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允又忆起这几日周瑜派人送来许多礼物,自己虽然严词拒绝了,退掉了那些金银财宝,却对周瑜送来的数十本精致的线装书爱不释手,最终还是留下了这些书。从来人的口中,王允知道这些线装书是周瑜令人精心挑选、精心雕版印刷的,这让王允心中甚慰受用。看来这个周瑜并不是个目空一切的家伙,他对自己的尊重就是对朝廷的尊重。孺子可教也……
王允心中思忖多次,做出决定却是在电光石火之间,他向刘协施礼道:“陛下,周瑜精明强干、终于朝廷,确实可胜任此职。原扬州刺史刘繇虽是汉室宗亲,却和逆贼董卓走得很近,也早就该免职了。”
百官中一些位高权重的官员事先都被周瑜派来的张端拜访过了,收了不少的财物,自然不会反对。更多的官员则抱着“树一敌不如交一友”的心态明哲保身,也不会提出反对意见。有个别内心中不同意的,见众人的态度,便也只得压了下来。
刘协见王允等大臣们没有反对自己的提议,不由得大为高兴,这还是他第一次主动提出的人事任命没有被否决。刘协忍不住从龙椅上站了起来,对身旁的近侍安海说道:“小安子,速速拟旨,封庐江太守周瑜为扬州刺史兼明汉将军,总管江东六郡,各郡官员可由他自行任命~~对了,再加上一句,着他每年多进贡些好吃的、好玩的到长安来……”
散朝后,王允坐着大轿回到了司徒府。下轿入门后,王允直奔自己的书房而去,待得他进了书房,自书房内的屏风后闪出一个人影,对王允躬身施礼道:“参见司徒大人~~~”
王允呵呵一笑,说道:“陈端,告诉你个好消息~~皇上今日亲口封周瑜为扬州刺史兼明汉将军了!”
陈端英俊的脸庞上浮现出非常喜悦的神色,他再次把腰深深地弯了下去,对王允说道:“这都多亏了司徒大人的帮助,待我回去禀报大人,他定然会再表感谢的!”
王允手抚长须,微笑道:“我也没做什么。毕竟,我和周忠太尉昔日都是同事,和周尚大人也是熟识,能帮的我自然会帮的。不过,你回去可要跟你家大人说清楚,方今之天下,仍是大汉之天下,切切不可有异心!”
陈端沉声回道:“司徒大人放心,卑职一定把司徒大人的话带到。”
“对了,皇上已经同意将蔡邕流放夷洲了,这次,我可真是卖了个大人情啊,哈哈。”王允眼中精光乱闪,面露得意之色。
陈端眼珠骨碌碌转动着,见王允如此说,便恭声回道:“司徒大人胸襟宽阔,放过了蔡邕。我家大人说了,大人如有需要帮忙之处,尽管说便是!”
蔡邕从狱中出来之后,变卖家产,领着全家老少一路往东,到了洛阳租了一条船,转走水路往江南而来。一路上有精武卫的高手暗中保护,倒也平安无事。到了庐江境内,蔡邕一行被周瑜派人迎住,暗中安置在秣陵城内,继续潜心写他的汉史了。
待得周瑜携众部下在舒县恭迎前来传旨的安海之后,安海当众宣读圣旨,周瑜的身份便从庐江太守转变成了扬州刺史,从一个郡的太守升到了统管江东六郡的刺史,成为了地方重臣。
有了朝廷御封的这块金字招牌,此后周瑜统一江东六郡的行动就更加地名正言顺了。
第二百一十四章 人事军事
周瑜被封为扬州刺史兼明汉将军后,立即宣布了他早就深思熟虑的、且事先和陈宫、贾诩、张昭等人多次协商好的一系列人事任命。
首先,周瑜将扬州的州治改到了丹阳郡内的秣陵。秣陵的地理位置比舒县好,处于江东六郡的中间,可以方便政令的下达,也可以避免直接和四周的敌人兵戎相见。
接着,周瑜宣布了各郡太守的任命:袁涣任庐江太守、陈宫任九江太守、张昭任丹阳太守、顾雍任吴郡太守、虞翻任会稽太守、张纮任豫章太守。九江郡只有南部四县在周瑜的势力范围内,豫章郡还在刘繇和刘表的手中,陈宫和张纮要想行使全部的权力,还得等周瑜把这两个郡完全打下来才行。
同时周瑜也公布了各郡郡丞、长史及所辖各县的县长、县令的名单,名单之中,既有在原先的官员中周瑜择优选取的,也有随着周瑜一路走来的贤能之士,更多的是周瑜从江东本地才俊中选拔出来的年青俊杰。
周瑜深知,要想治理好江东六郡,深入贯彻他不断推出的新政,必须取得本地的一些大家族的支持,因此他也从这些大家族里择优选取了一些可造之材在官府中担任职务。
更多的青年才俊则是不论出身,只要有真才实学,经过评测即可进入官府为吏。周瑜的这些举动,是在为今后要推行的科举制度打下一定的基础。
这次的人事布局,彻底改变了原来江东六郡的官场面貌,使得周瑜继续推进新政成为可能。
乱世纷纷,军备自然也十分重要。周瑜如今可谓是兵多将广,打下吴郡和会稽郡之后,又进行了适当的增兵。为了更加便于指挥作战,周瑜将手下的各部重新归并为几个兵团。具体是:九江兵团,兵团长鲁肃,下辖东城营五千人、徐盛的牛渚营一万人、潘璋的东郡营五千人、丁奉的锦帆军一部五千人,共计两万五千人。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