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英印军抵达第一座山脊时,他们发现奥斯曼军早已不见踪影。显然,英国舰船的炮击以及登陆人员的推进令奥斯曼守军断定他们已无法守住阵地。从留下的衣物、武器及弹药数量来看,他们一定是仓皇撤退的。盖尔在日记里写道:“唯一的遗憾就是让他们跑了,大概有500人。”虽然不知奥斯曼军在此次行动中的伤亡情况(他并未看见任何土耳其人牺牲),但他声称有5名英印士兵死亡,另有11人受伤。英印军夜宿谢赫萨义德,摧毁了奥斯曼军的掩体残部,随后于11月11日重新登船,继续向西往埃及方向前进。
虽然英印军在谢赫萨义德的军事行动获得胜利,却给英国制造了一个政治难题,这在此后的战争中一直困扰着亚丁的英国人。身在印度的军官是在未与亚丁当局协商的情况下拟定的作战计划,而后者一直在谨慎谈判,意图孤立也门中的奥斯曼军。他们多数外交工作围绕叶海亚伊玛目(Imam Yahya)展开。此人是萨那(今也门首都)高地的什叶派分支栽德派(Zaydi)的领袖,他于1911年与奥斯曼政府达成了停战协定,并于1913年同意与伊斯坦布尔共同治理也门。虽然叶海亚伊玛目并无实力与奥斯曼帝国决裂,但他热切地想与英国建立良好关系。[24]
然而,英印军炮击谢赫萨义德的行动打乱了所有的计划。英国驻亚丁官员哈罗德·雅各布这样写道:“伊玛目(叶海亚)怒不可遏,(奥斯曼)萨那总督还播报了一则宣言,称英国心怀不轨,意图吞并该城。我军的行动反而助长了土耳其的宣传。”伊玛目宣称:“谢赫萨义德事件已使各地的阿拉伯人忧心忡忡。”英印军袭击谢赫萨义德并未能使其确保对也门南部的控制,相反却令亚丁更加脆弱。驱逐500名驻守在孤立沿海堡垒的士兵并非难事,但若要保卫9000平方英里的“亚丁保护国”,防止1.4万名驻也门奥斯曼军以及叶海亚伊玛目的私人部队来袭,却非常困难。[25]
事实上,奥斯曼帝国位于谢赫萨义德的火炮并不影响英国的船运。曼德海峡最窄处亦有20英里宽,因此英国船只根本无需进入土耳其火炮的射程范围内。相比之下,土耳其的水雷区与德国潜艇对英国船运的威胁更大,且应对这些威胁需要的是海军,而非陆上力量。皇家海军派遣战舰封锁了红海沿岸的土耳其港口,使海上通道只对友好船只开放。鉴于有数十艘货运船只及运兵船会满载着货物与士兵,从帝国各地出发沿红海去往苏伊士运河及其他战场,皇家海军此举可谓成功。
从1914年9月起,埃及便涌入了成千上万的士兵,他们来自英伦三岛及英治下的各片疆土。9月末,东兰开夏本土守备师率先抵达埃及,奉命接替被调往西线的正规军驻守埃及。印度远征军于10月底由孟买抵达埃及,随后被派往苏伊士运河区域内的各个城市。第一批3万名澳新军团士兵从新西兰与澳大利亚出发,于12月初到达埃及亚历山大港。接下来的几周与几个月内,数千名后援军陆续抵达。亚历山大港—开罗段铁路运送的,全是去往开罗周边营地的士兵与马匹:澳大利亚步兵团驻扎在开罗以西接近金字塔的梅纳(Mena)地区;澳大利亚轻骑兵团被派往植被繁茂的马阿迪(Maadi)南部郊区;新西兰人则赶赴开罗以北,驻扎在临近赫利奥波利斯的泽伊顿营地(Zeitoun Camp)。
英国部队进驻埃及有助于稳定其紧张局势。自从一战爆发以来,埃及的政治基础便被一连串重大事件所动摇:奥斯曼帝国宣战、哈里发号召圣战,埃及结束奥斯曼帝国几个世纪的统治、阿拔斯二世总督被废黜,以及苏丹侯赛因·卡米勒被英国扶植上位等等。埃及人民已日益厌倦英国对其长达32年的统治,并希望德国能助其摆脱现状。德军对英军在西线取得的胜利,例如比利时的蒙斯战役(1914年8月23—24日),让埃及民众更寄希望于德国。英国当局担心德国与土耳其间谍策反,害怕埃及民族主义者叛变,以及“容易激动的”群众掀起宗教骚乱。[26]
外籍士兵突然大批入境令埃及人民认为,英国在当地的势力之大难以被撼动。澳新军团训练营位于开罗四周,数以万计的骑兵与步兵在这片沙漠中操练,他们或许并不为开罗人民所知。因此,为了给开罗居民留下深刻印象,英国当局特意安排新抵达的部队在市中心游行。来自新西兰坎特伯雷的骑兵戈登·哈珀在一封写给家人的信中有这样的描述:“我们几天前在开罗弯曲的街道上好好地游行了一番。我们穿过小巷、走过贫民区,途经各种各样令人讨厌的地方,就这样走遍了开罗本地人居住的所有老旧街区,总共有数英里之远。”哈珀懂得游行背后的政治意义:“当地人蜂拥前来围观。他们在传统与精神上仍然亲近土耳其人,而游行的目的就是想以我们的实力给他们留下深刻印象……结果很有趣。街上满是戴着土耳其帽的男人与蒙着面纱的女人,他们就那样注视着我们,没有一丝笑意或一点欢呼,所有的一切都在暗示着他们被英国的统治吓呆了。”[27]
英军士兵一离开营地便成了游客。他们在斯芬克斯像前骑着马或骆驼照相,被卖法老古玩赝品的小商小贩纠缠不休。集市上的商店挂着拿澳新士兵打趣的标语:“别去其他地方受骗了,澳大利亚人。快来这儿吧!”以及“会说英语与法语,能听懂澳洲话”,诱惑着他们前去一探究竟。埃及的旅游贸易很快便随客户群的变化作出了调整,旅馆及饭店争相更名为澳大利亚与新西兰的各个小镇名,其中就有巴尔克拉萨酒吧和怀普库劳阅读室(Balclutha和Waipukurau均为新西兰地名)。[28]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