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迁都一事,圣上未昭告天下,我荆襄细作于中原也只探到那曹操随天子近卫,往邺一行,如若天子得曹操授意,迁徙邺城,才是江东兴兵之时,如若江东军马早入青州,怕是误了丞相迁都……”庞山民说罢,顾雍一头雾水道:“上将军欲促成曹操迁都一事?”
庞山民闻言,点了点头,对顾雍道:“若圣上居于许都,庞某不便兴兵,若贸然妄动,必遭天下人非议,便是你江东攻伐青州之时,我荆襄又如何遥相呼应?公瑾敢跨海一战,无非是料定庞某必于此战,帮他一帮!”
“上将军与吴侯乃是姻亲,两家理当合作。”顾雍闻言笑道:“既然如此,顾某回报吴侯之时,便言明此事即可!只是上将军还未告知顾某,可否借我江东钱粮。”
“自然会借。”庞山民闻言,心中默默算计一番,对顾雍道:“借据什么的也不要写了,庞某这便命人筹措军马,如若江东可胜,两年之内,还清我荆襄借贷,如何?”
顾雍闻言,神情一喜,暗道果然不出周瑜所料,这荆襄之主,还是希望看到中原,江东两家交兵的。
庞山民见顾雍喜色,话风一转道:“两军交战,胜败难料,虽庞某与仲谋私交甚好,可是一旦江东此番兵败,这钱粮,还是要还的……我荆襄近些年来,休养生息,积攒出这些钱粮,也非易事。”
顾雍闻言,只得点头,若此时言江东必胜,倒是有些大言不惭。
“如若事败,五年内还清所借钱粮,这对江东而言,也非难事吧!”庞山民说罢,顾雍连连点头,对庞山民道:“既如此,顾某代吴侯多谢上将军援手之恩!”
NO.405 先手难求,早备后手
借得荆襄钱粮,顾雍亦不于长沙久留,庞山民借贷江东,颇为豪气,顾雍入渡口之时,已见甘宁备好数十车钱粮,送往江东舰船船舱。
顾雍见甘宁后连番感激,心中却是疑惑不已,这庞山民如此通情达理,为何之前吴侯与荆襄,却纠葛频频呢?
莫非真是鲁子敬遭庞山民厌恶,致使庞山民迁怒江东?
若庞山民知顾雍想法,定然大笑不已,鲁肃忠厚长者,可往来荆襄多行无奈之事,非是庞山民因鲁肃迁怒江东,而是鲁肃屡屡遭孙权为难,两头受气罢了。
于此同时,河北邺城外,旌旗飘扬,天子近卫于军前开道,曹操与今圣上同车而行,携百官入邺,同观铜雀。
张郃知天子到来,引城中官员,齐迎天子车驾,待见曹操后,张郃告知曹操,“铜雀”如今已被邺城军马请入城中,且得刘晔规划,欲于邺城,设铜雀台,彰显祥瑞。
入城之后,刘协见邺城风貌,比之许都恢宏不少,心中暗喜,虽不知荆襄如今兵势浩大,可刘协于百官之中,多闻荆襄军威,天子时刻矗立荆襄兵锋之下,如何心安?若迁都邺城,于刘协眼中,倒也不错,如今唯一掣肘之处,在于刘协担心,若言迁都之事,丞相心中不虞。
毕竟之前曹操兴建许都,功劳不小,且若无汝南兵势所迫,刘协对许都也较为满意。
见车中曹操透过车窗,观城内风貌,眉宇之间,似有忧思,刘协轻咳一声,对曹操道:“丞相,这邺城恢宏,令孤感慨不已。”
“圣上所言极是。”曹操闻言,轻声附和,对刘协道:“此来邺城,乃为圣上增长见闻,圣上天下共主,亦当对这北地风貌,有些了解!”
“全赖丞相收复汉家土地。”刘协说罢,赞叹连连道:“昔日河北袁家,四世三公,却不听丞相良言,犯我朝廷土地,丞相一举将其覆灭,功在千秋!”
刘协口中连连赞叹,倒是让曹操心中郁结,散去不少,以曹操智慧,自然也想得到刘协目的,看来这荆襄兵马,不仅让他曹操心中阴霾,就连刘协,心头压力也是不少。
不过曹操也不怪刘协胆小,大汉四百余年传承至今,刘协生不逢时,也算是最为憋屈的大汉皇帝了,自董卓篡汉之后,刘协便受挟制,直至如今,且曾由东都洛阳,迁西都长安,后迁许都,如今却要辗转邺城……一皇帝迁都四回,史上闻所未闻。
想到此处,曹操神情一阵暗淡,对刘协道:“圣上,这邺城如今已现祥瑞,似有兴旺之意,臣已命人将铜雀送往行宫,欲予圣上一观!”
刘协闻言,见曹操并未提及迁都之事,心中疑惑,对曹操道:“丞相,今日孤听闻这荆襄已占据汝南,丞相可有想过,收复失地?”
“此是闻何人所言?”曹操闻言,眉头微皱道:“圣上大可相信曹某本事,汝南一郡,曹某迟早讨回!”
刘协闻言,一阵语塞,不敢与曹操争执,半晌之后,刘协叹道:“非是孤心惧汝南兵势,而是近些时日,孤心绪不宁,忧心荆襄大军,日后会如昔日董卓那般,祸乱我汉家土地!”
“圣上大可心安。”曹操闻刘协之言,面色稍霁,对刘协道:“待曹某整顿军马,定然再伐汝南,我中原广袤,人杰地灵,岂是那区区荆襄可比!”
入天子行宫之后,曹操便与刘协一道,引百官观新掘铜雀,铜雀被张郃置于行宫偏殿,曹操与群臣见铜雀后,尽皆惊愕。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