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红色警戒之民国_华丽的虚伪【完结】(436)

  当希特勒希望中华也加入时,在各个场合多次邀请,均被陈绍拒绝了。不过希特勒并没有太大的失望,当年的会面,陈绍就说得很清楚,中华暂时不会和任何人结盟。在邀请之前,希特勒已经有了足够的准备,只不过心中那种失落是免不了的。

  对于希特勒的做法,墨索里尼有些不解,他并没有希特勒那种战略眼光,对希特勒的举动有些不以为然。当他向希特勒问出为什么时。得到了回答让他错愕不已。

  “当你理解中华的实力时,你就不会这么问了。有了中华的加入,整个世界我都不放在眼里。”希特勒当时是这么回答墨索里尼的。

  不过中华没有加入,但一个家国却一样野心勃勃。在经济危机之前,日本就一直是军国主义经济,经济危机对他的影响很小。但一方面要支付中华大量的赔偿,另一方又要面对美国大量的商品倾销,国内的经济也是一片糜烂。中小型企业,十不存一,各种民间作坊相继倒闭,民众怨气激增。满街的美国商品,国内的产品越来越少,大量的金钱被美国掠夺,从而缓解美国境内的经济压力。

  以前日本人还会怨恨中华,因为每年有大量的金钱要送给中华。但现在,日本民众怨恨的国家又多了一个。那就是持续掠夺他们金钱的美国,而且还是那种无止尽的掠夺。没有关税,没有正常的贸易关系,况且日本需要美国的支持,面对这样的掠夺,日本内阁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当德国和意大利结盟的消息传来后,日本方面也颇为心动。然而还没有等日本有动作时,一个德国的秘密团队来到了日本,秘密走进首相府和皇宫。经过了几天的磋商,希特勒的三国联合正式成立。一份瓜分世界的野心计划,也起草完毕,并且秘密展开了第一步。

  当这份协议都签上三国首脑的大名时,陈绍第一时间也收到了这份协议。陈绍也只能感慨道:“蝴蝶效应终于产生了极大的效果,事件的发展完全和后世不一样,现在才33年。”

  轴心国的成立,在世界引发了极大的震动。法国最为担心,因为它和德国算是积怨甚深。特别是德国撕毁了《凡尔赛合约》后,这种担心一直云绕在法国人的头上。但国内庞大的失业大军,持续下降的工业能力,让法国政府根本时间去应对这件事。在29年之前,法国的汽车年产量可以达到30万辆,到了33年,这个产量直接下滑到6万辆不到。整整下降了80%,这是个十分可怕的数字。

  许多发国内都是靠着政府的救济维持生活,政府的无能已经深入了人心。抗议者不计其数,每天都能把法国总统搞得焦头烂额。面对德国多数的举动,除了密切的关注外,也只能一次次发出抗议。没有丝毫的实际动作,全指望马其诺防线来抵挡德国。

  原本法国还想指望英美来帮助它对抗德国,但每次都是失望。因为英国对德国实行的绥靖政策,而美国还要面对国内庞大的经济低迷,根本没有去帮助法国的想法和精力。因而现在的法国根本无法单独和德国对抗,继续抗议吧!

  和后世的英国一样,保守党再次担任了首相,面对动作不断的德国,一直都采取绥靖政策。少数和丘吉尔一样的主战派,他们的话语,一点效果也没有。就连申请大规模展开军备的计划,很多也搁浅。除了空军方面和海军方面外,陆军方面的军备计划一点都没有通过。

  英国的绥靖政策,并不是为德国,也不是为了法国,而是因为东方的中华帝国。在英国看来,现在的欧洲应该团结起来,共同面对快速崛起的中华。在英国看来,种族的利益高于国家的利益。白人已经统治了世界几百年了,绝不能让黄种人和白人平起平坐。

  英国方面隐约也明白德国和中华之间的关系,但这就是英国为什么要和德国妥协的原因。他不想把德国推到中华那里去,一旦德中结盟,那就是世界白人的灾难。所以在暗中,英国人一直在拉拢德国人。不过效果如何,英国人自己都清楚,面对态度模糊的希特勒,英国方面也十分无奈。不到最后一刻,英国不会放弃对德国的拉拢,也不会站到德国的对面。

  就是轴心国的成立,英国也忍了下来,全因为中华没有在里面。在英国看来,只要中华加入了轴心国,那就不用考虑,因为这已经是英国的底线了。

  所以面对法国的多次要求,英国人也只能安抚为主。不过英国没有想过,欧洲各国间有沾亲带故的,也有杀戮与仇恨。根本不是一个白人利益可以说服的,在者说,白人的利益,放在国家利益和野心对面,根本不值一提。

  而美国就干脆很多,修养生息的时间都还不够,哪里会走进国际漩涡中。经济危机对世界的资本主义的杀伤力,比后世的那场还要巨大,而且恢复速度也比后世慢了很多。因为比起后世,这里少了一个几亿人口的市场,中华。经济危机爆发后,中华大量限制了进口数量。面对已经回收所有海关,并且所有的不平等条约已经完全废除的中华。没有那些所谓的通商口岸,并且在打击走私方面极为严厉的中华。许多国家想要依靠剩余产能出口中华,换取经济恢复的指望全部落空。就是那些正当路径进入中华的商品,不但要支付一笔不绯的关税,而且销路也十分的困难。

  中华百姓如今的消费观念,就是支持国产。面对同样的产品,而且在质量和价格上更是优于国外产品,一句买国货的口号传遍了大江南北。百姓们习惯的走进华人商店,根本没有去理会那些刻着外国文字的商店和商品。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