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策讲完了事情的经过,一众将军都啧啧称奇,战场上阴差阳错的事情多了,但象这么有趣的情形倒还真不多见。
卫青站起身,对孙策道:“孙将军,既然中路军也已经取胜,而金军的后备兵力又在淮南和嵯岈山消耗巨大,我的意见是,咱们干脆分路行事,横扫中原一带,在金军沒有來得及调动兵力之前,收复中原!”
卫青这几句话一说,直如拨云见日一般,众将齐声惊呼道:“是啊!现在不正是大好时机!”
孙策一拍脑袋,笑道:“我怎么就沒想到这个大局呢?來,咱们看一看如何行动!”说罢就在卫青的桌子上与卫青一起看起地图來。
卫青在地图上一指:“孙将军,我北你南,我向咸阳,你向汉中,如何!”
孙策惊的脸都白了:“卫将军,这可是千里之距啊!”
卫青一笑:“沒有千里,从这里到咸阳,不过八百里左右!”
“但是,但是,,,,,!”孙策期期艾艾了半天却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來。
卫青看看帐下的众将,低声道:“当前金军将兵力全都集中在信阳,信阳金军兵败,就意味着他们的主力已无力控制中原,而金军的后备部队在淮南和嵯岈山消耗巨大,也就是说他们一时半会儿的无力组织起大规模的抵抗來,孙将军,此时正是我们建功立业的大好时机,如果稍有犹豫,待得金军将兵力再组织起來,后悔也都晚了!”
孙策沉吟了好一会儿。
他不是不明白卫青的意思,而是怕这样做万一有人闪失,罪责无人來顶。
正文 第249章 抉择
此前他的每一步行动计划都是听大司马的,对了自然沒他的功劳,但错了也沒他的过错,现在卫青则是要他自己拿定这个主意,如果成功,自然功成名就,但万一要是失败呢?
白不信在一边见孙策犹豫,來到孙策身边低声说道:“孙将军,如果你现在返身去信阳,吴将军和大司马已经将金军击败,你去了也是白去,况且孙将军此前也曾完全按照大司马的指挥去做过,但一旦失败,不还是孙将军的罪过!”
孙策心中一动。
白不信这话说的沒错,他现在回到信阳的话,不但沒功,反而有过,因为他绕了一大圈,却根本沒策应上中路军,而此前南河之役,他也是按照大司马的指挥做的,但一打了败丈,大司马倒好象沒事儿一样,一切的过错都是他孙策担着,为此还将他降了一级,这又是何苦來的,与其这样,还不如干脆自作主张,胜了与大司马无干,败了自己认倒霉。
“好!”孙策一点头:“就这样办!”
这以后的一个月里,两支汉军部队就好象在比赛跑一样,不停的攻击、攻击、再攻击。
三日后,卫青部克南阳。
又三日,孙策部克新野。
又二日,卫青部克镇平。
又四日,孙策部克勋县。
,,,,,。
这一连串攻击,打的金军沒有还手之力,一个月后,卫青指挥着大军已经进抵商洛,现在,在他们面前只有一个重镇:咸阳。
咸阳,地处“八百里秦川”腹地,渭河北岸,九嵕山之南,因山南水北俱为阳,故名咸阳,这个秦时的帝都,现在已经是金军防守的重镇,根据信报,咸阳原有敌军五万,金军听闻卫青和孙策横扫中原,紧急调动了一些小部落前往咸阳防守,这些小部落总人数也有五万,算起來,汉金两军已经相当,然而另一方面,两军的态势又有所不同,汉军虽然连胜,但现在长途跋涉,士卒疲劳,金军则原地等待,以逸待劳;汉军面对的是咸阳的城墙,而金军则可拒墙而守;汉军虽然名为十万,但连续的征战也产生了不小的战损,目前实际能作战的兵力不足八万,而咸阳金军则是实打实的十万大军。
总体说來,汉军这一回是在劣势的一方。
卫青的大帐里,一众将领们也正为这件事争吵不休。
马超正在慷慨陈词:“咸阳北制黄河,南凭长安,如果占领了咸阳,长安就变的沒有了意义,敌人只能不战而退,收复长安,是何等大的意义,要想收复长安,就得收复咸阳,所以,咸阳必打!”
石迁的个子虽婑,但胸膛却挺的高高的,梗着脖子反驳到:“马将军只知道打下咸阳会有什么好处,却忘记了万一打不下咸阳会有什么危害,我军一路高歌猛进,声威震怖四方,现在人人皆知,卫将军乃不败将军,分路军乃常胜之军,但咸阳敌军人数多于我们,坐待我军去攻,此为人和,他们守城,我们攻城,此为地利,我军累战,士卒疲弊,敌军正是休息充足,此为天时,我们天时地利人合都不占,却要如何获胜!”
马超打仗是一把好手,吵架可不成,他虽知石迁说的不对,却一时不知如何分辩,急的满脸涨的通红。
一边上陈庆之淡淡的说了一句:“我们曾经多次在比这还糟糕的情形下大胜!”
石迁立时语塞,他看向刘七。
刘七也是不主张打咸阳的,见石迁无语,当下接话说道:“但既然我们可以不再重复那种情形,为什么我们不能往安全的方向努力,却偏偏要往危险的方面努力!”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