手里。北部五城中,董海仓的旧部,大都也是识趣之人,也都一窝蜂的倒向了“正义”的怀抱。

  数天之后,章明、沙林、依鸣、汪鹏、子书、晓昭、还有没有发言权的戈隆在天明皇城里如约见面。

  在此之前的天明王国,应该说是有文明的,而且文明的开化程度很高。只是一直处在相对安逸的局面里,让统治者的统治手段漏洞百出。各个城主分据一方,而城主下属的各个军团长,兵团长,也都拥兵自重,难以管制。将不明,则分化不灵。又何谈管理?除此之外,大多数的高级将领,都是行伍出身,或是世袭子弟,而文人墨客,大多是在各级将领或者王侯的府内作为幕僚出谋划策,混碗饭吃。在高层的会议中,又极少数人是文武全才,自然是会议多多,可大都是闲话连篇。

  逆境当前,想要大刀阔斧的改革是不可能了,但是整改军制,势在必行。不然,凭借小规模的胜利,实在难以收复失地,重整河山。

  壁垒山外的联军,看着天明皇朝内讧骤起,自然不会坐以待毙。驱使无数的亡国奴大兴土木,建造兵器,操练兵马,随时都可能再度进军壁垒山。

  军制改革,刻不容缓。几个人拉着陪绑的戈隆,连续商议了几天几夜,终于拿出一个初定的计划,上报给只剩下一口气在喉咙口呼嗒的老国王——

  王令:大敌当前,全民当誓死守卫国土不受外敌侵扰,收复失地,匡扶设计,人人有责。今下令:

  一、 削减军费三成,全体将士不得异议。

  二、 设官职正扶使两名,分统天下兵马。自军团以下,中队以上,各级分设监军一名,辅佐各级将领。监军有权参政。

  三、 督造龙符十面,各个城主与国君各执半面。虎符二十面,各城下所属军团长,各执半面,由正扶使分领半数。无龙虎符不得大规模调动军马。

  政令一下,有人欢喜有人愁。虽然是眼下最为简洁的控制军队的手段,但仍旧惹来不少大大小小各级将领的非议,毕竟是一种限制,何况收入少了整整三成啊。国难当头,仁人志士还是要多于唯利是图之人,很快,这场军改的波涛便停了下来。

  东部五城的正扶使,毋庸置疑落在了章明的头上,北部五城的正扶使,名义上还是董海仓这个傀儡,而虎符,顺理成章的落在了依鸣手里。这个整天骂娘的小子,顺道还给自己安上一个罗浮城辖区军团长的帽子,用个兵团长的头衔去调动军团长的人马,不大像话。名不至而实归,北部五城都知道,董海仓的两城城主加正扶使的名号,恐怕连一壶酒都换不来,真正统领北方的是一个军团长和三个没名没号的主儿。子书,则成了依鸣的监军,但他的绿营雇佣兵,依旧还在,人数还是一千,只是已经从一线的作战部队撤了下来,成了一支子书直属的专业侦查部队,而战斗力绝对要比混吃等死数十年的天明王国的军队墙上许多。除此之外,子书的两万游骑和两千蛮兵,并未编入正规军,而是挂上联军的牌子,番号是一个兵团,和绿营兵一起吃着皇粮,指挥权却还在子书的手里。平时由罗亚和布鲁统领游骑,石头统领蛮兵。石头的人数是少了点,但战斗力和食量却比一支万人的部队要好上很多。而且,也只有石头这样的悍将,能镇得住这群强悍的蛮子。比眼前所得的一切更让子书高兴的就是,他的身边多了一个小跟班,就是海涛。海涛不仅及其聪慧,并有着与生俱来的对胜利的渴望,而且城府极深。在子书眼里,海涛要比十六岁时的他强上不止一倍。

  老国王,终于在内忧外患中驾鹤西游了。章明给老头子找了一个不实准靠谱的接班人,号称是老国王第九个二字的第九个儿子,这个名叫雷吉还在吃奶的小孩,估计不是老国王的血脉,搞不好还是章明的私生子。子书等人心里明白,这小国王,只不过就是章明的御用傀儡,天明皇城都归咱们,怎么着也得给人家点好处。和章明的联盟,只是在共同利益的驱使下,决裂是早晚的事,眼下相互迁就一下,大家都好过点。毕竟要先攘外再安内。

  东部,章明不是个大将之才,知道自己想要攻城掠地的希望不大,干脆以守为攻,以逸待劳。调集三十万大军驻守在壁垒山以东绵延百里的防线上,每隔十里高筑一烽火台,但见狼烟起,就尽起全国之兵增援。章明还用刀,在自己书房的墙壁上刻上“七月换防”四个大字,提醒自己,边关将士辛苦,每年七月再调集三十万人马进行换防。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