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曹勋见石定越守住了邳州,宋军向西的进军路线被挡住了,立刻和李公佐商议,拔出一万宋军,跟着李公佐的船队出发,绕也沂州和莒州,在陈家岛附近蹬陆,进攻密州。因为密州并非边境,守备不严,又毫无准备,一下就被宋军攻下。
完颜陈和尚弄清了真像之后,也不甴长叹一声,这才明白宋军为何要弃濠州于不顾,而投入相当的兵力去攻取金国看来战略价值并不大的海州。由于金军的水军惨败,海上城门洞开,因此在取得了东海做为基地之后,整个山东沿海都是宋军的天下,还不是由宋军的船队想开到那里就到那里。
而密州、潍州都属于内部地区,远离宋金边线,守备十分空虚,仅有的守备兵力也只是二三流的军队,根本不可能是宋军的对手,因此一但被宋军在密州站稳了脚跟,那厶整个山东半岛就都危险了。而且宋军还有水军相辅,不仅补济线、后援兵力都可保无忧,而且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逃,可以说是万无一失。
完颜陈和尚又想了一夜,反复权衡得失之后,终于决定留下高临福、大都臣两人,带三万人马,守住濠州,与安丰军的蒲阿统互为犄角之势。自己率领三万五千人马,亲自去救援山东。
因为山东地区离中都最近的距离只有六百多里,一但有失,中都自然就是首当其冲,不仅是如此,到了那时,宋军的水军还可以绕过登州,进入渤海,直接在中都东面的海边蹬岸,那时宋军可就是水陆两路进攻中都了。这样一来,别说金军攻下襄阳府,就是攻下了整个长江以北的地区,也是得不偿失的。因此山东绝不容有失,完颜陈和尚也不敢大意,只有自己亲自领军去救援山东,才能放心。
同时,完颜陈和尚又将江淮一线战事的详细经辻写信告诉完颜长之,让他自己决定下一步的进军计划。然后才领兵出发。
而金军的动向立刻被宋军的探子打听到,报给了高震。
高震得知以后,这才大为放心,至少江淮一线可以平静一段时间了。同时又立刻派人分别把金军的动向告诉杨炎和曹勋,让他们作好准备。
江淮一线的战事终于是暂时告一段落了,接下来宋金的主战场将会移师到荆襄南阳一线,杨炎和完颜长之又将要直接面对了。
第55章 军情第一
建康府离江淮一线近在咫尺,因此前线的战况传到建康府,最多也就只会晚上一天时间。有时早上发出的战报,到了晚上就可以送到建康府了。
而自从宋金开战之后,五位执政大臣就轮流在政事堂值班守夜,以便随时都可以掌握前方的军情。而且赵忱还下令,只要是前线的紧急战报送到,不分昼夜,都要立刻送给自己,就是自己以经睡下了,也要把自己叫醒过来,否则皆按殆误军机治罪。
开战初期,朝廷收到的基本都不是什么好消息,寿州、颍州、唐州等地都相继失守。不过这些地方在宋金边境基本都属于墙头草,在宋金之间来回换手,丢就丢了,到也没有多少损失。因此朝中的官员们到还都沉得住气,没有什么反应。
紧接着金军猛攻濠州,宋军连续打退了金军的两次进攻,虽然这时杨炎还在鄂州按兵不动,但也让官员们舒心了不少。后来宋军又在东海的水军中再次击败金军,占领了金军的水寨,而且曹勋又攻下了海州,这一批捷报传到了朝中,自然是人人喜悦,有人头脑一热,就以经迫不急待的提出应该立刻展开全面的反击,争取一举打败金军,然后趁势北伐,收复失地。
好在几位执政大臣起还保持着清醒的头脑,知道现在不过还是互有胜负,远远还没有到发动最后大决战的时候。
果然海州的捷报传来没几天,濠州就失守了,紧跟着安丰军也失守了,这一下有不少人开始紧张起来。濠州是御前驻军司的所在,边防的重镇,也是江淮一线的关建之处,一但失守,建康的屏障就少了一层,一但庐州再有个闪失,建康就是门户大开,可以与金军隔江相望了。一时间建康城中流言纷纷,都说金军又要打过长江了。
于是有许多大臣都慌了手脚,连忙上书朝廷,要求皇上立刻下旨,命杨炎火速弛授淮西一线。而这时杨兴依然在鄂州按兵不动,并且还上书朝廷,称金军决不会进攻庐州,请朝廷不要惊慌。
但他说不要惊荒,却有不少大臣沉不住气了,纷纷上书指责这个时候杨炎按兵不动,坐观濠州失守等等。有言辞激烈的人,甚至还力主朝廷立刻换将。
好在赵忱和几位执政大臣都是见过大场面的人,而且早就知道杨炎的计划安排,到还能沉得住气,知道濠州虽然失守,但光州、盱眙军、楚州等地尚在,宋军的防线远未崩溃,而且宋军攻占了海州之后,金军也不能不管,因此一定不会冒然来进攻庐州。
于是赵忱在朝会的时候把那几个惊慌失措的官员申诉了一顿,严令他们不许再胡乱发言侥乱人心,同时下旨到鄂州,让杨炎不要受流言干饶,一切皆可自行便宜行事。
果然没过几天,庐州和盱眙军都发回了战报,称金军以经退兵了,完颜陈和尚率军去救授山东。庐州、盱眙军都安然无恙。
朝中的大臣们听了,这才全都松了一口气,赶忙又都转过头来,大拍皇帝的马屁,说赵忱镇定自若,稳如泰山、神机妙算、料敌如神等等。弄得赵忱也哭笑不得,好在他做了快九年的皇帝,官员们的这付嘴脸也见得多了,早己是见怪不怪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