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三国求生记_水瓶座·杰【完结】(354)

  陆逊在那里神色古怪,犹豫着不知如何开口。陆仁坐在那里就是想笑,心道:“陆逊今年二十,陆绩才十六,可论辈份陆绩是陆逊的叔叔辈……哈哈,吴国版的荀氏叔侄!”

  陆逊措词良久终于开口问道:“陆仆射。昨日我与从叔刚到柴桑时公瑾兄向我二人言及陆仆射乃是我吴郡陆氏旁支,只因祖父负罪于宗族才出逃至琅琊。今番陆仆射来吴就是想重归陆氏,可有此事?”

  陆仁一本正经的道:“正是。我来柴桑前便差人探知陆氏一族现在是伯言暂为主事,本欲前往海昌与伯言一会,却是公瑾强留我于此间商讨水军造船诸事……事关重大身不由己,伯言见谅!”

  陆逊道:“陆仆射为吴候整备水之战船乃国事,我等相会却属私情,凡事自当以国事为重。陆仆射正该如此。不必自责。今日我等已然相见恕逊唐突。斗胆问一下陆仆射令尊与令祖的名讳。”

  陆仁早有准备,不慌不忙的应道:“家父讳游,表字思归。至于陆仁之祖父名讳。我亦不知。家父在世时我尚且年幼,也从未向我提及过宗族之事,后是在重病临终前才告知我本是陆氏旁支一事。”

  陆逊皱起眉头道:“仅此而已,再无他言?”

  陆仁装模作样的叹了口气道:“尚有他话。据家父所言,陆仁祖父因与族人失和,手伤数人后逃至琅琊。因自觉罪重,无颜复见族人,亦不许家父泄露其名讳。只说在其终世之后,后人可回吴郡寻宗,但有问及来由只需明言当年手伤数人者便是。若宗族能恕其旧罪,必不会从族谱中除名,后人也可知其名讳而重归宗族;但若是宗族不能恕其旧罪已将其除名,后人只可拜祭过先祖后便自行离去,不可强归宗族令宗族蒙羞……陆仁所知的只有这些了。”

  陆逊闻言面露难色,因为陆仁提供地“线索”也未免太模糊了,基本上可以说是有等于没有。

  事实上本来就没有,陆仁是后世穿越而来地人,编出来地这番话也根本就是在拼运气。当然陆仁也不是瞎拼,而是选了两个有较大机率“中奖”的借口。

  第一是所谓的“上叙三代”。按陆仁编出来的谎话与他现在的年纪,时间方面至少要往前推六十到七十年,具体的时间点又没个定数。时段久范围大,指不定陆氏发生过什么差不多的事让他碰上;第二就是所谓地“手伤数人负罪而逃”。东汉末年法纪失衡,各地宗族豪强都在拼命的扩大本族实力,吴郡陆氏作为世代大族自然也会是其中一员。势力一大就会人丁兴旺,人丁一多也总会出那么几只坏鸟,打上几场架伤几上个人也不是什。

  陆仁拼的就是这两点。另一方面他也有没中到“奖”的准备,就是没拼到的话至少先和陆逊、陆绩混个脸熟,自己厚着脸皮先充当一个陆氏宗族族谱上的“编外人员”,之后就多和陆逊、陆绩打些交道,然后再下点本钱多来点“数施家财以赈宗族乡里”什么的,时间一久口碑一好陆氏自然会渐渐承认陆仁是陆氏族人。

  陆逊还在那里苦苦思索,陆绩忽然道:“陆仆射令尊讳游字思归?游子思归,可见先祖心思之苦啊。”

  陆逊向陆绩问道:“从叔,我虽年长你四岁暂代族务,但族谱一向是你在保管,我对这些事物所知甚少……族谱中可有相关记载?”

  陆绩摇头道:“没有。也许正如陆仆射所言,祖上不肯恕其旧罪。已将其自谱中除名,故无甚记载,只可惜了陆仆射祖父的一片苦心啊。而且如今族中年岁五十以上地老者大多弃世,不然寻长老们问一下或许能略知一二。”

  陆仁闻言知道自己没能“中奖”,真失望与假失望掺合在一块,长叹道:“既是先人所作决断,陆仁只能依祖父遗命,也不再强求重归宗族之事。只望日后到吴郡时二位能容我在宗庙中拜祭一番。未知可否?”心说别人不认可也没办法。得开始准备厚颜无耻地战术了。

  陆逊道:“这个自然可以。陆仆射先祖虽然于宗族有过。但论其根源终归是我陆氏中人,合当拜祭。”

  陆仁要的就是这句话,马上拱手道谢。

  ——————

  留下陆逊与陆绩在府中饮宴小住,入夜后陆仁一时半会儿的睡不着,独自一人坐到花园里想心事。

  他正发着呆,陆逊在他身后冒了出来道:“陆仆射尚未休息,独自一人在此可是忧心归族之事?”

  陆仁望望陆逊那温文尔雅地脸。笑道:“是啊。可惜我族谱中已将我这一支除名,不说归宗了,就连祖父的名讳都寻访不到……”

  陆逊犹豫了一下道:“陆仆射,逊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陆仁道:“伯言但说无妨。”

  陆逊道:“陆氏族谱虽然有失传记,但数十年前正是陆氏人丁极兴旺之时,旁支宗室极多,纵有记载亦不得全尽,失记者亦极多。陆仆射既已知是我陆氏旁支。又何必在意族谱中是否有甚记载?倘若陆仆射因此小事而弃宗不归。实是有失天理伦常。”

  陆仁心说得,听他的意思是我不“归宗”的话还成罪人了。想了想道:“可是先人遗命,若宗族不恕其旧罪。我不得归宗……”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