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枥晃着脑袋也不说话,盯着王财在地上画的那个机枪草图看了半响,突然道:“你从哪里看到这个的?我敢说一般人想不出这东西!”
王财眯了眯眼睛,回头看了看站在一边的徐寿,哈哈大笑起来:“我也不知道,我就是看你这个连珠铳觉得难看,随手画了一个,怎么?不错是吗?”
戴枥也不回答,上下打量了一眼王财便自顾自转身跑了。徐寿看着王财莫名其妙的样子,连忙解释说:“大人不要见怪,戴检点就是这个样子,他这会准跑回去修改去了,看来大人给了他很大的启发呢。”
王财嘿嘿一笑,心想这下戴枥怕是可以少走点弯路了,可就不知道现在这个工业水平能不能造出那一套复杂的零件来,光是弹簧就怕造起来不容易吧?不过这也不用他伤脑筋,戴枥肯定能想出办法来。
第一卷 第一百零三章 :私有化
接下来的时候徐寿就陪着王财又在兵工厂转了几圈,特别又看了一下戴氏二型步枪,这种枪是戴枥仿照的英军米涅式来复枪制造的新式快枪,由于制器之器一年以来的使用和普鲁士方面大量的技术援助,现在兵工厂已经能够制圆锥形带底火的后膛弹药了,因此开发出后膛枪炮就成了当务之急,在普鲁士专家的帮助下戴氏二型步枪和靖妖将军线膛炮都已经完成了初步的测式,如果顺利的话再过两个月就可以投入生产了,而在太湖边上兴建的几个火轮船坞也在日夜不停的建造着定远级火轮船,看来组建中国第一支火轮水师的日子不远了,这对于武器装备上始终摆脱不了英、法的王财来说的确是一个好消息。
随后王财又参观了几个民用工厂,也是生气勃勃的让人好不兴奋,如今大批普鲁士和美国的技术援助下,许多以前王财想都不敢想的工厂不断的被建立起来,真是让他得意不已。一伙人在园区内走了大半天,王财也是累的要死,心中突然怀念起当年自己那部座凤凰牌坐骑了,自行车!在中国推广自行车!如今中国人出行基本靠两条腿,只有有钱的富户才能弄些马、驴什么的,要是能推广自行车,那么这东西不是可以很快的提高效率吗?王财的脑子中马上又出现了一群骑着自行车的汉奸队伍,一人一匹马装备不起,一人一辆自行车还是有可能的吧?就不知道这东西发明出来没有成本又是多少?王财马上让徐寿去打听一下,要是国外有了,就买几辆回来,开动脑子发挥国人特长仿制一批来试试。
回到苏州衙门的时候郑国已经等在大堂上了,原来各处兴办的振华堂遇到了找不到老师的问题,苏、浙教育的不断普及与西学的不断扩广,越来越多的年青人都开始学习西学,之前从上海聘请洋教士来担任各学堂教师的办法已经出现在缺口,而且各振华堂又没有统一的教材,往往是老师懂什么就上什么,扫盲有余但求精却是不够,政务衙门和教考司商量了许久才拿出一个方案,就是编写统一的教材,统一学习内容,这个工作其实西学司检点李善兰已经在做了,他把自己译的《天算或问》、《对数探源》等书送给苏州振华堂讲授,弄了半年下来效果还不错,因此郑国想请示王财是否能组织人翻译一批西学书藉。
这件事确实让王财大呼失算,办学怎么就没有想到把教材也给编了?而且有了这些书藉,其好处还不仅仅是让学生提高学习的效率,更重要的是能让更多振华堂之外的国人有机会接触到现代科学,真正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好事情,当场就拍版,让李善兰组织人员专门翻译西方科学著作,再交舆宣司制版刊印。
很快舆宣司就制版刊印了李善兰、徐寿、华衡芳人之前的各种书藉和译作,这一抛砖引玉之举马上引来了更多心通洋务的人拿出自己的译作送到舆宣司请求刊印,而王财总是让伍凌心先把原稿拿去让振华堂的洋教士审核,确系好书统统刊印,同时这些人也不能放走,视能力大小派到西学司和各级振华堂任教,而一些对西学有研究的则统统供养到了刚刚建好并改了名的“OsamabinLaden亲王科学院”,提供一切他们需要的工具设备,一日三餐好吃好喝供应,甚至王财还让刘丽川联系了普鲁士国家科学院,准备搞一次交流,出去丢人不要紧,只要能学到东西回来就行!
上海防军军帅司马德接连报来两起华洋殴斗事件,这让王财有点喜出望外,这年头敢打洋人的还真不多,更让他好奇的事,这两次殴斗事件最后竟然都以华人大胜而告结束,不但没有引起各方面的激烈反应,甚至要不是司马德在介绍上海情况的信中随意写了几笔,估计真就没有人会把这事说给他听。在司马德的信中,这个叫容闳的年青人先打了一个美国水手,又打了一个苏格兰人,犹其是那个苏格兰人,被他打得“唇鼻立破,流血被面”,真是大长了中国人的志气。这个容闳王财隐约记得以前的历史书上有介绍过他是什么方面的专家,但却没有说过他还是个搏击高手,这让他非常兴奋,马上派人去上海让司马德把这个“有血性,够胆子”的中国人送来苏州,自己好好和他谈谈。
容宏还没有到苏州,另一个贵客却先到了,他就是著名的红顶商人胡雪岩。早在王财大军经略浙江的时候,大批地主商户因为惧怕太平军分田免粮,财产充公的政策而举家南迁逃往福建、广东避祸,可是他没有跑,因为听说过王财在苏南搞的重视工商的各项措施促使他做出留在浙江的决定,而随后占领浙江的太平军不但没有严历的打击他们这些商人,反而给予了一定保护,不断推行的各项通商政策让胡雪岩的生意也慢慢的好了起来,但这种好日子并没有维持多久,胡雪岩发现在太平军占领的地盘上做做小生意行,肯定是饿不死的,但是想要做大了却是千难万难,特别是他开的“阜康”钱庄,因为受到严格的圣库制度的制约而举步维艰,深知官商之道的胡雪岩万般无奈之下决定到苏州来和王财拉拉关系,看看能不能搞出一条官商结合的新路子来。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