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权臣风流_梁可凡【完结】(487)

  “且慢,”罗光忙道:“若有世家大族子弟要出仕,又将如何?”

  刘询笑道:“罗卿定然没听详细,方略不是说了么,无论贫富贵贱,都可参加考试。世家大族子弟若有真才实学,也可报名参加。”

  在今天之前,世家大族的子弟都会轻而易举地得到举荐信,得以被地方官请到衙门为官为吏,以致到东汉,各大军阀籍此网罗人才,壮大自己的实力。但这优势自今天开始,不复存在了。

  罗光想到,原打算今天请苏执向皇帝举荐儿子,这还没开口呢,便被程墨打了闷棍,以后儿子只能跟那些泥腿子一块儿考试,就心塞得不行,勉强道:“陛下三思,此法若是实行,只怕寒了世家大族的心,若因此引起这些人的不满,社会将动荡不安啊。”

  抚远大将军公孙息再也听不下去了,道:“罗司徒此举差矣,从来没有听说过世家不满,会引起民变。再说,若有人谋反,我等自当引兵平反,何虑之有?”

  众武将都道:“正是。”

  更有人道:“我等正苦于没有立劳机会,若真如此,便是我等立功之日了。”

  罗光差点吐血,你们武将不跳出来插一脚会死么?他望向苏执,可惜苏执没看他,只是看斜对面的程墨,眼露异彩。

  他哪里猜想到苏执在想什么?心里暗骂苏执尸位素餐,道:“不知丞相对此大事有何看法?”

  “对啊,不知丞相有何看法?”不少文官附和道。

  倒不是他们要反对程墨提出来的方略,而是大半天没听到苏执的声音,心里不是滋味。开科取士改变千万人命运的同时,也将改变朝堂的格局,不久后,坐在殿中的同僚将不再是同样出身世家大族的子弟了,难道苏执一点不介意吗?

  苏执的家族虽然没有东闾氏那样显赫,但在老家,也是地方大族,要不然怎么有出仕的机会?

  第411章 不好忽悠

  感谢西风清扬投月票。

  天空飘起如柳絮般的小雪,落在地上,很快融化。

  小内侍轻手轻脚地进来添灯油,然后无声无息地退下。

  所有朝臣,包括程墨都望着自己,让苏执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看这形势,不说点什么是不行了,可是说什么好?

  苏执看了一眼御案后的刘询,再看一眼眼睛明亮如星晨的程墨,艰难地道:“臣以为,举察制和征僻制自高祖传到现在,若就这样废除,不免有违高祖本意,不如三制并存。”

  世家子弟不用考得死去活来便能出仕为官,寒门子弟也有了出身之阶,岂不是皆大欢喜?这样总可以了吧?苏执为自己的急智而骄傲,颇为自得地挺了插胸脯。

  罗光很失望,身为当朝丞相,哪能首鼠两端,一味粉饰太平?他道:“丞相差矣,太祖定下的规则不可废,新法却不可行。寒门子弟哪能识文断字?若让这些人进入朝堂,势必会误国殃民。”

  程墨道:“罗司徒说哪里话?寒门子弟只是投胎技术差了些,人并不蠢笨,怎么就不会识文断字,怎么就误国殃民了?若没有真才实学,又有谁会出乖露丑,报名应试?方略上写得明白,初试由郡丞任主考官,若郡丞录取目不识丁之人,陛下自会治罪,何劳司徒操心?”

  刘询道:“是啊,若有人徇私舞弊,朕定不轻饶。”

  罗光眼望和他交好的大司农吴渊,用眼神向他求助。

  吴渊出身乌县望族,为人傲慢,早就想跳出来反对了,只是罗光抢先一步,他一直找不到说话的机会,这时收到罗光的信号,便道:“陛下,臣以为,程卫尉乃一介武夫,纳贤才乃国之根本,岂是程卫尉能置喙的?”

  吴渊憋了半天,一出口便进行人身攻击,立即让罗光松了口气,附和道:“大司农言之有理。”

  程墨笑道:“大司农既知纳贤才乃国之根本,又怎说某不能置喙?某也是国之重臣,九卿之一。”

  同为九卿,我的官职并不低你,你凭什么拿我的官职说三道四?

  公孙息马上道:“程卫尉说得是,大司马言语欠妥,怎能说开科取士是文官之事?”

  吴渊没好气道:“难道不是?如果按照执行程卫尉的方略,主考官岂不是由我等文官担任?难道你们懂得文章好坏么?”

  这个时代读书的人少,喜欢舞枪弄棒的,都不是读书种子,朝中的武将倒有一大半斗大的字识不了一萝筐,若是一身好武艺又熟读兵力的,便能居三军主帅了,但在武将中,这样的人毕竟少数。

  程墨道:“若是大司农畏为主考官,由某担任也可。”

  不少武将都笑出了声。吴朝文武之分并不如明清时代那么旗帜鲜明,武将转为文官的先例也不少,如周亚夫,带兵平定七国之乱后封列侯,又为丞相。以程墨受刘询信任的程度,要担任文官不过是一封诏书的事,有什么难?

  听到笑声,吴渊和罗光脸色很不好看。

  刘询道:“主考官之事,朕自会考虑,不劳吴卿费心。”

  任命主考官是皇帝的工作,你吴渊凭什么来抢?

  吴渊只好行礼请罪,道:“臣该死。”

  做什么不可以,非得和皇帝抢活干,可不是死罪?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