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越插话道:“子龙,你我虽相识时间不长,也算是知交。大丈夫为人当光明磊落,我们岂会骗你?”
赵云霍然转头,双目紧紧地盯着王越,良久之后,方轻叹一声道:“看来……我要离开生我养我的故乡了……你们打算如何安置我们?”
王越大喜,忙上前握住赵云的双手道:“子龙,我们可以并肩战斗了!哈哈!”
邱磊亦喜道:“子龙将军勿忧,近期我们就会安排你们兄弟全家安全地撤到庐江。到了庐江后,主公会安排赵山兄负责铁制兵器的制作,至于子龙将军你,主公未说明,但肯定是非常荣耀的职位,说不定几个兵种让你挑呢。”
赵云哈哈一笑,说道:“云不敢。只希望能发挥我之所长,在明主的靡下即使苦点累点,我也心甘。”
汉初平二年七月,赵云与其兄赵山全家在“精武卫”的精心安排下,悄悄地自常山奔赴庐江,投入周瑜靡下。
周瑜得到赵云,欣喜若狂,先是安排赵山任专管铁制兵器制造的官佐,接着与赵云促膝夜谈,大有相见恨晚之意。
周瑜决定,从斥候营挑出二百名身高体壮的汉子,配以铁制盔甲,再从西凉骏马中精选出四百匹上好的骏马,也覆以铁甲,再打造锋利的长杆大刀和长达一丈半的铁杆长矛,还有很多细节的装备,可谓是武装到了牙齿。周瑜给这支部队起名为“飓风骑”,意为威力巨大、可以摧毁一切的恐怖力量。
周瑜欲打造的是一支令人望而生畏的重装铁骑。这支骑兵的统领自然便是赵云。
再次为上海高楼大火中遇难的生命哀悼……愿此惨剧不要再重演……
第一百二十四章 荀彧投曹
一声轻叹自书房里传出,随即走出一个身材不高却满脸精悍之色的中年人,正是曹操。
只见曹操双眉紧皱,手中捏着一张大大的白纸,上面墨迹淋漓,字迹显是十分新鲜。
曹仁正侯在书房门外,见曹操的神情便知他的心情不好,却又不好多问,只得跟在曹操的后面走到院内。曹操随手将那张白纸递给曹仁,说道:“子孝,涂鸦之作,你先看看。”
曹仁定睛一看,是曹操手写的一首长诗,名为“蒿里行”,便轻声吟诵起来:“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曹仁年少之时,不修行检,对自己的行为举止根本不在意,经常做些违法乱纪的事情,套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是个极有个性的人。等他长大以后,特别是在曹操靡下从军之后,他就完全变了,变得时刻以军队的条文纪律来约束部下并以身作则。在曹操的帮助下,他的文学修养也有了小小的基础。
曹仁读完曹操的这首诗,不禁感叹道:“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主公忧国忧民,经过董卓这么一折腾,京畿地区十室九空,百姓们过得惨啊。”
曹操默然不做声,独立在院中看着天上的流云,良久之后方才说道:“不仅仅洛阳的百姓日子过得很惨,我们的日子……也快要过不下去了呀。”
曹仁面带忧色,问道:“主公,是否军中缺粮?”
曹操闻言点了点头,说道:“洛阳基本是一座空城,我们的军粮原本依仗冀州牧韩馥的接济,本地仅余的百姓是无力供养我们的。如今……袁绍凭借着袁家的名头获得了冀州士族的支持,已经逼得韩馥将冀州让给了他,我们的粮草就没有着落了。”
曹仁担忧地问道:“那……我们该怎么办呢?”
曹操重重地叹了口气,说道:“是啊,我们该何去何从?”
二人正说话间,看见守门的侍卫急匆匆地走了进来,手中拿着一份名帖,那侍卫见曹操和曹仁正站立在院中,忙走到近前,恭恭敬敬地递上那份名帖道:“秉大人,有客来访。”
“哦~~”如今荒败之洛阳,居然还有人来访?曹操心中有些诧异,面色却是没有变化,接过名帖一看,上书几个俊逸的大字:颍川荀彧。
颍川荀彧?曹操的大脑开始飞速运转起来,颍川乃豫州之大郡,靠近洛阳,如今孙坚正在领兵攻打,据说已经占据了大半个颍川。荀彧……莫非是荀氏家族的人?
荀淑为战国荀卿第十一世孙,品行高洁,博学多识,有“神君”之称,为当世之名士。与同朝同颍川郡人的钟皓、韩韶、陈寔等皆以清高有德行闻名于世,合称为颍川四长。
颍川荀家可是当地的大族,深有影响力。荀淑曾任郎陵令,荀淑有八子,号称八龙,荀绲曾任济南相,荀爽曾任司空。想来着荀彧应是荀淑的孙子辈。
无论如何,荀彧自颍川来到洛阳,必有要事。如果能获得颍川荀家的支持,那自己的基础就深厚多了。
想到此,曹操即刻对守门的侍卫说道:“速速有请!……哦~~不,我亲自到门前迎接。”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