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错,赵王嘉回來了,不过,他已经不是当年那个目光短浅的2b货了,被程文龙和李牧流放至代地,这小子并沒有就此沉沦,也许是天生生在帝王家的缘故,这家伙反倒静下心來,他明白,自己静心发展,就还有回中原的一天。
但是,赵嘉刚回來,就被一个善于闻风使舵的人给注意到了,这人叫张耳。
张耳其实一直以來就是一个反秦的骨干份子。
原本是大梁人,也就是今天的河南开封市西北人,年少时就是魏王的坐上客,后來秦占魏国,这人一直在外黄做县令,于刘邦也是早有认识。
秦到大梁,张耳认为秦国这样的高压政策不会长久,所以他根本不吊秦国,和朋友陈余一起逃亡。
再后來,陈胜吴广起义,张耳和陈余一起加入,二人分别被陈胜立做左右校尉。
接着陈胜吴广称王后不久就被灭,张耳却因为耳目众多而沒遭到波及,成功的带着万余人躲了起來。
这人一直以來就在寻找一个可以长入的人依靠,程文龙名声在外,张耳也想过去投奔,但考虑到程文龙向边能人众多,张耳还是放弃了这种想法。
刘邦也不接收张耳,原因很简单,张耳也是有野心的人,只是力量比较小,刘邦才不会在身边养个危险人物,所以,认识归认识,但是,我玩我的,你玩你的。
所以,这张耳一直以來一直在转悠,用他本人的话说,虽有一身的本领,但奈何沒人识得,大有生不逢时之感。
就在这时,赵嘉回來了。
赵嘉并不是一个人回來的,也不是带着一帮只知道吃喝的前赵国遗老,赵嘉经过这几年的磨练,他进步了不少。
赵嘉在代地训了不少兵,总人数有十几万。
一直以來,他也在紧密观注中原形势,李牧已经死了,但赵嘉不能忘了程文龙,几年过去了,赵嘉对程文龙的恨意又增加了不少。
如果不是程文龙,自己根本不用到这鸟不拉屎的地方來。
同时赵嘉也明白程文龙现在的实力,自己想要打败他实在是痴人说梦,所以,赵嘉并沒有大张旗鼓的回來,而是秘密的进入赵国了解情况。
张耳直接见的赵嘉,三言两语就给赵嘉分析了中原形势,赵嘉觉得是个人材,于是就留下了张耳,他刚回來,急需人材。
而赵嘉的意思很明显,他要灭程文龙。
张耳马上否决,这不是找死吗?现在大家都在忙着灭秦,如果你这么乱來的话,保证各路大军过來先把你灭了。
张耳认为,眼下之计,大家都在忙着跟秦国斗,而秦国也不再是以前强大时了,赵国虽然有秦军把守,但是非常的虚弱。
而他们现在正好夺下赵国,秦军忙得顾不上,而各路大军都是反秦的,人家赵嘉本來就是赵王后人,现在人家也是來灭秦的,人家夺回自己的国家有什么错。
只要拿下赵国,他们就算是有了一块根据地,征兵发展啥的也方便。
赵嘉欣然应允,并拜张耳为大将军。
张耳说得沒错,秦国现在很忙。
蒙恬大军急攻项家军,但最后关头沒有成功,程文龙还是赶到了。
蒙恬并沒有回转,他在做最后努力。
秦王却怒了,最近的战事就沒有顺利过,总是失败,秦国一扫天下的时代已经不复存在,秦王深深的感到悲哀。
就在这时,传來了赵嘉攻打赵国的消息。
秦王大怒,真是翻了天了,什么小丑都出來跳梁了,大怒之下就要派人去收拾赵嘉。
但李斯阻止了他,现在的情况,原楚国是根本,其它的都可以忽略不计,况且以秦国现在的国力,实在打不起多路战争了,应该把重点放在这边,赵国的兵收回來就是。
李斯的意思很明显,只要能收拾了这三家联军,其它的就是顺手一捎带的事。
秦王很快的冷静下來,想了想也是,他们是应该分清轻重。
所以,秦王对赵国守军下达了命令,根本沒有跟赵嘉打就退了回去,直接去南边支援蒙恬,赵国这边等于送给了赵嘉。
赵嘉大喜,这张耳果然分析得不错,看着自己的国家重回自己的手里,赵嘉感到非常的骄傲,同时,对张耳更加的器重。
赵国发生的这些,身在吴中的众人全都知道,他们各有想法。
程文龙倒是沒想到这赵嘉还真的回來了,趁着这大乱之时回來,这样的乱世,是个人物就想在历史上留下一笔,这赵嘉倒也是个人物。
刘邦得知了张耳在帮赵嘉后笑了,张耳是大肉吃不上找汤喝了。
刘邦对张耳的印象还是不错的,况且他们现在都有事,根本顾不上别的地方发生的事。
是的,他们很忙,忙着制定战略计划。
这不是一句话的事,范增早有计划,但是程文龙和刘邦不同意。
范增的意思是三路进攻秦国,程文龙走涵谷关路线,刘邦走武关路线,而项家军走韩城路线。
范增这样一说张良就笑了,秦国被称做四寨之国,关卡无数,一路的险关,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就是秦国的写照。
秦国靠着这些天险跟山东国家打了几百年的仗,而山国各国一百多年來,根本就沒人能攻进秦国,光是这些天险就能当十万雄兵用了。
其中涵谷关更是进入关中的重要关卡,不用想秦国就在此地安了重兵,范增这摆明是把这个最难啃的骨头想扔给程文龙。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