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申国和其他几个人互相看了看,都露出了恍然和似笑非笑的表情。
刘峰笑骂道:“都这样干什么?老子是怕你们不知道重点,写不到点子上去,你们不知道美国人喜欢什么。”
方申国嬉皮笑脸地说道:“是,是,是,我们不知道美国人喜欢什么,我们当然不知道重点,只有师座才知道。”
他故意把“美国人”和“重点”说的很重,连托尼这个真正的美国人都听懂了,也笑了起来。
刘峰气道:“你小子,给我赶紧滚!散会!”
散会后,刘峰立刻开始书写给爱丽丝的电报,当然要写一些对她的思念之情,然后把这次大战的经过,除了一些秘密的地方其他全部照实写给了爱丽丝。当然比如对警卫营的运用,对日军飞机的判断,都没有写。而且特别强调了特战旅所用的装备全部是美国提供的,强调了是美国的装备战胜了小鬼子。即打击了小鬼子,又不用美国小伙子们付出生命。这样美国舆论对美国免费援助中国武器装备将会更加支持,当这些舆论从量变到达质变的时候,以后中国将获得更多的美援。
没有人有刘峰对美国这段时间的心情更加清楚了,他们希望打败日本人,但是又不希望美国人付出生命,那就只能出钱出武器让其他国家的人去打仗。但是既然出钱出武器了,自然要把武器和钱交给能够最大限度发挥这些武器效力的人手里。而刘峰就是要把自己打扮成为一名常胜将军,是美国援助最好的获得者。
所以这样的电报,只有刘峰才能写得好,确实不应该交给其他人来写。
第三百二十三章 冢田攻的结局
第二天《纽约时报》就在头版刊登了“中国鄂中大捷”的详细报道。
当美国人得知中国的抗日英雄明星刘峰再一次率领仅仅5000人的特战旅用美国援助的武器装备全歼了日伪军二万八千人的两个旅团,美国人沸腾了,甚至各大城市都出现了人民上街游行庆祝这一伟大胜利的情景。
美国总统罗斯福自然不会放过这样的机会,立刻四处发表演讲,以证明自己的与盟友合作政策的正确性,让每一个美国人都明白自己的政策正是为了美国人的利益考虑。是无比正确的政策。
罗斯福的支持率立刻上升了好几个百分点。而罗斯福也特地向美国国会为刘峰将军申请了美国金棕自由勋章。美国国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批准了这个议案。
而刘峰需要的各种装备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装船前往印度。
而日军系统也因为这次前所未有的两个旅团在一场战役中被全歼的败仗而乱作一团。当重庆的记者招待会宣布这次大捷仅仅是独立特战旅5000官兵的胜利的时候,当欧美报纸都说这是一支装备了美援美械装备的全美械旅的胜利的时候,日军高层吵成了一团。
日本参谋本部参谋长东条英机立刻要求中国派遣军调查清楚这件事情,中国派遣军必须对此事有所交待。他在给中国派遣军司令官畑俊六大将的电报中毫不客气地指出,这是一次失职行为,被懦弱的支那人战胜,并且吃掉两个旅团,这是打日本皇军的耻辱。必须有人对此事负责。
畑俊六当然只能把压力转移到11军司令官冢田攻头上。冢田攻首先强调了第一飞行团和情报机构存在的巨大问题,中国军队那么大规模的战区级动作,事前情报机构居然什么也没有发现,而第一飞行团更是在战场上什么作用也没起。对支那人的重炮阵地,和坦克集群居然没有发现。这是严重的失职行为。
而第一飞行师团师团长小山正清和日本情报机构的负责人则强调这只是一支5000人的特战旅的活动,根本不是战区级的动作,他们没有发现这样小规模的动作是很正常的。情报机构甚至出示了支那人第六战区各部队在战役期间全部活动的证据。证据表明,这些部队都在江南,根本没有去鄂中平原。而第一飞行团也出示了航拍的很多照片,以显示自己的飞行团的飞行员并没有渎职。
然而第13师团师团长内山英太郎,第58师团师团长下野一霍都誓言旦旦地说这次战斗绝对不可能仅仅是一个旅几千人就能做到的,这绝对是第六战区十几万军队的杰作。因为他们不能承受两个旅团居然被一个仅仅只有几千人的旅全歼的丑闻,即使他们内心对自己的说法有所怀疑,也必须坚定不移的这样说。他们是这场战役的最前沿的指挥官,他们的说法自然更有说服力一点。
而11军司令官冢田攻也坚持认为这一战是第六战区的一个陷阱。从支那人开始拔除沙市附近的据点开始就是陷阱的开始,内藤大队掉进了陷阱,接着36旅团也掉进了陷阱,而这个时候他仍然没有醒悟,还把51旅团扔了进去。这个陷阱很大,一下子就吞掉了两个旅团。
冢田攻绝对不认为仅仅是一个特战旅就能做成这样的陷阱,一个几千人的特战旅怎么可能吃掉自己的两个旅团?中国和美国的宣传根本就是给他们自己脸上贴金。难道日军就这么不堪一击?如果真是这样,为什么中国会被占领那么大地方?而美军在菲律宾会被打得一败涂地?
所以冢田攻在南京面对中国派遣军司令官畑俊六大将和参谋长河边正三中将的质询的时候,表示愿意承担此次战败的责任,但是对中国和美国宣传的中国只用一个旅就全歼了36和51旅团的说法嗤之以鼻。而且他要求严惩日本情报机构和第一飞行师团。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