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重生之铁血军阀_574981【完结】(487)

  “另外,我希望德国能派出不少于一百人的德国军官来我辽东军进行军事交流……”

  “这一百人的军官必须囊括军中所有军种……”

  “当然,如果有可能,我还希望你们德国能派出几个军校老师来我们辽动军官学校当老师,把欧美各国最先进的军事文化带近我们辽东军……”

  最后,除了派军校老师加入辽东军军官学校外,杨兴国提出来的其他条件,德国人都答应了。

  不仅如此,因为德国军队长时间没有进行过战斗,德国参谋部竟然希望派出两百名中层军官直接加入辽东军担任副职,真正的深入战场同日军和俄军进行战斗。

  能让自己部下如此近距离接近德国军官,并且从他们身上学到正统的军事知识,杨兴国求之不得。

  所以,德国参谋部的提议一送到杨兴国手里,杨兴国就同意了。

  不仅如此,为了表示自己大度,杨兴国直接告诉德国参谋部,他们可以把派来的军官人数增加到三百人……

  最后,在各取所需的情况下,为期三天时间的谈判顺利结束。

  杨兴国得到了梦寐以求的军工和工业基础,一个庞大的人才培养计划。

  德国人则得到了他们急需的各种资源,部队新式训练法,以及一个盟友……

  第三百九十一章 人才大丰收

  营口码头,卸完所有机械设备后,来自德国的三艘货轮并没有马上离开。

  用约翰的话说,既然三艘货轮已经来了,总不能空着回去。

  毫无疑问,约翰是在等秋收,带着辽东军抵扣设备款的粮食,一起回到德国。

  清楚德国人的想法后,杨兴国眼睛一亮,马上让周中举把在凤城缴获日本人的存粮给德国人。

  反正现在距离秋收已经不足半个月,粮食对于辽东军而言已经不再是问题。

  与其把存粮留着储备,还不如抵扣给德国人,等新的粮食收上来后,储备新粮。

  杨兴国命令下达后,刚刚运输完设备的数百粮大车再次忙碌起来。

  满载粮食的大车,源源不断把粮食从辽中送到营口码头,并且装上德国货轮。

  就在这时,营口码头再次醒来一支船队,从南方回来的黄兴到了。

  跟着黄兴下船后,莫文昌虽然一脸疲惫,但还是被停靠在码头上的三艘货轮给吸引了目光。

  看到码头一片繁忙的景象,莫文昌震惊之余,马上对身边黄兴感慨道:“黄主任,那些船都是德国最先进的货轮,一般码头绝对看不到。我们辽东军竟然同德国人还有生意?”

  “具体我也不清楚,毕竟我离开了一个月时间。不过,从码头上看,应该是真的!”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下船,本来就热闹的码头,忽然涌入上千人后,就变得更热闹了。

  面对眼前一片繁忙的码头,很多人脸上都露出一副既震惊而又激动的表情。

  因为,眼前的画面已经告诉他们,辽动并没有他们想象中的那么荒凉。在这里,他们也许真能实现自己的梦想和报复。

  特别是当他们看到城外一片片成熟水稻形成的金黄色浪潮,一片片玉米杆形成的玉米林,几乎看不到边时。他们就更加肯定,这里就是他们实现报复的最好地方。

  至于那些前来考察的商人,看到城外即将丰收的场景,再看到城内略微冷清的街道。他们马上知道。黄兴对他们说得都是事实。

  在几乎没有商业基础情况下,只要城外成片成片粮食获得丰收,这里一定会出现大量商机。

  谁的胆子大,第一个来辽动,谁就会成为这杯羹的第一个。也是最大受益着。

  黄兴带着大家进入营口县城时,得到消息的杨兴国,也恰好赶到营口。

  看到黄兴身后密密麻麻的人头,杨兴国知道,有这些人才的加入,辽动军一定会进入一个新的快展阶段。

  高兴之余,他没有忘记这件事的功臣,马上走到黄兴面前,一脸感慨说道:“黄主任,辛苦你了……有你带回来的这些人才。我们的实力一定会越来越强。”

  “只能说是幸不辱命……”黄兴一脸谦虚回答。

  说着,黄兴就把几本花名册递到杨兴国面前。

  趁着杨兴国翻看花名册的时间,黄兴简单介绍道:“司令,此次湖北之行,我们从汉阳枪炮厂和铁厂一共挖到技工309人,包括一些技工的家属,一共有672人……”

  “本来只能挖到两百个技工的,但听了我们开出的各种条件后,用武器从张之洞手里换回来的两百个技工主动回去劝说他们同事,最后就多出了109人……”

  “另外还有我们在湖北招揽到的各方面人才184人。包括他们家属,一共499人。”

  “最后一百多人都是跟我一起来辽动,准备对辽动进行考察的商人和商人代表……”

  迅扫了一遍手里的花名册后,杨兴国脸上的笑容就更浓了。

  扭头对兵工厂厂长肖文昌问道:“肖厂长。让你去湖北,就是让你给黄主任把关的。我想要知道,这些技工的水平怎么样,能不能独立操纵相关的设备。”

  “没问题……”肖文昌想没想就回答。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