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不容青史尽成灰_张嵚【完结】(240)

  柔然这次之所以溃败,主要是对北魏的打击准备不足,虽然在这之前,北魏就集结军队,大张旗鼓讨伐,但是柔然人并没在意。因为在拓跋焘之前,历代的北魏皇帝即使北进,也绝对不会深入,柔然人在得知北魏进攻的时候,已经主动放弃了漠南地区,退却到了漠北,企图用坚壁清野的战术,让北魏的这次进攻劳而无功。但是他们显然低估了拓跋焘的决心,拓跋焘是中国历史上不世出的军事奇才,征战生涯里最擅长做的事情,就是把人力发挥到最大。虽然此时北魏没有西汉那样的物资储备,但一来鲜卑骑兵本身就起于草原,对于草原的气候适应能力非常强,其刻苦耐劳程度原本就不在柔然骑兵之下,二者拓跋焘本人也异常坚决。一路之上,鲜卑军队断粮了,不断有大臣劝说拓跋焘撤退,但是拓跋焘红了眼,凡是敢劝阻他撤退的大臣,不管是大官小官,皇亲国戚,统统被他就地正法了,在没有粮食的时候,北魏军队甚至宰杀战马来充做军粮。全军上下杀红了眼往北冲,在捕捉到柔然军队主力后,拓跋焘使诈,他并没有贸然发动对柔然的进攻,而是命令全军隐蔽,趁黑夜突然发动袭击,结果猝不及防的柔然军队,就这样被打得大溃。

  重创柔然之后,拓跋焘一路追杀,沿着柔然逃亡的路线追击,非要把柔然赶尽杀绝,一直打到了阿尔泰山东南地区,这是柔然民族最困难的时刻。当时的柔然可汗社仑因为战败外加气愤,身染重病,他的身边就剩下了几千残兵败将,面前是北魏几十万大军压阵,只要北魏对阿尔泰山再打一次进攻,整个柔然民族就会全军覆没。然而就在这个关键时刻,一向果断的魏太武帝拓跋焘却犹豫了,当时北魏南边还有刘宋的威胁,虽然之前崔浩力劝,但拓跋焘到底担心刘宋会趁火打劫,索性在抵达阿尔泰山山脉后见好就收,草草搜索了一番之后就撤退了,柔然民族也就因此“大难不死”。后来,拓跋焘从逃散来的战俘口中得知,其实此时柔然民族就剩下最后一口气了,后悔不迭,这最后一口气,到底还是被柔然给喘过来了。

  虽然大难不死,但拓跋焘的这次打击,让柔然元气大伤。在公元443年和449年,拓跋焘又发动了两次对柔然的大规模进攻。在领教了拓跋焘的厉害之后,柔然开始学乖了,不再进行硬碰硬的抵抗,重新开始了运动战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而且发挥游牧骑兵机动能性强的优势,在拓跋焘行军的路上不断骚扰,转移拓跋焘的视线。这两次北征,拓跋焘虽然都获得了胜利,可始终没有捕捉到柔然军队的主力。事实证明此时的鲜卑民族已经成为了农耕民族,农耕民族如果想彻底击败一个游牧民族,必须要趁着其实力尚强的时候,最大限度地一网打尽,否则一旦对手化整为零,就不好对付了。拓跋焘对付柔然是如此,后来的明朝对付鞑靼也是如此。拓跋鲜卑彻底消灭柔然的最好机会,在第一次北征的时候功亏一篑,之后就更难了。结果,柔然虽然遭到打击,但并没有完全被消灭。晚年的拓跋焘,在第三次北征之后,也不得不承认这个事实,他停止了大规模对北方的征讨,转而继续完善六镇的军事建制,设立更多的城防,用来抵抗柔然的骚扰。这时期的柔然,也学乖了,不再和拓跋鲜卑为敌,重新恢复了对拓跋鲜卑的朝贡。

