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李珙气的说不出话来。
李璬在旁摆手道:“都不要争了,什么时候了,怎还窝里斗?我们兄弟几个现在是一只绳上的蚂蚱,谁也逃不了干系。现在要做的便是赶紧保存现有的实力立刻撤兵。二十六弟,你可莫昏了头,目前的情形除了撤兵别无二策。我们撤回邠州固守,也不是没有机会卷土重来。咱们不是还有王源的神策军为后盾么?大不了再求助于他,让他再给我们些本钱便是了。”
“就是,偏偏他死心眼,偏要较劲。还自诩为太宗皇帝英明神武,真把自己当太宗皇帝了么?单枪匹马便可退突厥十万雄兵?怕是怎么死的都不知道。”李璲冷声挖苦道。
对李璲的挖苦奚落,若是在平时,李珙绝对会反唇相讥的。但现在,李珙却知道不是争吵的时候。更何况李璬的话提醒了他,此次撤兵并非一败涂地,还有王源的神策军为后盾可以倚仗。王源之前不肯公然相助,但如果自己的兵马再无一战之力,他总不能袖手旁观了吧。或许这次失败还正是逼得他出手的一次契机。
“罢了罢了,你我兄弟共同举兵讨伐李瑁,当共进共退。十二哥十三哥你们说的在理。哎,虽然心有不甘,但看来也只能退兵了。”李珙叹息道。
“这才对嘛,大丈夫能屈能伸,今日仅一时失利而已,回头重整旗鼓便是。”李璬点头道。
李珙叹息一声,终于沉声下达了停止攻城的命令。这一次军令传达甚为迅速,本来就已经筋疲力尽的讨伐大军的兵士们听到鸣金之声看到撤退的绿旗的信号顿时全身都有了气力,他们飞快的调转身子,如退潮般撤离长安城下。只苦了那些攻上城墙的几千名士兵,本来拼死搏杀是为了能让后续的兵马继续登城,但忽然间便成了孤军奋战之局,退又退不回来,简直欲哭无泪。很多人见机的选择了立刻投降,但城头守军不依不饶丢了武器也照样砍杀,逼得他们走投无路,不少人慌不择路,选择了从高高的城墙上跳下来,当然是大多数人摔得筋断骨折。小部分摔在死人堆里倒是无恙,但再逃离城墙时,城头的弓箭手却已经将他们锁定,尽数射杀在护城河的两岸。
什么叫兵败如山倒,眼前的情形便是兵败如山倒的最佳诠释。当得知有数万兵马正在迫近,必须要全军立刻撤离的时候。仅剩下不到三万人的讨伐大军仓皇逃窜,根本组织不起有序的撤离。兵器盔甲战马物资丢弃的满地都是,连拔营都来不及了,大军就这么惶然如丧家之犬朝西北方向逃去。很多人趁着混乱逃离了大军,选择当了逃兵。因为他们今日经历了这场死里逃生的战斗后已经看出来了,跟着这几位王爷是毫无前途了,除了送命之外根本没有任何的好处。仅仅逃出数里之地,两万八千人的讨伐大军便在夜幕的掩护下逃走了三千多人。
李珙等人虽然声嘶力竭的维持着阵型秩序,派人砍杀这些敢于私自逃走的士兵,但却收效甚微。本来李珙还打算将神威炮投石车带走一部分,但大军撤离时的仓皇混乱的局面实在难以控制,别说这些拖累速度的重武器了,便是粮草帐篷这些必须的物资,士兵们也不愿带走,他们只恨爹妈少生了两条腿。
无奈之下,李珙等人只能放弃这些辎重物资。好在李珙还没丧失掉最起码的理智,他命亲卫兵马将这些神威炮投石车尽数点火烧毁,将千余枚霹雳弹就地引爆,将带不走的粮草物资也烧毁了部分,总算是没让这些东西落入李瑁之手。
第1045章 骂战
还算李珙他们逃得快,就在他们逃离城下不久,从西南侧武功县鄠县周至县等侧方奔袭而来的近四万兵马便抵达了长安城下。率领这只兵马的不是别人,正是江南郑氏的家主郑秋山。
过去两个月,是郑秋山忙碌而兴奋的两个月。在成功的策反崔元平崔元戎两兄弟毒杀崔氏家主崔道远之后,郑秋山便实际上成了江南豪族的幕后之首。在他的授意下,成为崔家家主的崔元平和崔元戎以崔家声望召集几大豪族于杭州聚集,说明了崔家将募兵运粮增援朝廷的立场。各大家族对于崔道远之死虽然有些疑惑,但崔氏新家主以及郑秋山既然都已经表明立场,其余各家也只能随波逐流,毕竟其余几家都仰仗于崔氏和郑氏立足江南,一向以崔氏马首是瞻。
于是乎,一场轰轰烈烈的募兵行动在江南各地展开。几大豪族的声望和财力,特别是崔家的态度决定着一切。百姓们一向对崔氏敬重,故而崔氏发出号召,百姓们从者甚多。再加上此次募兵,几大豪族下了血本,待遇甚是优越,参军者所得甚丰。在金钱和人心的双重作用下,一个多月时间,募兵竟达六万之众。
郑秋山迫不及待的率领这六万兵马赶赴长安,因为他知道,这六万兵马一到长安,自己便立刻身价倍增,必受巨大嘉奖。虽然他知道,这六万兵马其实没什么战斗力,因为根本没经受过什么训练。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种积极的态度。
果然,郑秋山的兵马十余日前抵达长安时,李瑁出城相迎,亲切接见了郑秋山,对其大加褒奖。当即下旨封郑秋山为江南东西两道节度使、兼讨逆护国副元帅之职,这护国讨逆大元帅的正职当然只能是李光弼担任。并且兑现诺言,颁布了纳郑秋山之女为贵妃的圣旨。郑秋山瞬间便成了大唐国丈,并成了大唐军中的二号人物,可谓是一跃成为了炙手可热的人物。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红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