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消息的徐世昌不敢怠慢,马上把总督府能说得上话的人全部召集起来讨论解决办法。
“大人,部队招不到兵,这很正常。关外人本来就很少,再加上日俄战争迫使不少人上山当了土匪,能当兵的人就更少了。能在半个月内招到一万新兵,那还是因为我们北洋军的军饷高,如果是巡防营招兵,能招到五千人就已经谢天谢地了。”在奉天当了好几年巡防营统领的中年将领,长叹一口气后说道。
总督徐世昌眉头一皱,一脸不服气说道:“那为什么辽东军能招到兵。辽东军只有辽东几十个县城,但却招了六七万精锐,如果加上辽东军同日俄两大列强战斗中战死的,十万人肯定少不了。”
巡防营统领一阵苦笑道:“大人息怒,您不了解辽东军,辽东军的兵大部分都不是东北人。”
“那是哪里人,难道还有关内人来辽东加入辽东军?”徐世昌就好像听到一个天大的笑话,一脸不相信反问道。
“辽东军大部分将士还真是来自关内!”巡防营统领继续苦笑道。
看到徐世昌脸上仍然一副不相信的表情统领不得不解释道:“大人您应该知道辽东军从关内移民的事情,多的不说,两百万人肯定是有的。”
“能被移民到关外的,肯定都是活不下去的百姓。在加上辽东军开出来的军饷又高,很多移民到辽东的百姓都抢着加入辽东军,拿军饷,养活家人。从两百万移民中间招个七八万人当兵,一点问题也没有。”
“除了关内来的移民,活动外大山中间的土匪,也是辽东军的补充兵源。”
“据末将了解,辽东军成立后,整个辽东有近万土匪被辽东军围剿。除了少数民愤较大的土匪被辽东军杀了,剩下土匪全部被辽东军招降,加入辽东军。”
徐世昌眼前一亮回答:“剿匪,移民,既然辽东军能做那我们也能做。”
“命令分散在东三省的三镇新军,各自出动一个标的兵力,带上重机枪和火炮在驻地周边剿匪。招降的土匪全部送回来进行甄别,民愤大的直接枪毙,没有民愤的全部编入新兵部队。”
“至于移民的是,我会找大帅商量,让大帅上奏朝廷,从河北等地移民至少一百万人到关外,补充关外人口不足。”
北方,有辽东军,朝廷,北洋军,三足鼎立。
表面上,朝廷仍然是实际统治者,但无论辽东军还是北洋军,都在闷头发展,积累实际。
同样的,南方也不平静。
因为颜冰在南方各省大肆贩卖武器,从而导致大量武器弹药流落民间。
这对于活动外南方的革命党而言,绝对是一件好事。
几年来,革命党已经不止一次在南方组织起义,但最后都因为缺乏武器弹药,不是不了了之就是以失败而告终。
现在有了辽东军贩卖到南方的大量日式武器弹药,革命党也就不再需要为武器发愁。
只要有银子,不管是短枪还是长枪,就连轻重机枪都能买到手。
有了武器弹药,不甘于寂寞的革命党就开始摩拳擦掌,准备在南方大干一场,最起码也要把革命的烽火先燃烧一个省份,然后再一步一步往外蔓延。
朝廷任命的几个封疆大吏都不是傻子,越来越活跃的革命党人,早就引起了他们注意。
所以,他们也在为暗流涌动后的变局做准备。
在乱世中,有军队就意味着有权利,所以每个人都在自己辖区拼命的扩充新军,增加自己在变局中的保命资本。
第六百四十九章 喜人的成绩
1907年,也就是光绪三十三年。
五月,手里掌握大量武器弹药的革命党,和历史一样,在黄冈发动起义。
尽管起义最后失败了,但起义造成的影响远比历史上要大。
起义军一度占领知府衙门,并且占领黄冈军火库,缴获大量军火。
如果不是两湖总督府第一时间抽调一协新军包围黄冈成。最后用重机枪和火炮消灭大部分革命者,并且把剩下的起义军击溃,最终扑灭这场起义,起义的烽火很可能直接燃遍黄冈,甚至蔓延到整个湖北。
因为起义军传递消息的速度太慢,远远比不上湖北新军。
黄冈发动起义后,漂浮在湖北各地,特别是武昌的革命者,纷纷准备响应,扩大起义规模。
可是,他们还没有来得及行动,黄冈起义就被湖北新军给扑灭了。
提前得到情报的两湖总督,马上派出新军,在武昌大肆抓捕还没有来得及暴动的革命者。
尽管这场起义让革命党损失惨重,但这场影响力巨大的起义,让大清国很多百姓都知道了革命党的存在,让更多的热血青年投身到革命事业。
另外,这场失败的起义也让朝廷第一次看到革命党的破坏力。
几百人的起义军,竟然一度占领一个知府衙门所在县城,而且还杀了知府和县令。
如果起义军不是几百人,是几千人,那是不是一个省的巡抚衙门都会被起义军拿下?
被吓了一大跳的朝廷,马上给南方几个封疆大吏下旨,让他们严查境内革命党,避免大清国再发生什么推翻清朝统治的起义。
和南方的人心惶惶相比,北方,特别是东北三省,就显得平静很多。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