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同样在晋南成立四个保安旅,若干工兵旅。
一样的模式,杨东方大手放权然后带着骑兵团渡河直奔潼关而去。
另一边围攻西安的葛辉收到命令,这才猛烈攻城,很快拿下西安,攻占陕西省城。
杨东方升他为西安战区司令,川北独立师改西北独立师,下分两个主战步兵火枪旅与一个骑兵旅,调一千五百杆火枪,其中一千支为马步枪。
如此西北线上接成一体,新民军控制潼关与黄河要道,掐断了清军或是湘军在东面与西北的联系,使西北清军迅速崩盘,瓦解。
不过这也对后来的新民军统一西北造成不少的麻烦,当然这是后话,此时的杨东方并没有意料到这一点,或者他的心想暂时并不在西北,毕竟那里太贫瘠了,没有什么是他看得上的东西。
“什么?湘军、八旗、淮军竟然知道了平阴县的异常,一起在攻打平阴县。”刚刚搞定山西这边,杨东方便收到了每日正常通信的平阴方面的消息,一时大惊。
于是带着八门十六卫出现在开封,第二天便到了平阴县。
第177章 江南东南
第177章江南东南
杨东方经略山西之时,江南登基的曾国藩,这下没有了清庭的束缚,手下湘军迅速扩军,想要多少就扩多少。
从原来的十多万人,第一期扩军就达到了五六十万,手下大将每人下面差不多十万左右。
身在浙江的闽候左宗堂自己也把楚军扩为二十余万,以沈葆桢为重要心腹,大力发展船舶水师,积极进攻李秀成,夺取浙江东南部与福建,建立自己的地盘。
而李鸿章就变得有些暧昧,一面接受了湘楚政权的淮南候之位,一面也积极扩大淮军,人数从原来的五六万,一下子变成了三十万,并加紧向英国借买武器。
一面在长江南岸收缩兵力,巩固两淮,大将调往山东直隶等要处,控制北方,积极写信与奕訢联系。
奕訢不断收到李鸿章的信,龙心大悦:“好!好!好!总算还有一个忠心大清的忠臣,李鸿章当为我大清柱石,湘军皆可杀,曾国藩老匹夫不得好死,曾国荃你落井下石总有一天会遭报应的。”
于是在承德的奕訢招集满清遗老遗少,还对大清有幻想的汉人大臣过来,当众宣布一个让人震惊的消息:“值此我大清二百年不遇之危局,江河破落,百姓哀鸣,难得还有忠臣良将愿意与国同休,与我等一起。。现在我决定,封李鸿章李大人为我大清淮南王,兼两江总督。。”
军机大臣索绰络·宝鋆先跳出:“皇上不可呀,异姓不得封王。”
其实他想说的是异族不得封王,但是怕这个词太刺激人了,现在支撑大清的只有淮军了。
其后文祥、桂良二人也跪道:“皇上三藩这乱记忆犹新呀。。”
至三藩之后汉人连封伯爵都没有了,更不要提候爵,这王爵那是打死都不能封的。
总之还忠于大清的汉大臣曹毓瑛、李棠阶、胡家玉、汪元方、沈桂芬等等有一个是一个殚精竭虑的出来跪地阻止,这让奕訢很心烦,终于体会了当皇帝的一些无奈。
不过他也果决,明白现在最重要的是什么,是时间,他现在最缺的时间,他登基太短了,所以历喝道:“怎么,朕怎么做还需要你们来帮朕下决定吗?你们也不看看现在是什么时候了,曾国藩老匹夫在江南称帝了,他封李鸿章当淮南候,我要是不封王,淮军会全倒向湘汉国,到时你们还能有机会入京,有机会欣赏中原大地吗?怕是出关都难。”
好吧,下面为之一静,涉及到自己的小命的事,大家还是很冷静的,真要是李鸿章倒向曾国藩,大家真要玩泥巴了。
靠八旗,做梦去吧,现在能拿得出手的就英翰那里还有五千满蒙骑兵可以打仗了。
到时刘铭传直接封死北京,英翰都得困死中原,大清失去的就不只是华中华东,还有华北,以及蒙古。
“皇上,既然非常时刻,非常对策,已封李鸿章为淮南王,是否对其它人也加以封候封王。”文祥不闲事大,他可是很了解这位方子的个性,干脆当根搅屎棍吧,大家都有好处。
奕訢听得也是这么一回事,暗道提得好,反正那些乱臣贼子他也控制不住,给曾国藩舔点堵也不错,于是道:“好!那就,封左宗堂为闽越王,封地福建浙江江西。封刘长佑为宋王,封地开封。”
“另外加封英翰为贝勒驻守天津管理沧州等地,爱新觉罗·奕劻为庆郡王任直隶总督,瓜尔佳·荣禄为步军统领,完颜崇厚为兵部尚书守山海关。”
“刘铭传为直隶提督升护勇候,周馥为直隶巡抚,乔松年为山东巡抚,杨鼎勋为山东提督,郭宝昌为河南提督。。”
“恭喜大人,可喜可贺,皇上封你为淮南王了,我淮军各将均。。”
“哼!一个淮南王而以有何可喜之道,大清危如卵石,大厦将倾不值道来,想要挽救实难太难了。”李鸿章心中虽然兴奋,却表现的忧虑重重。
封王拜候自是人人都想要的,现在得偿所愿李鸿章更多的是意气风发,朝南望了一眼喃了喃:“老师,看看我这个弟子厉害,还是你宝刀不老;老九我们就看看谁能笑到最后吧。。”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