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线是甘丽初的第六军,他们要挡住的是沿着毛奇公路一路北上的日军56师团。正如之前所说的,毛奇公路一路被撤下来的200师破坏,所以日军56师团的前进速度十分缓慢。
这个平满纳会战表面看起来的确可行的:
西线四、五万装备精良的英军挡住一个师团的日军不是问题吧;
东线日军56师团基本走不动,短时间内不需要考虑;
位于中线的第五军有四万多人,这是一支拥有坦克、重炮等精良装备的军队,那就不是挡住日军的问题了,而是打算要吃掉日军一个筋疲力尽的55师团。
但历史残酷的现实却是:
西线的英军不战而逃,而且是再一次没有通知中国军队的不战而逃,不但不战而逃而且还封锁消息,使中国军队在几天后才知道西线早已被日军占领了。
中线第五军面对的不只是一个日军55师团,还有新增援上来的日军18师团,再加上日军使用毒气弹,于是第五军根本就啃不动。
东线日军56师团也不是想像的那么慢,相反,他们在缅甸百姓的帮助下,在完全没有补给的情况下五天内强行军四百多公里,再加上甘丽初的第6军在面对日军时也是一触即溃,于是整个战场态势是与当初设想的完全相反……原本是想包围吃掉日军中线的一个师团,结果却是东西两线大崩溃,远征军主力第五军反被日军包围。
但是张弛又能怎么样呢?难不成还跑到杜聿明那报告说未来会这样这样吗?那一准会被杜聿明当作神经病了!
就在张弛苦恼的时候,丁伦的呻呤引起了他的注意。
丁伦的伤势虽然经过一些简单的处理,但200师缺乏必须的药品,再加上缅甸气候炎热,丁伦的伤口已经发炎流脓了。
“你走吧!”张弛对丁伦说道:“记着不要再加入义勇军了,中国人不是你们的敌人!”
张弛会这么说倒不是虚情假意,他不想让丁伦死在这里,同时也不想丁伦拖累部队。
丁伦苦笑了一下:“就算我知道中国人不是我们的敌人,但我又能去哪里?”
张弛不由一愣,丁伦这话说的还真对,这时的缅甸可以说到处都是义勇军的眼线,而丁伦又是出卖义勇军的叛徒,所以他跟着中国军队也许还有活路,一离开中国军队……只怕很快就死于非命了。
除非,丁伦能让义勇军重新相信他。
想到这里张弛不由眼睛一亮,就假意对丁伦说道:“这样也好,等我们大部队来了,也许就会有些消炎药!”
丁伦无奈的点了点头,他似乎没有别的选择。
“唉!”随后张弛就长长叹了一口气,对战士们说道:“刚才……我跟英国佬谈了一阵子,我问他们在西线有多少坦克,你们猜怎么着?他们说英国佬的第七装甲师早就撤往仁安羌了!”
“他娘滴!”同乡人不由骂道:“英国佬不是说去守西线的吗?坦克都先逃了,还说守?!”
“你还信英国人放屁啊?”流氓不屑的应道:“在同古那被骗了一回还不够?还要被骗几回才长记性!”
“就是!”小浙江附和道:“这英国佬会靠得住,母猪也会上树了!”
战士们你一言我一语的骂着,全然没有注意到一旁丁伦的眼睛在滴溜溜的转着。
要知道这看似很简单、很随意的一句话,但却蕴含着两条相当有价值的军事信息:一是西线的英军根本没有与中国军队协同作战的决心,二是英军大量的坦克和装备聚集在仁安羌。
当然,丁伦根本就没有意识到这些信息是张弛有意透露给他的。
第五十五章 信息(二)
张弛之所以有意将这些信息透露给丁伦,首先是为了教训一下英国佬。
可以想像,丁伦得到这些有价值的情报后肯定会将它们传递给缅甸独立义勇军邀功或是将功补过,义勇军又必定会将信息转给日军,于是接下来的事就不用说了……原本日军33师团还有些忌惮西线的四万余装备精良的英军,要知道那可是拥有一个装甲旅的英军,而且还是防守,而日军最大的不足就是缺乏反装甲武器,所以按常理说33师团的两万余日军是怎么也无法攻破英军防线的。
但如果知道英军无心作战就不一样了,又知道英军装甲旅及大量装备已经先行撤至仁安羌,那缺乏重装备的日军哪里还会跟英军客气,当然要想办法把位于仁安羌的这批装备给缴了来,尤其仁安羌还是个大油田,那对日军来说就是一举两得的事。
其实历史也正是这样发展的,33师团一个联队的日军穿插到仁安羌将英军九千余人及装甲部队包围在那里动弹不得……这事表面看起来很奇怪,三千多人的日军怎么能包围住拥有坦克、重炮等装备精良的九千余人的英军呢?
实则并不奇怪,原因正如之前英军装甲团在同古瓦阶桥选择放弃坦克突围一样,英军的机械化部队严重依赖公路,步兵又不敢进入丛林与日军作战,于是日军只需要穿插到前头将公路、渡口、桥梁一封锁,九千余人的英军就走不动等着投降了。
最后这支英军之所以能逃出来,就是因为远征军派出了新38师也就是孙立人的部队前去营救。也正是因为知道这件事,所以张弛才知道英军装甲部队会退往仁安羌。
然而,历史上原本就会发生的事,张弛何必又要再这样费尽心思的让丁伦去报信呢?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