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重生之铁血军阀_574981【完结】(491)

  杨兴国一脸平静回答:“利益,只要有足够大的利益,没有商人不愿意来我们这里投资……”

  “我这边的招商问题解决了,你这边招揽回来的人才,都安排好了吗?”

  “已经差不多了……”黄兴一脸肯定回答……

  “一百多个人,三分之一愿意跟着我加入辽东军,从基层教导员做起……”

  “三分之一愿意跟着副司令,进去地方政府当官……”

  “还有三分之一都是专业性质很强的人才,有医生,有学机械的大学生,有护士,也有老师……我们打算让他们挥自己长处,分别加入医院,兵工厂等部门。”

  “至于十几个专门教西学的老师,我和副司令商量一下,准备以他们为底子,办一所专门培养人才的学校……”

  “安排很合理……”杨兴国一脸满意回答。

  想想后命令道:“不过,就这么让他们一下子身居高位,未免太仓促了。我的想法是,先让他们全部进入军队轮训三个月时间。一方面,让他们能掌握一些最基本的保命东西。另一方面,还能让他们在军队当三个月的夜校老师,就当做实习……”

  第三百九十四章 大丰收

  十月,对东北普通百姓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间。

  接下来一年时间自己能不能过上一个好日子,就要看这个月自己能从地里收获多少粮食。

  伴随这个月的到来,辽东军控制下的一百多万亩良田,也迎来恳荒后的第一次丰收。

  东北肥沃的土地没有让杨兴国失望。

  解决完黄兴招揽回来的所有人才和技工后,杨兴国也把目光投入到了这场收获之中。

  带着周中举等几个人的杨兴国,穿着便装来到距离县城不到二十里的一个庄子。

  这个庄子里,过八成的农田都是去年入冬时期开垦出来的。

  这时,天刚亮不久,走在庄子入口处的杨兴国还能感觉到一丝丝的寒意。

  但是,拥有一千多人的庄子,完全不受寒意影响,非常热闹。

  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全部都在忙碌。

  磨刀的磨刀,准备牲口的准备牲口,看不到一个闲人。

  很快,杨兴国就走进一户门口挂着军属牌子的人家。

  全家两个青壮,一个老人,两个年轻人,也非常忙碌得进行秋收前准备工作,以至于杨兴国带人走进他们院子,都没有人觉。

  当杨兴国说出自己想要了解一下今年秋收的收成后,这家人不仅没有不满意,反而非常高兴。

  因为杨兴国说了,整个过程,杨兴国和身后十几个部下都会帮忙收割粮食。

  一下子多出十几个壮劳力,而自己又没有任何损失,只要不是傻子就会同意这种好事。

  “王兄弟,看地里的情况,你家今年一定会有一个好的收成……”走到王家地头后,面对眼前一眼望不到边的金黄色水稻稻穗。杨兴国一脸期待问道。

  “这都是托了辽东军的福,如果没有辽东军给我们分天,我老王一辈子也不可能有这么多良田,收获这么多粮食……”快四十岁的王家当家人。一脸感慨说道。

  随后,对着杨兴国继续说道:“杨兄弟,虽然我不知道你的具体身份,但可以肯定,你一定是辽东军的人。辽东军是我们全家的恩人。你有什么话尽管问,老汉我是庄家把式,不懂那些弯弯道道,对于你们这些恩人,我一定知无不言……”

  “那就这些王兄弟了……”杨兴国赶紧问道。

  “我想知道,王兄弟家一共种了多少田,能收多少粮食,除去税收,还能剩下多少粮食,够不够吃。如果有粮商来地头收粮食,王兄弟能卖多少出去。”

  站在面前的王家当家人,想了想后回答:“老汉家一共六口人,一共分了三十亩第,二十亩水田,十亩悍地。水田全部种水稻,悍地全部种玉米……”

  “第一年的粮税有点重,但和原来租种地主家的地,仍然少了不少。而且辽东军也说了,第一年是为了偿还辽东军免费提供的种子钱才这么高。到了明年,粮税就能降下来差不多一半。”

  “还有,辽东军虽然规定第一年粮税是总收成的一半,但想要每一户去量收成。显然是不可能的。所以,前段时间政府刚刚了通知。今年第一年,每亩地只要一担粮食作为粮税。到了明年,只需要半担粮食当粮税……”

  “就算今年每亩地收一担粮食,我看也是我们赚大了。因为,这些水田的收成。绝不止一亩地两担粮食。我估摸着,一亩地三担粮食,甚至是四担粮食都有可能。”

  两小时不到,一亩地的水稻就被收割完成并且脱粒。

  很快,堆积在一起的粮食就被装近早就准备好的框子里,一斗一斗的进行测量。

  这时候,杨兴国也围了过来,一分钟不到,结果就出现了。

  负责测量的一个官员,一脸激动叫道:“一共三十八斗粮食……就算把粮食全部晒干,那也还能剩下至少三十斗三担水稻……”

  站在杨兴国身边的王老汉脸上,此刻已然被激动给覆盖。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