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盛唐风月_府天【完结】(1963)

  他的想法和高力士的并无不同,安禄山的宣扬把他推到了杨国忠的对立面,可也同样将他推到了李隆基的对立面。如果是时光后退二十年三十年,也许李隆基会识破这样的奸计,暂时放他一马,事后再让他悄悄病死,但时至今日,已经遭到了一次最严重背叛的天子怎么还可能容得下他?

  李隆基把话说到了这个份上,高力士本打算缄默,可是,忠心耿耿侍奉天子这么多年,到了眼下这样的紧要关头,他更怕的是李隆基真的中了安禄山的奸计,以至于真的再次做出废太子又或者是杀太子的事情来。要知道,李瑛李瑶李琚的所谓三王之乱和现在的情形完全不同!

  于是,他深深吸了一口气,猛地连连以头点地,苦苦劝谏道:“太子虽远不及陛下英明神武,文不能安国,武不能定邦,可却是国本,正当安贼叛乱,民心飘摇的当口,一旦长安城中再有巨变,天下臣民定然无所适从,军中士气更会一举颓丧!陛下若是要废太子,可于官军大破叛贼之后,不可在如今叛贼正当气盛之时,陛下万望三思!”

  眼见高力士额头已是血肉模糊,瞥了一眼惊恐不安的李亨,又扫了一眼噤若寒蝉的左右近视,李隆基终于渐渐冷静了下来。想到他在确定安禄山叛乱之后,本想杀了安庆宗和刘骆谷以泄心头之怒,可却没想到人早就无影无踪了,由此可见,安禄山确实早有准备。沉吟了很久,他才淡淡地说道:“来人,将太子带下去,别宫安置。”

  这样短短的一句话对于李亨来说,却犹如九天仙乐,因为这意味着他至少暂时没有性命之忧!被人拖出大殿的时候,他虽说状似浑浑噩噩,但眼睛却一直都盯着高力士。他很清楚,这当口高力士根本用不着对他示好,也根本用不着这样拼命,这个老阉奴纯粹只是因为对李隆基,对大唐的一腔忠诚,这才豁出去谏劝了那样一番话。就连声称可以等到叛乱平定再处置他,也完全是高力士的肺腑之言!

  所以,他对高力士没有太多的感激,因为对方捅破了那一层最脆弱的窗户纸。

  他李亨确实文不能安国,武不能定邦,只是个放着好看的泥偶太子!

  第1130章 忠臣良将不可再少

  宣阳坊杜宅自从年前开始,便是冷冷清清,一片萧瑟景象。当年杜士仪声势最盛,门前列戟,节度三镇,爵封国公,兼同中书门下三品之时,他每每从边镇归来,门前偌大的巷子都会堵塞得严严实实,墨卷盈门,谒者无数。现如今那样的风光景象一去不返,就连家中仆婢私底下议论昔日盛景的时候,也不禁各自叹息。眼看安禄山高举反旗,倏忽间席卷了整个河北道,他们一面担心主人主母安危,一面却也不乏忿忿不平,可这两天最要紧的却不是这个。

  “热水呢,怎么这么慢?”

  当秋娘扶着一个婢女,心急火燎出来催促的时候,院子门口当即有婢女进来,手忙脚乱地把热水送进去。等在院子里等候着的仆婢看见屋子大门再次随着秋娘入内而关上,不禁彼此面面相觑,心里都有些七上八下。毕竟,这是宋锦溪第一次分娩,虽说其亲生母亲早早从嵩山赶了过来,可如今河洛情势吃紧,潼关据说已经封锁大道,不许河洛来人到关中避难,怎不叫人担心?偏偏天子今日是大朝会,杜幼麟不得不去,直到现在人还没回来!

  屋子里,宋锦溪在母亲和秋娘的轮番安慰下,紧咬牙关硬挺着那一阵阵剧痛,一颗心却分了至少一半在父亲和丈夫身上。也不知道过了多久,当窗前传来了叩击声,然后就是杜幼麟焦急的嚷嚷,她不禁心里一松,绷紧的整个人也随之放松了下来。便在这时候,她听到秋娘一声惊喜的嚷嚷,“看到头了”,她不禁奋起最后一点力气。又是足足许久,只听屋子里一阵乱糟糟的声音,随即就是一声响亮的婴啼。

  而匆匆赶回来的杜幼麟听到这一声孩子的啼哭,也不禁松了一口大气。等到里头秋娘收拾了襁褓抱了孩子出来给他瞧,喜气洋洋地恭喜连连,刚刚添了儿子的他虽则心中狂喜,但紧跟着想起今日朝会上的那一幕,得子的喜悦一下子被冲淡了许多。他轻轻摩挲着儿子的脸颊,又拨弄了一下那黏糊糊的头发,这才轻声说道:“大母,锦溪和这孩子就拜托你了。”

  “小郎君放心,有我呢!”秋娘一口答应的同时,犹豫片刻就开口说道,“娘子一直在担心嵩山草堂,还没有消息吗?”

  杜幼麟轻轻摇了摇头,但随即就抬起头说道:“你对娘子说,三师叔已经亲自去了,他为人最是沉着冷静,一定能够妥善安排,岳父会平安无事的。”

  母子平安,了却一桩心头大事,等到杜幼麟回到书房的时候,他就专心致志地思量起了今日朝堂上的那件惊天巨变。哥舒翰这才刚走,一夕之间,李隆基把李亨宣召入宫而后软禁的消息,文武官员立刻人人都知道了,而且安禄山的檄文亦是传得人尽皆知,所以今天有不少官员苦苦谏劝李隆基不要中了叛贼奸计,就连杨国忠也破天荒为李亨说了几句话,但结果却是激得李隆基雷霆大怒,竟是就这样撂下群臣拂袖而去。

  想到群臣日日撂在那儿时的一幕,杜幼麟不禁轻哼了一声:“昏君!”

  只不过,他可不像很多臣子只能在背后捶胸顿足。因为他还刚刚截获了另外一个重要讯息,不能有半点耽搁,竟是连本要去的另一个地方,也只能让从者代劳了。宣阳坊杜宅的仆人看似很少,平素也并不经常到各处串门,但都是父亲给他留下的精细人。很快,他就召了一个从者来,命其前往外公王元宝处报喜捎信,自己也悄悄带着干将出了门。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府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