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现在他们脱离了包围圈当然是好事,但如何应战却是大麻烦,怎么办,卫青自己都感觉到自己的眉毛皱得疼。
“我们可以退到这里!”一个纤细的手指在地图上一指,卫青的鼻端闻到了一股清香,却是花木兰,他的手指向汝南西部,卫青也低头去看,他的脸几乎贴着花木兰的脸,不由得有些心猿意马,一时沒听清花木兰的话,又问了一回:“哪里!”
花木兰又指向地图:“离此约百里,嵖岈山,此山有宽谷可守,以便待援!”
“问題是我们现在等不得援兵!”白不信摇头道。
卫青的眼睛呆呆的看着地图,沉默了好一会儿,突然点头:“不错,我们就往这里去!”他抬头环顾了一下四周,命令道:“派出人员往南,向中路军求助,点起全军,退往嵖岈山,另告知全军,我们将在此山固守待援,援军一到就全面反击!”
几个将领都互相看着,不明白卫青的意思。
“得令!”白不信首先打破沉默,大声应令,其他人这才反应过來,纷纷应声。
卫青慢慢坐下,仍然死死盯着地图,在他的心中,一个大胆的计划开始成形。
次日一早,汉军全军开拔,沒有急行军,沒有遮遮掩掩,完全是大大方方的稳步西行,一路上士卒们都在传说,敌人数量过多,要等待援军,援军一到就立刻反攻。
不过,高级将领们可并不相信会有什么援军,不但是因为战略态势,而且,向南派出的救援人员也被金军的封锁线拦住,不得不回转了,如果连求援都沒有成功,援军哪里來,但他们并沒有焦急,因为刚一开拔,卫青就下了一道命令:每天的吃饭时间要逐渐延长,而行军灶数量则要慢慢减少。
很显然,卫将军又要计胜金军了。虽然不增兵,却减了灶。
增兵减灶之法,见于战国之时,是孙膑所发明,据记载:魏与赵攻韩,韩告急于齐,齐使田忌将而往,直走大梁今河南开封,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齐军既已过而西矣,孙子谓田忌曰:“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兵法:百里而趋利者蹶上将,五十里而趋利者军半至,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
正文 第243章 游山
增兵减灶之法的结果,是魏军大败,庞涓身死。虽然这一回卫青沒有增兵,但明显的是在用此计诱敌,所以众将倒也安心,一连三日,每日行三十里,完全是安步当车的走法,到第三日,金军大部队已经逼近了汉军,而汉军也已经抵达嵖岈山外。
卫青当既下令,全军就在嵖岈山谷口外下寨安营,令刘七领着部队依山布防,将铁甲车、却月弓、机弩和新制造的刺桩布置下來。
这刺桩说起來其实很简单,先把整根木头两端削尖,两根两根的从中间成叉形固定,然后每五组用一根木头横着固定在一起,在外侧木头上再装上两端削尖的坚硬树枝,外侧所有尖端都用剧毒的药液涂上,再造一个滑板在下面托着,便于行军,宿营或者对敌时,把这些栅栏排好,对方如果冲过來,这些尖端就会刺伤对手,即使沒有刺伤对手,由于是叉形,越是冲击这些栅栏,这引起栅栏的支撑端就越深入地面以下,支持就越牢固,这种刺桩可说是攻守兼备,在防御时的确是一项利器。
安营已毕,卫青当即下令,抽出一万士兵來另有用处,另外九万人,每次只用三万人在谷口防备,另六万人则在谷中休息,每日一轮换。
这一连串命令下來,最先有疑问的是马超,其实马超不是不知道卫青这一系列做法自有其道理,但他是个急性子,弄不明白一件事他会一夜睡不着觉,眼看着卫青这种种做法简直是打算在这里长期居住下去了,但另一边信阳方向上却仍在急等着分路军从背后发起攻击,究竟卫青是怎么个打算,马超实在是不明白,但他当然不好意思跑到卫青那里要求卫青单独给他讲解一番,于是马超去找了白不信,白不信倒是耐心,慢慢的给马超讲着:“这谷口处不大,布置了这些铁甲车、机弩、却月弓和刺桩,就算有百万金军也难以通过,此前卫将军在金银湖以五千人力抗二十五万金军,最终杀敌五万余人,靠的便是这些武器,现在以三万人防二十万人,已经足够了,毕竟我们的目的不是攻击,而是防守!”
“我问的就是为什么我们不攻击!”马超一肚子的恼火,白不信好象有些拿他当白痴了,这些他还不知道,他要知道的就是为什么一定要防守。
白不信笑笑:“这我也不知道,我只知道,卫将军这样做一定有他的道理!”
马超发现自己來错了地方,他知道的,白不信都知道,他不知道的,白不信都不知道,他叹了口气,正要去找卫青,却见卫青走进了白不信的帐篷:“白将军!”卫青吩咐道:“各路将校都轮换休息,今天你來代替我行使权力!”他笑了笑:“我要和花将军一起上山观赏一下,花将军要做我的向导呢?”
这一回不但马超傻眼,连白不信都傻眼了。
这也太悠闲了吧!
但白不信已经养成的习惯让他仍大声答应着“得令”,却沒有任何疑问。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