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重生之铁血军阀_574981【完结】(825)

  说完以后,对着仍然目瞪口呆的协统直接说出自己过来的目的。

  “王将军,据我所知,辽东军在你们周围布置了至少五千精锐,两百挺轻重机枪。”

  “另外,这还不是真正致命的。辽东军在你们周围还布置了十八门重炮,五十四门野炮,三十多门山炮,至少五十门卑职见都没见过的新式火炮。这些火炮现在都对着你们。只要你们半个小时内不放下武器投降,这些火炮一定会马上开炮。”

  一脸震惊和后怕的协统带着最后一抹希望追问道:“除了投降,真没有其他出路!”

  标统摇头回答:“我们统制当时也不想就这么投降,打算拼一拼。可最后除了丢掉几百条性命,没有任何收获。一百多门火炮一起炮击,再加上周围两百多挺重机枪围着扫射,除了投降,根本没有其他任何活路。除非将军愿意带着麾下五千将士全部战死在这里。”

  看到协统脸上仍然带着一丝犹豫不决,禁军标统继续爆料道:“还有,将军也许还不知道,东三省总督徐大人和防守奉天的五镇北洋陆军全都向辽东军投降了。整个北洋军被辽东军俘虏的镇统制都有好几个,并不差你一个协统!”

  对于北洋军协统而言,这个消息显然更加劲爆,而且一下午就压垮了他心中的最后一点坚持。

  拥有五镇北洋陆军的徐世昌都投降了,更何况自己一个小小的标统。

  将来就算朝廷和大帅要追究责任,那也是那些镇统制顶着,牵连不到自己身上。

  想到这里,协统的第一反应就是长松一口气,然后用自己最放松的语气命令道:“那就投降!”

  五千北洋军一投降,朝廷想要在短时间内夺回通辽的希望也就没有了。

  消息传到京城,憋屈而愤怒的慈禧恨不得一刀砍了提出让禁军出兵的袁世凯。

  当然,慈禧真正心痛的并不是被辽东军消灭和俘虏的五千将士,而是五千禁军带过去的大量武器装备。别的不说,光那些重炮和野炮就值七八十万两白银。如果加上步枪和轻重机枪,那就是一百多万两。

  这些银子可都是忍痛割爱从自己平时花费中省出来的,现在一下子就没了,说不心痛不愤怒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同慈禧的心痛和愤怒相比,袁世凯收到消息后的第一反应就是绝望。

  因为,他不仅收到了五千北洋军在通辽城外被辽东军消灭的消息,还收到了东三省总督徐世昌和奉天五镇北洋陆军一起向辽东军投降,奉天被辽东军占领的噩耗。

  五镇陆军,加上被辽东军堵在关内,迟早都要被辽东军消灭的一镇陆军,整整占了北洋军三分之二的兵力。这么多部队,可以说是自己耗尽半身心血一手组建的,现在一下子没有了,袁世凯直接有一种天昏地暗想要自杀的想法。

  好在这时候几个幕僚及时把袁世凯劝了回来,就算失去关外六镇北洋陆军,在北方,北洋军在明面上仍然有三镇陆军,而且还是北洋军最精锐的三镇陆军。

  除此之外,在暗地里,两镇禁军仍然是听命于北洋军的。如果把他们全上,北洋军仍然是大清国北方实力最强的军队。只要保证这些军队在手,朝廷仍然奈何不了北洋军。而北洋军还可以把最精锐的三镇陆军当成种子,继续扩充部队,重新恢复九镇陆军的实力。

  几个幕僚轮番劝过后,袁世凯心情终于好了不少。

  但是,脸色仍然阴沉的可怕,皱着眉头说道:“这次战败,让本官又一次看到了辽东军的强大,也更加确定,将来我们和辽东军之间一定会有一战。”

  第六百七十三章 袁世凯低头

  幕僚先是一愣,然后马上反应过来问道:“大帅你是想?”

  “扩军,必须要在辽东军染指关内之前,尽可能扩充部队。只有这样,我北洋军才能在未来的对决中打败辽东军……”袁世凯一脸坚定回答,话语中没有任何商量语气。

  “那朝廷那边!”一个幕僚赶紧追门道。

  “不用管!”袁世凯想没想就回答。

  “不说京城,整个北方都被我们手里的军队控制着,朝廷不满就让他们不满,我肯定他们不敢做出什么过激的事情。辽东军能通过欺瞒朝廷一步一步发展壮大,我们也能行。”

  袁世凯话说得很清楚,从现在开始,就算明面上北洋军不和朝廷决裂,暗地里也要决裂开来。

  这么做只有一个目的,拜托朝廷束缚,以北洋军现有实力大规模扩充部队。

  “那司令你打算扩充多少个镇。”刚说话的幕僚继续问道。

  完了后,其他几个幕僚纷纷停下手头工作,盯着袁世凯。

  袁世凯先是眉头一皱,然后跟着就露出一副坚定表情,对着几个幕僚回答:“三个月内,以现在的三镇为基础,扩充三个镇,达到六个镇的兵力。”

  “三个月以后,再从六个镇抽调军官,组建六个混成协,作为主力六个镇的补充,将来遇到战事的话,随时补充到主力部队。”

  袁世凯想法是好的,而且说得几个幕僚热血沸腾。

  但现实是残酷的,扩军三镇,新组建六个混成协,无论是兵员还是装备,对北洋军而言都是一个巨大考验。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