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是这几年,一线的越军补给严重短缺的原因之一。
就像之前所说的,越军一般情况一餐只吃一碗白米饭,连菜都没有,我军的罐头或是压缩饼干对他们来说都是难得的补给品,这些东西他们都要用子弹壳制作起来的手工品跟我们交换,然后在作战时才带在身上使用。
其实越南国内还不至于这么困难,只不过因为后勤压力过重,为了能运上足够多的子弹、炮弹,就只能压缩口粮了。
所以,炸毁军火库无疑会给原本就不堪重负的后勤雪上加霜。
这也就是我所说的,只有打痛了越鬼子,才能让越军特工不得不见招拆招,于是也就达到了我们牵制越军特工的目的。
后来我才知道有一点我是想错了,越军炮兵这时其实也有动作,毕竟越军也知道我军有炮瞄雷达,生性不服输而且想法较为直接的越军一直都在尝试着用土方法应对炮瞄雷达……话说这也是越军的传统,当初在面对美军的各种高科技时,他们也是用土方法将其打败的,现在面对我军的炮瞄雷达首先想到的自然还是用土方法。
目标一定下来,接下来的事就变得简单了。
我们第一步骤是将目光盯向越军大型军火库,也就是类似于中转站这样的军火库……在战场上打过仗的我们很清楚,为了能够方便弹药的管理,从后方运上来的军火通常都要统一运进一个大型军火库,之后再根据前线的不同需求源源不断的朝不同方向、各个路线运往前线。
之所以一上来就选择这样的大型军火库的原因,是我们知道特种作战跟普通作战不一样。最大的区别就是这种特种作战是越在开始越好打,正如捕俘一样,开始时越军根本就没有防备,于是我们一打一个准,后期越军有了防备之后就会设下陷阱等我们往下跳。
同样的,针对军火库和越军指挥部的特种作战也是如此。所以,一开始就应该从大的下手,越是往后越军的警惕性就越高,我们得手的可能性或者说难度也就越大。
当然,这对侦察大队来说也是一种挑战,因为中转站的位置一般都是交通比较发达人口较为密集的地方,就比如我军中转站是设在有机场和火车站的昆明。
而越军的中转站,从陈巧巧口中我们就知道是设在老街……老街是交通枢纽嘛,有通往各地的公路和水路,还有直接通往越南首都河内的铁路,各种弹药和补给都可以通过车船汇集在老街。
很明显,这对侦察大队来说就意味着要混入老街而不被老街的越南军民识破。
不过这同时对侦察大队也是一个机会,正所谓混水摸鱼,只有在人多手杂的地方侦察大队才好靠近军火库并对其发起偷袭。
“要完成这个任务并不容易。”陈巧巧说:“虽然我很清楚这个军火库在老街的具体位置,但是越军军火库管理十分严格,每一队前往军火库领取弹药的人都要经过几项审查,比如口令、文书等,而且就算这样还是无法直接接触到军火库。”
这个我倒是知道的,越军的办法就是在军火库与领取弹药的部队之间还有一道中转站,就像当初我们渗透进老街的“地下长城”时所接触到军火库一样……领取弹药和补给的越军必须在外头等着,军火库的工作人员会将他们所需要的弹药按照单子运送到中转站。
也就是说,如果我们伪装成领取弹药的越军的话,那么能接触到的也只有这个中转站。
这显然就是为了防范敌人混入部队对其军火库造成威胁……越军毕竟是打了几十年战过来的部队,同时他们也擅长特种作战,擅长特种作战的部队自然也知道如何防止敌人的特种作战。
当然,强攻军火库也是不可能的,一来是越军对军火库的防御十分严密,二来是我军侦察大队能够渗透进去的人数不可能太多。
第七章 侦察作战(二)
这就让我想起了之前两次类似的偷袭炸毁越军军火库的经历。
一次是在老街的“地下长城”,那次说实话是有很大的运气……因为碰到了陈依依,于是对“地下长城”就了如指掌,而且很幸运的会被越军叫进军火库里做搬运工。
现在想起来,当时还真是初生牛犊不畏虎,在什么情报都没有甚至是连军火库的位置都不知道就敢一头扎进去。
第二次则是在沙赛,那次是伪装成增援沙赛而要去弹药库补充弹药。
这一次可以说更多的是用强攻,我们依靠的就是从越军那缴获的苏式装甲车,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突袭弹药库然后撤出。
但是这一次……
这一次的情况可以说与以往都不同,既不能像第一次那样去碰运气,又不能像第二次那样发起强攻。于是计划在这里很快就陷入了僵局。
说实话,我很想把这件事像之前的捕俘行动一样推给许良斌让他全权负责,毕竟这本来就是他们侦察大队的事,该让他们自个去伤脑筋。
但我却知道我不能这么做,原因是侦察大队现在实际上还处在训练阶段,万一其计划要是不严密而遭受重大伤亡的话,张司令那里会责怪不说,咱们这么长时间的训练只怕就白费甚至还有可能要从头训练了。
想了想,我就问着陈巧巧:“领取弹药这么严格,那要是把弹药往里头送呢?”
闻言陈巧巧不由一愣,接着就点头说道:“往里头送也许更容易混进去,毕竟运送弹药的人太杂也太多了,越军就算检查也检查不过来。”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