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此一物,黄承彦便意识到,虽已寒冬,可荆,益二州的百姓怕是不得农闲了,若织机推广下去,便是农闲时分,百姓家中,亦有进项。
只是黄承彦的提议却被庞山民无情的扼杀在了摇篮之中,并非庞山民不懂得尊师重道,而是百姓若利用织机纺布,颇为浪费,且不说寻常百姓家中,根本就没有这么多织布所用的原料,便是一台寻常纺机,造价不菲,百姓家中根本养不起这个金贵玩意儿。
对此黄承彦颇为无奈,见庞府工匠们接二连三的制造出了数架纺机,黄承彦又将庞山民召至面前,对庞山民道:“山民,除却与世家交换权益,汝亦当心系百姓才是,这纺机一家百姓难以购下,若一村百姓,合购一台纺机,倒也可行!”
见黄承彦对纺机之事耿耿于怀,庞山民轻叹一声,道:“于百姓而言,不患寡而患不均,一村之人,所得麻布,如何分配?且这织机,便是寻常世家,亦难使其大用,于襄阳内,除蒯,庞两家,别家便是用其纺布,获利亦当有限的很。”
庞山民说罢,黄承彦微微愕然,一脸疑惑道:“山民此言何意?”
“织机纺布,效率极高,唯有原料源源不断,才可得巨量麻布,寻常世家,何来资财购买大宗原料?若织机不用,便是浪费,无论是世家还是百姓,便是得此事物,亦赚不到财帛……”庞山民说罢,黄承彦如梦方醒,恍然大悟,对庞山民道:“那岂不是说,这日后天下麻布,皆出自于庞,蒯两家手中?”
“未必。”庞山民闻言笑道:“商人趋利,这织机虽制作繁琐,然细心之人,却可窥其究竟,便是仿制,也不太难,况且庞某也从未想过,藏私之事,别家诸侯若想买这织机,只要出得起价钱即可。”
“且织机织布,极为快捷,寻常人用一日之功,可得以往数日之布,这麻布一多,其价亦贱,便是寻常百姓,亦可购买,所以学生以为,虽世家获利,百姓亦可获利,且世家囤布无用,最终还是百姓受益的多些……”
庞山民说罢,黄承彦眼前一亮,对庞山民道:“山民于造这织机之时,已想至此处?”
庞山民闻言点了点头,心中暗道,这些道理放在后世,便是寻常之人亦可窥其究竟,而于这汉末时代,便是黄承彦这个奇术大家,都闻所未闻,穿越者的优势一旦显山露水,果然还是有些王霸之气的。
只是对庞山民而言,织机只是与以蒯家为首的荆襄世家,交换利益的筹码之一,庞山民也没打算过将这织机必须大规模应用的道理,尽数使荆襄世家所知,荆襄世家对庞山民而言,亦敌亦友,若是世家之间,产生纠葛,庞山民倒也乐得隔岸观火。
原始的优胜劣汰而已……
而强大的世家,在渐渐吞并弱小世家的同时,其目光怕是也不会再放在朝堂权柄之上了,与此同时,庞山民即可向世家推广这些生财之道,亦可渐渐获得朝堂权柄,一石二鸟,何乐不为?
且自汉之后,儒家独大,而墨,法诸家衰微,庞山民所掌点石成金,多赖墨家,而其为政之道,倾向法家,所以之前蒯越曾言,庞山民这处世之道,与吕不韦的“兼儒墨、合名法”的杂家学说,倒是有些相似,只是蒯越不知,庞山民的野心不止于此,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之后,造就强秦,而庞山民则打算以荆襄为引,引导一场新的百家争鸣。
任何学说,都有可借鉴之处,至于孰是孰非,便是庞山民这个来自两千年后的穿越人士,亦不得而知,只是庞山民以为,若可将这些古老的学说,传承下去,使其后继有人,推陈出新,千百年之后所得的事物,才是真正的中华文明。
想到此处,庞山民不禁嘴角含笑,黄承彦见庞山民若有所悟,心中却似涌起了惊涛骇浪,口中喃喃:“这小子,似乎所图的不仅仅是逐鹿天下啊……”
NO.264 黄月英斐然的功绩
庞山民推算一番,虽点石成金皆可获利,但以如今工坊的人力物力,最好还是专攻织机与水车这两种新生事物,度过隆冬便至春耕之时,对庞山民而言,若荆南百姓可人人多开辟几亩田地,比之世家获利,更为重要。
所以与闲暇之时,庞山民便带着家中二位娇妻,与黄月英一道,四处考察建造水车之地,且庞山民以为,这水车虽用于百姓汲水灌溉,却不应将制造水车的负担,摊在百姓头上,毕竟这百姓的田地,在名义上还是那位身居许都的天子之物,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这王者既然管不到荆襄民生,便由他这个荆襄上将军代劳了吧。
而庞山民携娇妻四处视察田亩之事的消息,亦于荆襄不胫而走,百姓虽不知水车为何物,却知这荆襄上将军一点大官的架子都没,于长沙外的各家村落大转一圈,同乡中村老一同食宿,这亲民牌一出,倒是为庞山民赢得了不少名声。
庞山民得知这般“爱民如子”的名声传出之后,也有些哭笑不得,实际上他连麦粟稻米都分不清楚,请教乡老只欲增长学问,免得被旁人以为,堂堂七尺男儿,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倒也是意外之喜了。
欣喜的同时,庞山民也不禁暗叹,这汉末百姓的要求,果然简单的很,衣可蔽体,食可果腹,外加一间草庐,便是他们所有的需求,且百姓劳作不息,只为在上缴税负之后,囤些余粮,应对荒年,荆襄本就税负不重,此番体察民情,庞山民甚至都想将百姓的税务免去。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