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家军?这可不行,真要叫了狄家军,李治和武则天就会第一个对付自己,个人崇拜可是犯了皇家的忌讳。
宁州军?这个还行,只是自己万一离开了宁州,这名字岂不就成了别人的。
自己的名字里有风火,丑儿又根据自己的名字创建了风火帮,这支水军中也有不少风火帮的成员,加上孙子兵法有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的名言,干脆就叫风火军吧!名字虽然不怎么好,但也比没有强。”
狄风有了主意,便借着众人的呼喊,大声喊道“风火万胜!”
“风火万胜!”水军中的风火帮成员自然明白,便跟着大喊,剩下兵将听不明白,但狄风喊了,他们也跟着喊,一时间“风火万胜!”的喊声统一了起来,在海面上传播开来,把海鸟惊得四散飞开。
船队在这场风浪中并没有什么损失,人员也只是有几个倒霉蛋被船上的杂物砸伤了,调整一番后继续向着辽东进发,战事训练一刻未停,随着经历越多这支新建成水军,也越来越成熟,只是丑儿因为狄风把她绑在了柱子上的事而耿耿于怀,为此已经一连几日不和狄风说话了。
经过了半个月的海上航行,到了十月狄风的船队终于抵达了登州,十月的登州天气已经有了丝丝寒意,登州属河南道,也是此次征讨高句丽的战略要地,登州三面距海,利擅鱼盐,且北指卑沙城,则扼辽左之噤喉;南出成山,则控江淮之门户,对面是乌湖海,可直达乌湖岛,乌湖海东面就是平壤城,其位置的重要不言而喻。
而此时的大总管李绩就在营州驻扎集结,他听说狄风到了登州,就下令狄风去水军总管郭待封处交令听命。
此时的登州便是水军总管郭待封的驻地,左武卫将军薛仁贵则驻扎在平洲,李绩的中军在营州,登州、平洲、营州成犄角之势,但登州相对平洲和营州就要相对安全了许多,因为有大海相隔,高句丽的兵马除非过海否则是与登州碰不上面的,李绩安排狄风留在登州听命,也是含了保全他的意思在内。
狄风可是久仰薛仁贵的大名,有心想去看看这个牛人长的什么模样,但军令如山他可不敢造次,只好先去了水军衙门见郭待封。
李多祚对郭待封的评价很准,郭待封也是早就听说过狄风的名声,一见到狄风如此年轻,心里就有点吃味,他派人查验过狄风押运来的粮草后就一杆子把狄风支到了乌湖镇。
李绩原想让狄风在相对安全的登州听命,等最艰苦的前期作战完成,在派狄风进入战场收尾,可没想到郭待封因为不喜狄风年少有为,竟自作主张的把狄风派往了乌湖镇。这一下狄风可是直接到了战线的边缘,与高句丽的大军隔海相望了。
第一百一十六章 上岛
乌湖镇也就是现在的长岛隍城,乌湖岛是由南北两个小岛组成,面积不过十平方公里,而乌湖镇的对面就是高句丽的卑沙城也就是如今的大连大黑山一带,两城遥遥相望。←百度搜索→
太宗第一次东征就在乌湖岛上设立了乌湖镇作为军需粮草的仓储之地,乌湖镇受登州蓬莱节制,岛上按中镇配置,将、副将、录事、仓督俱全,兵士三百多人大多是流放和发配到这里的配军。
换做平时乌湖镇的守军倒也清闲,可现在大战在即乌湖镇的战略重要性就凸显了出来,高句丽视乌湖镇如眼中钉肉中刺,早欲拔之而后快,如此情形下乌湖镇守军早就变的草木皆兵,郭待封派狄风率部前来也不全是出于私心,他也不是草包知道乌湖镇的重要,狄风这三千多人到达乌湖镇,也是为了防止高句丽偷袭大军粮草。
乌湖镇守备将军郭晨原在刘仁轨手下当差,但白江口海战中郭晨畏战怕死屡犯军纪,刘仁轨本欲斩他,但他走了李敬玄的门路,被李敬玄保了下来才留在了乌湖镇做了一个正七品的守备将军。
此时郭晨正搂着一个衣着半裸的妇人在庭中饮酒,忽然负责前哨的校尉匆匆跑了进来,高呼道:“将军,大事不好,有大股船队向着我们驶过来了!”
郭晨闻言以为是高句丽发兵来攻打乌湖岛吓的手中酒杯落了地,他慌乱的起身胡乱披了衣甲,就匆匆的跑出治所。
“将军,要不要传令集结?”校尉跟在郭晨身后边跑便问。
“要……要……还有,把我的船准备好,就是后山那条”。郭晨慌乱的回答同时还不忘了叮嘱校尉把自己准备留着逃跑用的船只备好。
郭晨到了城楼,放眼望去只见海面上十几条大船破浪而来,郭晨还没仔细看清楚心里就是一阵打鼓“老天,这十几条船,装载的士兵就不下几千人。我这乌湖镇守军不过三百,这叫我如何守得?”他回头看了看斗志全无的手下兵将,一咬牙对着校尉道:“你先在此指挥让他们死守,某回府衙民夫协防”。
郭晨说完头也不回就匆匆离去。校尉对着郭晨的背影吐了口吐沫骂道:“曰你先人,一有战事你跑的比谁都快,还当老子不知道么?吗的,跟了这么一个窝囊废,老子上辈子是遭了什么孽啊!”
校尉骂完。回头对着守将大喊:“郭晨跑了,我们没了后路,不战而逃也是一死,杀敌战死也是一死,前者死了还会拖累家小,后者死了兴许会让家小得些抚恤,兄弟们信得过老子就拿起你们的刀剑,干这帮番狗!”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