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呵!没错!木多笔在奏疏中承诺保证二十万大军的粮草供应,你看……”高仙芝接过绢书匆匆浏览,上有几行用朱笔勾勒的文字云:“有国以来,并臣天可汗,受调发。国有象、马、步三种兵,臣身与中天竺王厄吐蕃五大道,禁出入,战辄胜。有如天可汗兵至勃律者,虽众二十万,亦能输粮以助。又国有摩诃波多磨龙池,愿为天可汗营祠……”言辞极为恳切,效忠之情也甚是热烈,如此寥寥数言已看得高仙芝眉飞色舞,要不是顾及在李林甫家中,他差点拍腿叫起好来。
李林甫负手走回到案几后面,抖了抖衣袖,提笔在桌上摊开的奏折上写了几笔,接着说:“我把安西给你了,不要叫朝廷失望!”他抬头鼓起了眼睛,死死地盯住喜形于色的高仙芝,语气突然凶狠起来,“不要叫某家失望、天子寒心!这可是你自己说的!”停顿片刻,李林甫把狼毫往砚台边一撂,想起什么似的问道:“那个李天郎怎么样了?活得还不错罢?”
“李都尉确是我安西一员悍将!文武双全……”高仙芝到底等到了谈及李天郎的机会,赶紧将几年来李天郎的所作所为一一详述,李林甫没有多说什么,只是点了几次头,待高仙芝说完,悠然说道:“他也跟你回了长安吧,你倒会做好人啊,居然自作主张,来个先斩后奏,把密旨当耳旁风啊!”高仙芝心中一紧,他明明在给高力士和李林甫的密信里谈及了自己将和李天郎一同回长安,李、高二人没有提出什么异议,怎么突然间又像什么都不知道似的追究起来?这个“肉腰刀”啊,是故意装糊涂还是另有打算?高仙芝困窘地咽了一口口水,转了无数念头,正要解释,李林甫却没有再说什么,只是慢条斯理地自顾往下说道:“陛下也知道了,宴会叫他也参加吧!说不定陛下还会亲自见他一见,嘿嘿……”
刚刚冒出的冷汗又被巨大的惊喜拂得一干二净,高仙芝再次咽了一口口水方才醒悟过来千恩万谢……
看着诚惶诚恐的高仙芝,李林甫内心里觉得非常满足,长安城内,除了皇帝陛下,还有谁比他更权倾天下?他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大唐宰相!除了宰相,他还有一个和碛西密切相关的职位——安西大都护,虽是遥领,并不实地出阁,但是该职此前一直是亲王(延王李洄)遥领,如今改为宰相,只能说明朝廷对安西愈加重视。在李林甫的案几上,摆满了河中昭武九姓诸国历年来要求朝廷赴援以抗大食的上表。自开元七年(公元719年)昭武九姓胡的求援书就纷至沓来,安王笃萨波提、康王乌勒伽分别遣使上表,请求唐朝援助抗击大食,同时献上大量贡品。同年三月、六月,安国、康国又分别遣使朝贡。两国请求唐朝援助的迫切心情由此可见一斑。康国上表请求唐朝“委送多少汉兵来此,救助臣等苦难。其大食只合一百年强盛,今年合满。如有汉兵来此,臣等必是破得大食。”安国则“伏乞天恩兹泽,救臣苦难,仍请敕下突厥(骑)施,令救臣等。臣即统领本国兵马,计会翻破大食。”石国也于近年要求大唐发兵击大食,天宝四载,被大食压迫得喘不过气来的曹国王歌逻仆遣使上表,请求内附。此东曹仅在武德年间入唐朝贡一次,已有一百二十多年没有入朝,由此可见其“请击大食”之心是多么迫切。看来大食在河中地区的确搞得天怒人怨,所谓“人和”已在大唐矣。
高仙芝平定小勃律的捷报来得正是时候。洞晓皇帝心思的李林甫很清楚,此战的胜利必将导致皇帝陛下在河中地区展开全面的征伐。不仅针对吐蕃,也将拿野心勃勃的大食开刀,他要做的,就是物色一个可以为之决死前驱的将才,筹划一场精彩绝伦的反击谋划。小勃律的胜利使他明确了这个人选,想必得到密报的明皇也会对他的任命建议予以首肯。
高仙芝,对,就是高仙芝。
在天宝年间的这个夜晚,大唐宰相李林甫脑子里已经勾勒出了帝国征伐西陲的恢弘构想。
高仙芝心满意足地回到家时,看到老父正和李天郎喝得高兴,高云舟一旁作陪,饶有兴致地端看着李天郎的佩刀。看得高仙芝回来,一干人都站了起来。
“好雅兴啊!也算我一个!”高仙芝兴致勃勃地端起了酒杯,先敬父亲,然后滋滋地一口气连饮了三杯,一抹嘴角,哈哈大笑,“在安西绝少饮酒,今日回家,破例一回,不醉不归!”
如果不是大喜事,高仙芝不会这么兴奋,李天郎含笑连敬了他好几杯,也不主动询问。倒是性急的高云舟出言探问,脸颊泛红的高仙芝神采飞扬地说,后日将奉诏进宫献俘呈宝,届时天宝皇帝肯定会大大地封赏。不仅如此,晚上还要参加庆功大宴,这可是边塞将士千载难逢的恩典和荣耀啊。
“呵呵,天郎也在受赏之列,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高仙芝转动着溢满酒气的眼珠,“承认!对,承认。懂吗?你回到长安了!真正回来了!这一切都是你舍命换来的!正像我告诉你的,都是你浴血疆场赢得的!”
李天郎端着酒杯,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心头百感交集,欲哭无泪。
长安,我真的回来了么?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