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太平新篇_春锄【完结】(220)

  “是的,吏部已经报给我了,这事和郑国有关吗?”王财还是有些不信,毕竟郑国也跟随他多年了,立下的功劳也是不小。

  “我也不清楚,正是因为事情可疑,苏州监察局在黄金标家中调查时找到了这封信,”王闿运说着从怀里取出一封书信交给王财,王财急忙打开仔细看了起来,王闿运接着说道,“信上虽没有署名,但是殿下请看,这封信分明是天京变乱时北殿发给黄金标的。”

  王财抬头看了看王闿运,又低下头仔细看了起来,写信之人命令黄金标趁王财领兵在孝陵卫靖难时,调动苏州防军围攻当时的辅国候府,挟持周秀英为人质,逼王财退兵。王财看到这里真是吓出一身冷汗,如果黄金标真要是动手了,那天京变乱的结果恐怕真要不一样了,但是不知道为什么黄金标没有动手?

  “殿下你看,此处说‘可与北贵弟商议,令其相助’,这个北贵弟应当是北王娘的弟弟才对,既然此人在苏州并且有实力相助黄金标,那定非泛泛之辈,我查了北王的几位王娘,其中有一位郑氏,因此怀疑郑国可能就是这个‘北贵弟’。”王闿运皱着眉头犹豫道。

  王财仔细回想起天京变乱时白逸生几次警告自己,郑国颇为可疑的事情,心中也暗暗吃惊,和傅善祥成婚后,他也多次询问当年这位太平之花提到了苏州内奸到底是谁,可傅善祥自己也说不清楚,只是说无意间听人和东王提起过,反正现在几位王爷都死光了,想来也没有什么危胁,事情一忙也就把这事给放一边了,可如果这内奸是郑国的话,那现在做到政务大臣的他,对王财来说可不是个好消息。但这毕竟是王闿运的猜测,总不能因为死鬼韦昌辉讨了个姓郑的老婆自己就把郑国给拿狱问罪吧?

  “殿下,这事我想过了,现在相关的人都死了,落了个死无对证,但此事不能不防,不如由我请郑国一叙,故意将此信展示于他,观其有何反应,到时再做决定如何?”王闿运看着犹豫不断的王财说道。

  王财默不作声的又把信看了一遍,缓缓点了点头,如今这事,也只能这么办了,在他的心中,实在不愿意相信办事用心的郑国会是隐藏在自己身边最大的奸细。

  正在王财为郑国的事情心烦意乱的时候,刘丽川又送回了让他更气愤的消息,一直在广东和太平军配合作战的英军竟然拒绝向要求接防的太平军转交权力。虽然被阿三牵制了大量的兵力,但是已经攻下广州、东莞、中山的英军仍然对赶到这里的太平军采取了敌对的行动,若不是吉顺天命令部队后撤,搞不好双方就要打起来。刘丽川依据之前与包令达成的协议,要求英军撤回香港,由太平军接管这三处的防务,但是包令却转来的英国政府的公文,正式向太平天国政府要求租借这三地,租期也是九十九年,当然英国人也给了一个诱饵,就是愿意在此前提下,正式承认太平天国政府。这事刘丽川没有办法决定,只好发回天京请王财示下。

  王财大骂英国人背信弃义,又后悔自己引狼入室,气急败坏之下,只能让王闿运招集内阁商讨此事,几次会议下来,内阁上报王财,认为在现在英国人其实和太平天国处在同样的境况下,只不过一个在打内战,而另一个是在屠杀阿三,虽然实力上说英军占优,但是太平军毕竟占了地利,从军事上来说,真要开打,双方都没有必胜的把握,因此内阁判断英国人只不过是做一个试探,想借中国内战获取更多的好处,如果此时太平天国政府做出妥协让步的话,不但一改天朝政府长期以来对外独立自主的政策,更有可能让一直对王财迷信洋人而议论纷纷的人更有了口实。基于这些原因,内阁一致请求王财能够采取强硬的态度,收复三地。

  内阁的这个决策有点出乎王财意料,但无疑这个决策很对他的胃口,马上在内阁草拟的外事文书上盖了自己的印鉴,命令总理衙门毫不客气的回复给英国佬,同时他严令分别从福建和江西杀入广东的两路太平军除了留少部分围剿四处逃散的清兵外,以武智久和王仁甫的新十一、新十二军为前锋进驻广州外围花都,如果外交行动失败,那就用武力解决。

  太平天国的这次对外强硬政策通过《国闻报》很快传遍了全国。如今的《国闻报》已经成为国内西学的先锋刊物,不仅仅在江南太平天国统治区,在江北也有很多人私下传阅,这次王财的强硬政策立刻在江北老百姓心中赢得一片喝采声,甚至连一直在湖南与《国闻报》唱对台戏的《道学》也一反常态,大大的赞扬了王财,称之为“一扫庚子之变以来,夷情日盛之窘境”。

  第二卷 第一百二十四章 :海战

  正如内阁所料的一样,随着印度阿三们的不断胜利,英国政府无意于在亚洲再次与中国正面交锋,他们的主要目标正如印度总督坎宁(Canning)说的那样“这个火焰会象野火一样蔓延开来,而且会不受限制的狂烧下去,印度是英王王冠上的一颗珍珠,帝国在英度的失败,将会动摇帝国在全球的优势”,因此当大批太平军出现在广州附近时,包令被迫接受了刘丽川提出的解决方案,太平天国政府出银一百万两支付英军在广东地区配合作战的军费,而英军向太平军转交三地权力,撤回香港。

  消息传来,又是在全国引发了激烈的辩论,甚至有人跳出来指责王财与英国人私下达成协议,这才导致了英军入侵广东,此时又花钱送英军出境根本就是卖国。但是大多数人仍然认为英国出兵广东是由于两广总督叶名琛“不战不和不守,不降不死不走”的妥协政策才造成的,太平天国做为清廷的敌对政权虽然付了钱,但到底还是收复了失地,因此毁誉参半,众说纷纭。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