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玺脸色铁青,眉头拧成“川”字,眼睛死死地盯住深度表。这位中国第一任
核潜艇艇长,早已开始研究西方核潜艇的情况,而且展开了他美好的翅膀,要为共
和国第一支核潜艇部队的建设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他多么希望共和国的第一艘
核潜艇质量能过关,能成为第一流的产品。但终究是第一次深水试验,他没有实践
经验,到底会发生什么事,能不能达到设计要求,心里没有底,因此心情是紧张的,
心越来越往上提啊!
黄旭华总设计师,尽量在控制自己情绪。他眯缝着眼,两只手抱着胸,紧紧盯
着眼前深度表。但还是憋不住眉头微微在悸动。
在指挥舱还有王守仁、吴廷国、王道桐等,他们不说话,脸上肃穆,不动神色,
时而看看仪表,时而静静地随着潜艇往大海深处潜去。但从他们的呼吸喘气声中,
可以发现越来越短促,不时作深呼吸来调节那颗跳到嗓子眼的心。
机器嗡嗡地响着,潜艇向更大深度潜去。谁都知道,已经进入“死亡区”。
世界潜艇沉没事故告诉人们,在60 米处沉没,生还希望30%,超过100 米水
深,潜艇一旦失事浮不起来,生还希望不足10%,超过150 米水深,生还希望等于
零。世界上水下救生研究最先进的英国,也没有创造什么奇迹啊!
深水潜艇救生,是世界科学难题之一,还远远没有攻破,这比宇宙飞船飞越太
空,登上月球还要难得多。
这时的核潜艇各舱室已封闭,互相不能通行,这个巨大的铁罐头,此时分割成
密封的几段,好象是由几个罐头焊接而成。而且那一扇扇圆门上的把手,早已经卸
下,一旦发生事故就怕惊慌中把舱门打开。眼下核潜艇采取这个措施,就是从最坏
情况着手的。
黄旭华抱在胸口的那双手松开了,叉起腰,挺起胸。他耳朵听着机器声,两眼
扫视着眼前一排排仪表。他坚信自己设计的核潜艇,深潜安全系数是可靠的。通过
连续的深潜,潜艇已经接近极限深度,并没有异常情况,黄旭华送给杨玺艇长一个
眼光,暗示他放心吧!平安无事。
杨玺点点头,看了一下表,拳头一捏命令着:“向极限潜去!”中国核潜艇要
跟死神拼杀,要穿过“死亡线”。
机器隆隆地响着,深度表达达在跳,就要接近那根红线了,人们静心屏气的盯
着深度表。杨玺眉头不时在惊跳,黄道桐脸上肌肉有点失调,王守仁、吴廷国干脆
转过身去,不看仪表,一个劲在作深呼吸,尽量保持镇静。黄旭华泰然立着,一会
插腰,一会双手抱胸。
核潜艇下潜,下潜,不达目的不罢休,不钻过“死亡线”不回头。核潜艇像中
华民族的意志,对侵略者不低头,对张牙舞爪的死神不低头,它终于在极限深度上
潜航,一切都很正常,各战位立即记下各种数据。
“深潜任务完成,上浮!”杨玺艇长下了命令,他的眉头扬开了。黄旭华抱在
胸口的那双手松开了,他露出一丝微笑,他的总体设计是成功的。
核潜艇渐渐上浮,不久就一头钻出海面!
为它保驾的几十艘舰船,看到自己的核潜艇安全出水了,都同时拉响汽笛,向
它致敬!甲板上人们在欢呼跳跃!
黄旭华、杨玺、赵福山在指挥台上向人们招手,欣喜的眼泪再也克制不住。核
潜艇的各舱内,指战员互相祝贺,成了欢乐的海洋。
消息传到北京,传到世界……
1974 年8 月1 日,中央军委发布命令,将第1 艘核潜艇正式编入海军战斗序
列。从此,人民海军进入了拥有核潜艇的新阶段。
1.从水泥筒到水下发射
中国鱼雷攻击型核潜艇研制成功之后,马不停蹄,立即开始导弹核潜艇的研制。
当时世界上战略核武器的发射设施已经进入第三阶段。第一阶段是把核武器藏在发
射井内,可是卫星上天之后,这些发射井被卫星拍成了照片,成了对方攻击的死目
标,受到威胁。许多军事家说,这些发射井一旦发生核战争首先被摧毁,很难再有
核反击能力。为了避免第一浪头被摧毁,保持核反击力量,于是又采用流动发射设
施。苏联发明发射车队,日夜不停地在深山老林里流动。美国把战略核武器转移到
B—52 大型轰炸机上,不停地轮流分批在天上流动。可是这样做的结果,耗资巨大,
很不安全,仍然不能百分之百的避开打击。于是又寻找第三种办法,这就是水下核
潜艇,汪洋大海自由邀游,隐蔽性好,核潜艇可以三月半年不出水,是最好的水下
流动发射井,把核武器放在核潜艇上,是最安全的武库。于是核潜艇一下子就成了
战略武器的王牌,美国、苏联等国家争先恐后的掀起战略核潜艇研制高潮。面对这
种严峻局面,中国的核战略反击力量也必须尽快转入水下核潜艇。因此,研制战略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