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你的家人回过阿富汗吗?”我问。
“是的。”他说。他们全家人每两年都会回去一趟。
“然后呢?”我顺口问道,“很多年后你会在哪里,是在巴基斯坦还是阿富汗?”
“我们会回去的,”他说,“如果战争真的结束了,我们会迁回阿富汗去的。”
踌躇了一下,我问:“为什么一定要回去呢?你在这里生活了这么多年,难道这里还不能成为你的家吗?”
“就是想回去,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你看,我们都穿着阿富汗长袍,我们都只穿阿富汗长袍,我的孩子也是,我们从来没有穿过别的样式的衣服。”
故乡和异乡——人对于那方土地的依恋是多么难以解释!
“我们无法忘记自己是阿富汗人。”他说。
后来我说想到他的店里去看看,他便起身陪着我去,嘱咐他的男孩在家里等着妈妈他们回来。
我们走出巷子来到了大街上,又接着往北走了十来分钟,来到一个比较热闹的街区,街道两旁都是门面不大的小商铺。
他在其中的一间前停了下来。“就是这里了。”
天色才刚黑下来,这整排店铺却都已经停止了营业,店里没有开灯,黑洞洞的,几个小店主在门口扎着堆聊天。自从美国的“9·11”事件之后,作为一个毗邻阿富汗的伊斯兰国家,巴基斯坦难免受到国际形势的影响和牵连,不仅旅游业一片凋敝,连整个国家的经济都受到重大冲击。
他从口袋里掏出钥匙打开商店的门,扯扯垂在门边的灯绳,灯亮了。他的这个店子比我料想的要大得多,里面琳琅满目地挂着摆着悬着各式各样的阿富汗手工艺品——衣服,首饰,帽子,鞋子,腰带,杯垫,水壶,匕首,布袋,围巾,披肩,手套,毛袜,地毯,就像是一个小而全的民俗用品展览会。
“我知道像你这样走远路的人是不喜欢买东西的,但你应该看看我们阿富汗的手工艺品。”
于是我们坐在地毯上,他将所有的东西都取下来堆放在身旁,然后一样样地拿到我面前,解释着、展示着。
“你看,多美,我们有这样美的东西。”
确实,每个民族都会有它自己的美。我将那些东西摩挲半天,忍不住想买上几样。
“你还要走很远的路,你实在要买,就挑些轻便的东西买吧。”
于是我在面前的一大堆绣片中挑出几张买了下来,又选了条不太长的缀珠腰带。
我想了一想,问他:“我要去阿富汗了,我迟早会经过你的家乡加兹尼,你有什么东西要我带给你在那儿的亲人吗?我可以帮你带到。”
他顿时笑了起来,又摇头又摆手地说:“不用了,我三月份才刚从那儿回来呢。”
我又向他询问在阿富汗的着装问题。
“在阿富汗我是否需要穿布嘎?”
他说现在已经不需要了,我不必拘泥于此。
“不过我们阿富汗人还不怎么习惯外国人,所以一定会围着你看个不停。”他笑着补充道。
“没关系呀,不就是像在动物园里看猴子嘛,我就当一回猴子好了。”我们都哈哈大笑起来。
他把我端详了半晌后又说:“布嘎是不需要的,但是你可以在这里买上一套便宜的巴基斯坦长裙做准备,反正没坏处。”
我迟疑了一下。“是不是来不及了,我明天就准备过境。”
他抬头看了看挂在墙上的钟。“还来得及,我们现在就去买。”
---------------
曾经的难民(3)
---------------
于是我们马上起身离开了他的店铺。
他带我来到一家小小的不起眼的成衣店,胖墩墩的店主正埋头坐在门口的小凳子上看书。
他说这家店比较便宜,既然只是做准备用的,在这里买就行了,完全没必要去高级布店订做或者买那么贵的衣服。
我对于穿着方面一向既不肯花钱也不肯动什么心思,从来都是能省则省,能简则简,听他这么一说,觉得正合心意。
店主用一大块布在店里给我拴出了一个“试衣间”,我在里面试穿了很多套长裙,牛仔的,黑色的,紫色的,红色的,白色的,蓝色的,配上各种颜色的头巾,衣服堆着挂着铺着,弄得满地都是。每穿上一套,我都走出来让他看看,问问他的意见,可他总是摇摇头。于是我就走进里面另换上一套。
最后我穿着一套绿色棉布长裙走出来,他多看了两眼,终于咧开嘴点了点头。于是我拍掌笑着说:“总算好了,就这条吧,我不用再换了。”
他和店主商量了一下,告诉我说,这套衣服——灯笼裤和长裙,外加一块白色棉布大头巾——总共是140卢比,折合成人民币是20多元钱。
我当即就把这绿色长裙穿着走了,手中拎着一个塑料袋,里面兜着刚换下来的衬衣长裤。
在后来漫长的旅途中,我一直穿着这套绿色的“行头”,穿过中亚腹地,直到离开土耳其时才弃置在旅馆里,而那时,因为一直和我背上的行李不停地摩擦着,长裙的肩膀处已经变得条条缕缕。那条白色镂花头巾也一直跟随着我,或披或盖或垫或裹,虽显得有些旧了,却还能用,于是便保留了下来,直到现在仍整整齐齐地叠放在我的衣柜中。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