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长的意思是……”哈桑问。
“苏联人不会让佩素尔得到发展的!”我说:“任谁都知道希杰奥山谷易守难攻,如果任由游击队这样发展下去,只会让游击队在山谷坐大,以后就会越来越难对付……他们之所以能生存到现在,完全是因为我们前两次破坏了苏联的扫荡!所以……我们只需要等,等着佩素尔来向我们求救,或者他们宁可全部战死也不求救……但不管是哪一种,最后我们都能成功的进驻希杰奥山谷……当然,这得建立在我们拥有许多条通往希杰奥山谷的山路的基础上,因为这同时也意味着我们能够用最短的时间将大批兵力和补给投入希杰奥……这是谁也没法跟我们比的!”
“哦!”这下战士们算是彻底明白了。
但我又在后面加了句:“再退一步来讲……如果佩素尔很幸运的能够抵抗住苏联人的进攻,那么他们也是元气大伤了,而且补给还掌握在我们手里……到时他们还有不同意的权力吗?”
战士们闻言不由而而相觑……他们任谁也没想到我会有如此多的后着,而且这个后着似乎还有点阴险。
其实……如果不是万不得已的话,我也不想用最后一招……毕竟佩素尔是个可敬的老人,虽然他过于理想法,也没有看清战争的本质是什么,但我却又不得不这么准备。
原因只有一个……战场是现实的!
第四十九章 修路
我用于对付佩素尔的方法,其实并不是我的创意,而是来自于现代美国佬的做法……
要想控制一个国家……最好的方法是什么呢?是武力威胁吗?是驻军吗?
其实都不是……最好的方法其实是出售武器。
就像现代的美国佬干的一样……大量出售军备给自己的小弟……比如日本,表面上看起来好像是日本占了便宜,不用花多少研究成本就能买到了先进的装备,比如战机、军舰、武装直升机啊等等……
但实际上呢?这些装备的核心技术、升级换代甚至部份零件的更换都掌握在美国的手里,只要美国一个不爽……停止这一切的供应和支持,那么不出几年这些装备就会进入老旧破损无法使用的状态……面临这样的局面,你不听美国佬的话行吗?
所以,任何一个国家,如果是想要维护自己的主权,要想自己的政治不受他国干涉……就必须得拥有自己完整的军工体系。
这个道理同样也适用于我和佩素尔……佩素尔的确通过偷袭苏联人的交通线得到补给,但这句话我们其实都是知道的……这事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却难。
最重要的是偷袭交通线与得到补给那是两回事,如果只是偷袭交通线那好办……在公路上埋两枚地雷也叫偷袭,叫几个人埋伏在路边打几枪或是打几发火箭弹也叫偷袭,而且打几枪之后一转身就可以跑得没影了。
但得到补给却不一样……要想得到补给就必须保证车辆不是被炸毁的,这一点被偷袭的苏联军队也很容易做到,其次还必须花更多的时间、更大的风险跑到公路上取得补给……就算这一切都进行得十分顺利……还得带着缴获的补给在山区里逃跑。
所以说……从敌人那获取补给那是又困难又危险而且缴获的量又很少,这就有点像我们部队以前打游击队时的状态……
游击队歌是怎么唱来着?
“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
也就是说那时咱们部队的补给也是从敌人那补充的……但结果是什么呢?每名战士就只能打三枪,三枪之后就得拼刺刀!
这种模式在以前拉栓式步枪的时候也许还有一战之力,但是到了现在……在大家都在用AK47甚至是AK74的时候……只有三发子弹那实际就是找死!
我想……也许也正是这个原因,所以尽管佩素尔一直坚持要靠阿富汗人的力量来击退侵略者,但最终还是抵挡不住我提出援助他们的诱惑……
他们本来就缺粮少弹的,而且中国也的确像我所说的那样,在这个时候算不上一个强国,只能算是一个大国……所以,接受中国的援助总比接受美国的援助要好吧,更比没有弹药在希杰奥山谷被苏军歼灭好吧!
所以佩素尔在心里一盘算得失……觉得接受中国的援助是最好的办法,甚至还有可能他从一开始就是这么打算的。
只是他没想到的是……他这么一答应其实是正中我下怀!
要知道这时候苏联军队用的装备大多都是AK74,而我们给希杰奥山谷装备的武器肯定是56冲……原因是要大量装备长期供应,而且还要保证零件的替换,自然只能用中国有能力生产的武器,从越鬼子那缴获的AK47没有那么多不是?
于是问题就出来了……在我们为希杰奥山谷供应了一段时间的枪弹之后,最好是等他们大批换装之后……那时如果我们突然断了他们的弹药供给,那会发生什么事?
所以说……希杰奥山谷答应接受我们的援助,从长远来看实际上就是把生杀大权将到我们手上,这就跟现代时日本等国把生杀大权交到美国佬手上的道理是一样的。
于是我们对希杰奥的援助很快就展开了……
首先是组织起两支骡马队分别由两条山路往山谷运输武器弹药……话说在苏联第二次扫荡之后,美国政府就意识到美军的单兵装备不适合在阿富汗使用,于是与中国政府达成了协议从中国购买武器装备……当然,这些装备大多都是56式冲锋枪,至于56半嘛……这种半自动武器早就羞于出手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