  【三】

  柔然和北魏力量对比的再次变化,是从拓跋焘过世之后开始的。

  拓跋焘于公元452年过世,他一生虽然武功赫赫,但是文治太差,在他去世前,北魏的内外矛盾已经不断,他之后即位的魏文成帝和魏文献帝,都是守成之君,开始偃武修文,并且进行了有限度的汉化改革。北魏对于柔然,从拓跋焘时代的攻势,转为守势,期间虽然有小规模的冲突,但是没有大规模的战争。而且魏文成帝开始,允许北方边民与柔然民族进行贸易,中原的农产品开始源源不断输入到柔然地区,先进的农耕文化也传入了,根据有关史料的记载,这时期的柔然,已经开始出现了城池和农村。

  而和早年柔然民族的发家历史一样,在南下汉地受阻之后,柔然再次对西部进行扩张。在此之前,西域地区的诸侯国已经臣服柔然,随着柔然兵败于北魏,这些西域国家们也开始翻脸,不再受柔然的管了,因此从魏太武帝拓跋焘之后,柔然军事的主要重点,一度放在了打击西域上。公元460年,柔然吞并了高昌,然后又进犯于阗,这两个国家在当时,都是拓跋焘之后北魏在西域的铁杆小弟,更是丝绸之路的主要枢纽。在柔然大兵杀到的时候,这两个国家都相继向北魏求救,但这个时期的北魏正在“守成”,无力进行大规模的远征,因此选择了坐视,结果,于阗和高昌相继被柔然所吞并。北魏的这种不作为,也让西域国家寒心,大部分西域国家,因此再次投靠了柔然。

  但是北魏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他们坐视西域国家沦陷的行为,最后会让他们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因为强大起来的柔然,是不会忘记北魏这个世仇的。公元470年,沉浸了近30年的北魏与柔然的战争风云再起,就在这一年,柔然大举进攻北魏在河西走廊的门户敦煌。此举简直是要卡断北魏的脖子,当时的敦煌不但是北魏防御河西走廊的重镇,更是丝绸之路进入中原的门户,北魏财政收入的大头,就是来自丝绸之路的贸易收入,敦煌告急,意味着北魏两代君主的“守成”,从此再也守不下去了。之后北魏连续9次发动了对柔然的讨伐战争,打击的主要对象,就是柔然的“漠北王庭”。事实证明,在北魏鲜卑骑兵面前,柔然依然不是对手,仅公元472年北魏的北伐,一次就斩首柔然5万多人,眼见北魏不好惹,柔然再度服软。不过柔然运气很好,这时候北魏的皇帝不是别人,而是后来开启了汉化改革的魏孝文帝拓跋宏,在战争问题上,魏孝文帝素来的主张就是“兵者凶器也”。对待柔然,魏孝文帝也很笃信儒家圣人们的言论,认为只要把他们远远地赶走就可以了,不必非要赶尽杀绝。这时候柔然的首领是玉成可汗,他也是一个很有头脑的人,主动提出要与北魏和亲,结果双方一拍即合。公元475年,北魏和柔然正式媾和,北魏以公主嫁给柔然可汗,双方结成了儿女亲家。对柔然有利的是,之后紧接着开始的魏孝文帝改革中,魏孝文帝把都城从原先的山西平城,迁到了河南洛阳,这也就意味着从此以后,北魏的发展重点转移到了南方,而北方的柔然,已经不再是北魏的重点打击目标。因此,柔然在这段他们最困难的时期,顽强地生存了下来。这时期柔然的麻烦也不少。公元487年,柔然民族内部发生大规模的反叛事件,铁勒阿弗洛部率10万多人西迁,建立了高车国政权,宣布脱离柔然的统治,从此之后,柔然与西域再次陷入了旷日持久的战争中,实力大大受损。如果不是因为与北魏的和亲,这时候的柔然,很有可能会被北魏彻底灭掉。不过也正因为这时期柔然内乱,北方边境暂时没有战争,进入了难得的和平时期,魏孝文帝这才大胆地把原先15万用来防御柔然的精锐迁到中原,作为以后征讨南朝以及汉化改革的本钱。而滞留在北方六镇的北魏军队,也因此失去了价值,地位日益衰落,联系到后来北魏的六镇叛乱,可以说这是一个前后相继的连锁反应。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