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跃马大唐_大苹果【完结】(863)

  李林甫多年的政坛经验告诉他,针锋相对未必是一种好的办法,面对风头正劲的王忠嗣,直接对抗一定不是最佳的办法。而自己最近的身子确实不成,也没有殚精竭虑的精力去应付。但作为一个在大唐朝廷立足十余年而不倒的老手而言,李林甫深知,无论对手的风头有多么强劲,往往只需要抓住对方的一个弱点,便可一击毙命。

  于是李林甫索性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大多数时间在家中静养,只命其爪牙盯着朝中的一举一动。

  不久后,李林甫终于找到了契机,因为他发现,自己退避三舍之后,反而促成了杨国忠和王忠嗣的正面交锋。王忠嗣初入政事堂,杨国忠表现出了置身事外的态度,但随着王忠嗣受玄宗宠信的增加,杨国忠心中产生了异样的感觉。就像是贵妇人身边的两个面首,就算都知道自己是玩物,但还是会相互的争宠。新来的替代了自己宠信的位置,杨国忠岂会甘心。

  一个月来,政事堂中,杨国忠和王忠嗣之间对于政务的意见不同,引发了数次争执。王忠嗣本就是个性子执拗的人,他虽然并无争宠之心,但事实上却造成了这种争宠的结果。而在这些争执中,性格的原因导致王忠嗣寸步不让,大大的激怒了杨国忠。

  老谋深算的李林甫密切关注着杨国忠和王忠嗣之间的争执,终于在一次政事堂中的大争吵爆发之后,李林甫派人向杨国忠抛出了橄榄枝。两个本已经为了权力关系破裂的人,终于在面对共同的敌人的时候又走到了一起。

  当王源在南诏国和南诏公主阿萝过着三天平静时光的时候,京城中的杨国忠和李林甫达成了一致对付王忠嗣的协议。老谋深算的李林甫很快便提出了方案,那便是如何让王忠嗣远离京城。

  王忠嗣的另一个身份是陇右、朔方、河西三道节度使,要想让王忠嗣远离玄宗的视线,最为简单有效的办法便是,让王忠嗣所辖的节度兵马去打仗。这样,身为主帅的王忠嗣便不得不离京去指挥战斗了。

  而眼前就有个现成的理由让王忠嗣出兵打仗,那便是吐蕃人杀了王鉷和罗希奭的那件事情。于是左右丞相同时进攻,递交了要求给吐蕃人迎头痛击报复吐蕃人杀害王鉷和罗希奭的奏折。左右丞相同时对一件事上奏,态度坚决的要求出兵惩罚吐蕃,这还是头一回。左右丞相难得的立场相同,提出的理由也很正当,又得到了大半朝臣的附议,甚至连远在边地的安禄山都特为此事上奏声援。如此众志成城,倒是让玄宗很是意外。

  玄宗原本便为王鉷和罗希奭的死迁怒吐蕃,只是考虑众多的因素才没有下达攻打吐蕃的命令。但现在百官请命,要求严惩吐蕃蛮夷之邦,就算玄宗的气已经消了大半,也不愿让众官员觉得自己甘愿让大唐受辱。于是乎,对吐蕃发兵报复之事,便迅速的被决定下来,成为当下大唐朝廷中最为重要的一件事情。

  第537章 手段

  当然,围绕着派哪支节度兵马攻打吐蕃的问题,朝廷中展开了激辩。李林甫和杨国忠当然不可能蠢到直接点名让王忠嗣的河西陇右两节度兵马去攻击吐蕃人。因为那显然会让人立刻联想到王忠嗣和左右相之间的僵持关系,玄宗也会一眼看出他们的企图来。所以在上奏此事时,派何处兵马去进攻这个问题,杨国忠和李林甫都聪明的选择了避而不谈。

  很多官员认为,王鉷和罗希奭死在剑南,又是和剑南道毗邻的吐蕃野牛城守军动的手。理所当然需要出动剑南军去征讨吐蕃,最好是能拿下野牛城,抓到杀害王鉷和罗希奭的罪魁祸首才算是真正的报复。

  但这个提议很快便被否决。因为反对方提出的反驳意见更为有效。剑南军目前只有三万多兵马,又经历过征讨南诏的大战,兵少力疲,不宜再战。而且,从战略上而言,从剑南道发兵攻打吐蕃是一种比较愚蠢的行为。

  地形狭长的剑南道之所以原来只有三万的兵额,不是因为它的地理位置不重要,相反剑南道和吐蕃国交接的边境由北向南绵延达六百多里,乃是所有节度中和吐蕃之间边境线最长的一个。按照常规,在剑南道增加三倍的兵额都不为过,但事实上,剑南道一直只有三万零七百的兵额限度,却也是有着特定的缘由的。

  原因便是,剑南道虽然同吐蕃之间的边境线很长,绵延数百里。但是,从南到北,接壤的边境线都是复杂的地形。譬如从姚州到嶲州南的会川,那是大山峡谷密林乱石横亘之地。高达数百丈乃至千丈的山峰比比皆是,除了通向姚州的一条崎岖山道,吐蕃兵马根本没有进犯的道路。所以,剑南道西南方的边境,只需在姚州驻扎重兵,便可拒吐蕃之敌。而从会川往北嶲州雅州乃至成都北汉州茂州一带的边镇,同吐蕃交接之地都是茫茫沙海。吐蕃人也不是傻子,让大军跨越百里沙海攻打剑南城池,显然是一种不理智的作法。军队也许能跨越沙海作战,但后勤保障怎么办?若是遭遇失利后退路怎么办?显然这些现实的问题是任何一名稍有常识的领军之帅都要考虑的。

  所以,剑南道一直只有三万兵额是有原因的,因为这里本就不需要有太多的兵马驻守。沙漠和高山是天然的防御屏障,无论对于大唐和吐蕃而言,都并不担心这一片区域的边境安宁问题。朝廷之所以这一次同意了给剑南道增加两万的兵额,除了杨国忠的积极要求之外,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因为南诏国的叛乱攻下的姚州城后,吐蕃人为了协助南诏国兵马,强行从律賁城调集了三万兵马穿越了山林深谷沿着金沙江抵达会川。这说明吐蕃兵马有能够进攻剑南的可能性。给了剑南道增加兵额的另一个理由。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红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