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薛怀义嚣张跋扈惯了,又加武则天有了新宠,对薛怀义日益冷落,结果争风吃醋的薛怀义,竟然一把火烧掉了武则天为他修建的明堂,这下可捅了马蜂窝。薛怀义从此彻底失宠,之后就消失在历史中,有说是被太平公主除掉了,有说被武三思杀掉,总之,不再受武则天宠爱了。
除了薛怀义之外,武则天早期宠爱的另一个男宠就是太医沈南缪,但这位沈太医为人胆小谨慎,性格宽厚,整日里只是小心翼翼地侍候武则天。因为武则天宠信他,气得薛怀义把明堂烧了,事后这位沈太医担惊受怕,没多久就去世了。
武则天早期宠信男宠,尚限于私生活方面,除了引起许多流言飞语外,并未对朝政造成太多影响,到了她晚年事情却发生了变化,因为两兄弟的出现——张昌宗、张易之。
这两兄弟是从公元697年开始得到武则天宠幸的,和之前男宠不同的是,这两人极有政治野心。比起薛怀义的飞扬跋扈,沈南缪的如履薄冰,这哥儿俩却如鱼得水。张昌宗擅长音律,张易之擅长歌舞,兄弟俩一唱一和,把武则天哄得整日心花怒放。从此他们俩开始干预朝政,最先是大收贿赂,卖官鬻爵,并且很有诚信,特点是收钱就办事。一次一个姓杨的向张易之行贿,张易之家人忘了这个人的姓名,张易之二话不说,把京城所有姓杨的都升了官,但朝政的腐败,却也因此加剧了。
收点钱也就算了,日久天长,这哥儿俩开始排斥异己,尤其是武则天晚年,兄弟俩权倾朝野,因圈地一事嫉恨宰相魏元忠,便罗织罪名将魏元忠陷害,而后,李旦、李显两个武则天的儿子为巴结这哥儿俩,竟然奏请为他俩封王。晚年的武则天,整日沉迷于和哥儿俩的享乐,国家大事也多荒废,吐蕃进犯凉州,突厥侵扰朔州,武周朝皆反应迟钝。公元705年正月起,武则天干脆不见群臣,关门和哥儿俩玩乐,大权也不抓了,因此,她的丧钟也敲响了。
公元705年正月,宰相张柬之发动政变,联合右武卫大将军李多祚,于正月二十六日包围洛阳皇宫,同时迎立皇太子李显复位,逼武则天退位,两位小男宠也被张柬之杀死。内外压力之下,武则天被迫退位,10个月后,83岁的武则天以皇太后的身份溘然长逝,留下一座无字碑。
【三】
武则天王朝的掘墓人,自然首推张柬之,不过这位张柬之,却和武则天时代耳熟能详的名臣狄仁杰有关。狄仁杰身为武则天重臣,一生最重要的政绩就是卓拔人才,姚崇、宋璟等后来的开元盛世名臣皆出自他的赏拔,张柬之也不例外。狄仁杰最早推荐张柬之时,武则天仅让张柬之做了一个刺史,狄仁杰争辩说:“张柬之是宰相之才。”因此,才有了张柬之的飞黄腾达,而就是这位张柬之,在武则天的晚年,给了她致命一击。这或许是狄仁杰生前所未想到的。
第十章 开元盛世的奠基者张说
中国封建文人一直憧憬的“盛世”,最高权力组合无外乎4个字:明君贤相。作为中国封建社会有名的黄金时代——盛唐,从创建开始,就是明君贤相组合辈出的年代。开国时期的李世民与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再到武则天与狄仁杰;以至于到开元盛世时期的李隆基与姚崇、宋璟,无不是“明君贤相”,君臣鱼水情深的佳话,然而有一个人——张说,在历史上,却被有意无意地忽略了。
今天说起这人,虽然也是耳熟能详,但是历史上对他的评价,却远远不如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姚崇、宋璟、张九龄,其中的一个原因就是他运气不好。他政治生涯的黄金期,正赶上武则天统治的末期,然后又是唐中宗和唐睿宗两个糊涂蛋轮流当政,好不容易盼到了大有作为的李隆基,其名声却被一代贤相姚崇所遮盖。今人津津乐道的,反而是他与姚崇之间的私人恩怨,比起生前身后的几位名相,真可以说“人比人,气死人”。
但是这位名声相对黯然的大臣,却着实是唐朝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开元盛世的军功章上,是该写下他的姓名的。
【一】
张说,字道齐,原籍河北范阳,出生于山西永济,后来又举家迁往洛阳。他出生于唐高宗李治在位的公元667年,虽然也是官宦之后,可父亲的最高官职,只是洪洞县的县丞,也可谓是寒门出身。
人穷,但张说的教育没落下,他从小就刻苦读书。他的家庭是小官僚阶层,官场上事事都要小心谨慎,可以相信,他后来在官场上的机灵乖巧,也很受家庭影响。年轻时候的张说“运思精密”,与人交游时,别人高谈阔论,他往往不发一言,在仔细思考后,用寥寥数语就能点中要害,属于少年老成的人物。张说少年得志,20岁那年唐王朝的科举考试,由时为太后的武则天亲自主考,张说成绩优秀,一举拔得头筹,武则天眼见少年英才,随口说了句“自古没有甲科啊”。张说乖巧,顺口接了句:“那臣就位列乙科。”见张说如此乖巧听话,武则天自然高兴,武则天高兴了,张说自然官运亨通。入仕之后虽然官不大,但先干太子校书,又干中书舍人,都是前途远大的好工作,成了重点培养对象。
张说第一次崭露头角,是公元701年,他受命参加编写诗歌奠基《三教珠英》。这是一部集合了当时47位著名学者编写而成的诗歌巨著,主编是武则天的男宠张易之。摊上这个工作,对张说来说既是机会,又是麻烦。张易之这个人,除了哄弄武则天开心外,其他的本事只能用白痴来形容。受命做主编后,每天啥都不干,就召集一帮文人饮酒作乐,高谈阔论,大家互相吹捧消磨时光,几年过了都没进展。唯独张说不同,每次聚会他都沉默寡言,然后将大家即兴创作的诗歌记录整理下来,之后誊抄出来。整整两年,张说干的就是抄写员的工作,但功夫不负有心人,这部唐朝历史上的诗歌宝典终于编纂完成了,其中一半以上,都是张说一个字一个字整理出来的。这个踏实沉稳的青年官员,也因此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就连张易之本人也甚为赞赏,向武则天大力表扬张说的劳动。劳动的人终究不吃亏,张说接着就升官了,先命他“考功贡举事”,也就是掌管官员考察之事,属于大家眼红的肥缺,又提拔为凤阁舍人。此时的张说,既有武则天赏识,又靠上了张易之这棵大树,大好前程,似乎就在眼前。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