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怨完了,孙尚香还要拉着他去找孙匡,孙绍见时间还不太晚,就答应了。虽然和四叔不是很熟,只在家族大会上见过几次,他又一向最是低调,虽说是家里仅有的两个侯爵之一(孙匡袭父爵乌程侯),可平时几乎不对家里的事做什么建议,不问他的话几乎就不说话。这么过的微言慎行孙绍都觉得不值,到了乌程侯府也是一样,孙匡让仆人奉茶上来后就没主动说过话,弄得孙尚香好不郁闷,呆了一会儿她也受不了了,只好请求看望一下四嫂然后就准备回去,孙匡才带他们进入内室,他的妻子曹秋正坐在一边看书,她自小就是孤儿,父亲和祖父在经过徐州时被陶谦的人杀害,被伯父抚养的几年也得到的关怀有限,不过九岁就被送到江东进行政治联姻,可谓是不走运之极。好在丈夫虽说寡言少语,但却与她有些同病相怜(孙匡六岁父亲去世,十三岁大哥去世,二哥待他又不算好,他十二岁就分房出来,自己一个人住在乌程府。),还算个能关心人的,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她是早就习惯了寂寞,即使一个人呆在屋子里也能呆一天。现在看到孙尚香他们,也放下书,站起来说“四郎,小妹,还有····”“是绍儿”“哦,世子,在下有礼。”孙尚香嘴快,先道“别顾着这些虚礼啦,坐下就好了,四嫂你可是重点保护对象,不能轻动的。”孙绍道“听母亲说,孕期有必要每天活动一段时间,然后多晒晒太阳,这样才对胎儿有利。我也是希望您和弟弟或妹妹能平安健康。”曹秋说“这样啊,那我会的,就多谢世子了。”也是不愿多说话的,只是聊了几句就有些说不出什么了。孙尚香自是闲不住,就直接请辞了。
回到家里,见母亲和大姐不知道在商量些什么,孙淑看上去面色不太好,似乎很是失落。就上前询问,结果大乔说“你二叔刚才来过,说是要考较一下你的学问,结果你不在,他呆了一会儿就走了。”显然还有事,只是母亲那温吞的性子没法让她一下子全说出来,只得坐直了继续听下去。“他来的时候见到你大姐,说了句‘淑儿如今也是长大了啊’。这话我听上去好像没安什么好心,像是打量物品是的。你姐也是不痛快,怕是真的就被····”孙绍也是吃了一惊,这么早,“大姐这才十二,怎么····”“现在已是年末,他回去挑一挑,再准备一下就得到明年,那是就十三了,勉强倒是可以····”他对于古代这些早婚现象倒是一无所知,自然想不到十三岁就让人结婚,本以为再早也要等及笄的。“姐,那····”“不必说了,命运已经来临,再躲也躲不过,只能接受而已。我····早就预见到,会有这么一天。”大乔见气氛有些紧张,说“不要太急啊,还有些时间呢,况且你二叔也不会就直接强行把你塞过去的,应该也是有的选的。找到个能善待人的,也许会好一些。”孙绍姐弟也是没了主意,只能自欺欺人地表示先看看再说。
孙绍回到房间,思及今天的事,确实没有想到,分离的日子来的如此之快。大姐那一副认命的样子,的确令他难过,就算不让她自己挑,让母亲挑总是可以的吧,孙权对于侄女的需求只怕是根本不了解的吧,乱来的可能性很大。那么最好是先去找到一个能符合双方要求的人,既不让大姐太吃亏,也能满足孙权联姻的要求。这可不太容易啊。
次日,刚一出门就看到太史享前来,他是一脸喜色地拜谢“在下在此多谢世子了,敕令已经发下去了,没想到能够成功,还如此之快。一切都是您的功劳啊,在下虽是结草衔环又如何能报答啊。”孙绍见他那一副顶礼膜拜的样子,也不禁摇了摇头,自己出了什么力,那都是孙尚香的功劳,却让他如此感激,如何不是受之有愧。说道“现在最重要的是把敕令带回去,不要在这里浪费时间了,你早一刻回去,令尊就能早一些过来治疗,就多一份痊愈的希望。我不过是动了动嘴,当不得,不要再拜谢了,快走吧。”太史享立刻起身,“那就告辞了,大恩不言谢,有朝一日定将报答。”说完就转身离去,孙绍见他离去,又开始考虑大姐的事,甚至想过把消息透露给那个人,只是不知对方究竟婚否,极是麻烦,若是已婚他也帮不上忙的。始终想不出什么好法子,只好放弃。
海昏县,建昌都尉府。
昏黄的烛光下,大风不断地拍打着窗户,太史慈站在窗前,看着外面的一片黑暗。他本来病得还一直躺在床上,今天却突然有了力气能站起来,仆人们都向他祝贺,可他自己明白,这是回光返照,即使儿子回来也没什么用了,他离油尽灯枯已是很近了。可恨那,为何苍天只给了我如此的寿命,我还没有看到江东的霸业,没有看到先公之子的长大,更没有建立属于自己的功业。为什么啊。恍惚间,他仿佛见到了自己年轻时单马劫夺青州府的奏章,流亡辽东,北海解围,神亭激战,镇守西南的一幕幕,都要过去了吗?看来是真的啊!在那烈风之中,府里的仆人只听的一声充满不甘的大吼“大丈夫当提三尺之剑,升天子之阶,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