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奈之下,渭阳君嬴华唯有拼死杀出咸阳,到城外的军营聚集了麾下的残兵,向西逃亡。
魏昭武十四年十月前后,在秦王嬴遂的默许下,大庶长赵冉、左庶长卫鞅,代表秦国向魏国投降,其余公卿,包括武信侯公孙起、长信侯王戬、阳泉君嬴镹等人,皆归顺于魏国。
期间,唯独渭阳君嬴华不肯投降,率领残兵拼死杀出咸阳,又突破了魏军的包围,向西逃亡。
值得一提的是,在嬴璎的偏袒下,按理来说需要立刻前往魏国王都雒阳觐见魏国赵润的秦王嬴遂,继续留在咸阳养病,待康复之后,再去魏国。
至此,秦国覆亡。
十一月,魏将司马安、赵宣等人收编了咸阳一带的秦军,在武信侯公孙起、长信侯王戬、阳泉君嬴镹等人的默许下,咸阳一带的秦军皆卸甲而降。
魏昭武十五年春夏,渭阳君嬴华逃到「渭阳」,一方面派人前往义渠,与义渠相约共同抵抗魏国,一方面则攻占秦国旧日的都城「雍」,且派人雍城东边的「虢地」一带构筑防线,试图在此地抵挡魏军。
由于自身实力不足,渭阳君嬴华亲自前赴西边的陇西郡,说服了他的远房堂兄弟「陇西君嬴晖」。
待等到五月初时,渭阳君嬴华拥立「陇西君嬴晖」为秦王,定都于秦国的旧都「雍都」,联合义渠、陇西,垂死挣扎。
而在此期间,阳泉君嬴镹亲眼目睹他秦国的覆亡,且自己又为了妻儿老小而投降魏国,郁郁寡欢,没过多久便心气郁结而亡。
得知此事后,魏王赵润喟然长叹,册封嬴镹的长子嬴玠为阳泉君,继承其父的封邑。
魏昭武十六年春,魏国命司马安、乐弈坐镇咸阳,又命临洮君魏忌为主帅,武信侯公孙起与长信侯王戬为副将,携王龁、王龄、王奔等将领,攻打立都于雍地的‘伪秦’。
魏秦两军鏖战数月,渭阳君嬴华每战身先士卒,拼死挡住魏军。
只可惜此时,魏将沈彧、伍忌、廉驳等人,却已率领魏军击破了义渠。
在这场仗中,英勇的义渠王被廉驳所斩,义渠群龙无首,被魏军杀得大败,残存义渠族人,大部分逃往北方,亦有一部分投降于魏国。
义渠被灭,等同于是断了渭阳君嬴华的一条臂膀。
魏昭武十六年九月,魏军攻陷「渭阳」、「雍都」、「虢县」等地,渭阳君嬴华奋力抵抗,仍抵抗不住魏军的攻势,只好退守陇西郡。
在退守陇西郡后,渭阳君嬴华又拼死抵挡了魏军长达一个月之久,随后因伤势迸发而亡。
渭阳君嬴华亡故之后,‘伪秦’再无抵抗之力,只不过一个月工夫,临洮君魏忌、武信侯公孙起、长信侯王戬等人便攻陷了整个陇西郡。
陇西君嬴晖,来不及投降,便被临洮君魏忌的部下所杀。
至此,魏国彻底占据了秦地。
从洪德十六年赵润初次出征,到昭武十六年魏国吞并诸国、统一中原,魏王赵润用了整整三十六年的光阴,陆续兵吞中原地域内的国家,终于在他五十岁时,统一了整个中原。
至此,魏王赵润成为天下共主。
第357章:功在千秋(大结局)
『PS:感谢一路陪伴至今的诸位书友~过几天,我会在后记写一些有关于新书的想法,请诸书友参与,新书的题材,将取之诸书友的建议。话说回来,写完主角的最后一幕,真的好感慨啊,心里难受。』
————以下正文————
魏昭武十六年,魏国终于兵吞诸国、统一中原。
但考虑到韩、齐、楚、秦等地仍有不满于魏国统治之人,且与魏人仍然矛盾重重,于是在十七年春,魏王赵润改年号为「建和」,致力于沟通魏人、韩人、齐人、楚人、秦人彼此间的矛盾。
是故,昭武十七年,即为建和元年。
同年,魏将司马安病故,魏王赵润追谥司马安为烈侯。
此后,河西守由司马安的副将白方鸣担任。
建和元年初始,在内朝大臣介子鸱的建议下,魏王赵润于泰山封禅祭天,宣告天下结束了王国时代,而进入了大一统的帝国时代。
魏王赵润,亦尊为魏国「武皇帝」。
此时内阁老臣李粱、徐贯年事已高,但仍执意随同魏王赵润前往泰山祭天,于祭天之后含笑而逝,魏皇帝赵润倍感哀痛。
同年六年,魏皇帝赵润召介子鸱、卫鞅、张启功、张开地、管重、鲍叔等一干文臣于甘露殿商议治国大略,希望魏国从「平天下」变为「治天下」的模式。
此时魏国的最大隐患,除了治下魏人、秦人、楚人、韩人、齐人彼此之间的矛盾外,主要还是诸国旧贵族这一大不安因素。
诸国旧贵族这股势力,包括旧秦国的嬴氏、赵氏,齐国田氏、楚国熊氏等等贵族,他们在顺从魏国之后,其氏家势力并未得到多少削弱,在魏皇帝赵润的默许下,依旧代替朝廷治理着当地。
因此,似介子鸱、卫鞅、张启功、管重、鲍叔等人皆认为,此举不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因此,介子鸱等人提议废除分封制、削弱邑君,加强郡县职能。
但这个建议,却遭到了宗府宗正赵胜的反对。
繇诸君赵胜认为,若加强郡县职能,废除分封制、削弱邑君,这将彻底化解赵氏王族与嬴氏、熊氏、田氏等旧有的大贵族,而使代表朝廷的新士族阶级取而代之。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贱宗首席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