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一来,大家都在这案中“受益”,孙殿英更难受惩处。为了应对汹涌的舆论,平津卫戍司令阎锡山下令组织军事法庭审判,审判长为上将商震。1929年4月20日预审开始,6月8日结束;6月15日,全案卷宗封存送往京城,嫌疑人收押,等待军政部军法司宣判执行。
六
判决迟迟没有下达。其实这样的审判完全是做个样子,孙殿英始终未被列入嫌疑人,在军事法庭成立前就没事人一样被派去打他的老上司张宗昌了,此期间他又收编了?两万多人,越发势大。1930年中原大战爆发前,孙殿英看到反蒋力量很强,就倒向了阎锡山和冯玉祥,当上了安徽省主席,也成为割据一方的土皇帝。
当局对此案的办法就是拖。当时群情愤慨,但舆论毕竟是股“软力量”,虽一时很可畏惧,时间一长,人们的注意力转移开了,就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参与此案而被捕的重要一点的人物就是师长谭温江。孙殿英出任安徽省主席之前,他的参谋长提出,我们既与中央(指蒋介石)对敌,“法律已无遵守之必要”;他建议孙殿英以“谭师长手中的宝物都是从土匪那里查获的”为由,救出谭温江。
孙殿英一拍大腿,说只顾招兵买马打仗,差点把还在牢里的老谭忘了!于是他立即堂而皇之地向阎锡山交涉,随手写个呈文说案发期间谭温江不在现场,所以根本不可能作案。呈文里罗列了1928年7月4日到7月11日谭温江的“行踪”,都是到了蓟县、北平、渠头、郭家府之类的地方。阎锡山知道这全是扯淡,但正是用他之际,也就满足要求,不几天谭温江大摇大摆地出狱,回到孙殿英手下继续当他的师长。
一个如此重大的案件,竟然如此结局:没有一个中国人不知道作案的头目,却没有一个大盗墓贼受到应有惩罚。
眼巴巴等待严惩罪魁祸首的溥仪气得要疯,当着满脸鼻涕眼泪的宗室人等,在灵堂里郑重发誓:“不报此仇,便不是爱新觉罗的子孙!”
然而此时,他怀有再大的仇恨,也是心有余力不足。盗掘东陵案中他没有得到公道的一个后果是:1932年春,日本为掩盖1931年侵占中国东北的罪行,欲抬出他来充任“满洲国”皇帝,他就投日叛国了。面对很多人的极力劝阻,他只要想到祖坟被刨而求告无门之仇,就什么劝告也听不进去了。
犯下盗掘东陵、劫掠横财之罪行的孙殿英不但秋毫无损,而且官运亨通,当然得意不已。他四处吹嘘自己多么了得自不在话下,还为盗陵给出了个振振有辞的理由:“满清杀了我祖宗三代,不得不报仇革命。孙中山有同盟会、国民党,革了满清的命;冯焕章(冯玉祥)用枪杆子去逼宫,把末代皇帝溥仪及其皇族赶出了皇宫。我孙老殿枪杆子没得几条,只有革死人的命。不管他人说什么盗墓不盗墓,我对得起祖宗,对得起大汉同胞!”
你如果斥责他这是为财迷心窍而破坏古迹的罪行强行辩护,他可以还有说辞:明十三陵不是就在旁边吗?我咋就不盗明陵呢!
还有个传说,也对孙殿英十分有利:说孙殿英驻扎马兰峪后,当地一老道找到他,对他说:“清陵完璧,恐满廷将有复辟之事,汉室危矣。将军急图之!”因此他立即掘了东陵,断了清廷“龙脉”。从此清室彻底衰微,再不成气候。这当然是好事者的杜撰了。
七
孙殿英逃脱惩罚,继续他的军阀人生。中原大战开始后,时局对阎锡山、冯玉祥很不利,他又投靠了张学良;抗日战争中,开始他倒有好表现,通电呼吁团结救国,在河北、河南与日军多次作战,并在热河与日军血战七昼夜;但1943年又率军投降了日本,当起汉奸;抗战胜利结束后,孙殿英部被蒋介石编为第四路军,追随蒋介石打内战。
1947年4月,晋冀鲁豫野战军(二野)进攻河南汤阴,汤阴守将就是孙殿英。孙殿英筑起五道城防,还是在半个月内即兵败城破,他本人则被活捉。
逍遥法外近二十年,这回他终于做了被关押的囚犯。
被捕的孙殿英因军阶高(少将)而受到一定优待。他随身带着两个箱子,吃喝拉撒睡都寸步不离。因他当年炸清东陵而几乎成为国际名人,二野方面一猜就知箱子里头有什么宝贝。
旅长肖永银去审查,和颜悦色地跟他说:“孙司令,听说你有两个宝贝,拿出来让我也开开眼嘛。”孙殿英恭恭敬敬又呆若木鸡,思考半晌复点头哈腰:“兄弟愿献宝,兄弟愿献宝!”
一只箱子里是一个他从慈禧墓里盗出的玉石西瓜,这是当年外藩进贡清朝皇帝的礼物;一只箱子里是一支古剑,这支剑是三国赵子龙用过的!肖永银看过后对他说:“孙司令,真对不起,这些宝贝是国家的,必须交公呀!”
孙殿英显出了守财奴相,哀求道:“我太喜欢这两件宝物了,你不知道自从有了这两件宝物在身边,我活着都像有了精神头儿,能不能再让它陪我两天!”
这一要求被拒绝。随后他先后被押送到中原野战军总部和涉县关押,生活上对他以优待,其间刘伯承特意见了他一面。
因嗜食大烟不能得到满足,加之年老体弱,1947年秋,孙殿英病死。因盗墓而家喻户晓的他,终于自己也走进了坟墓。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