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国玉玺?”周瑜闻言眼前一亮,忙问道,“伯符,你说的传国玉玺是否就是和氏璧?你们从何处得来的?”
孙策叹气道:“说来话长,传国玉玺是我父亲在洛阳皇宫内无意中找到的,他一直暗中珍藏着。”
“君子无罪,怀璧其罪。”周瑜感叹道,“这可是块烫手的山芋,伯父这么做太英明了,将它送给袁术,既可以换得粮食,又将天下群雄的目光引向了袁术,依我看,袁术的祸期不远矣。”
孙策微微点头,道:“我们也是这么猜测的。汉室衰微,袁术野心本来就不,如今他的地盘又扩大了,且都是富庶之地,兵源、粮草充足,他得到了这块传国玉玺后,做出什么样的事情都不奇怪。”
周瑜想起历史上袁术就是在得到传国玉玺后自立为帝的,后来兵败死于途中,结局很是悲惨,不禁有些同情地说道:“传国玉玺到底还是到了袁术手中,这下子袁术惨了……”
孙策有些奇怪地望着周瑜,问道:“公瑾,你说袁术惨了?他惨在哪里,天天锦衣玉食,新近又在翻建官邸,听说是照着皇宫的样子修的。要说惨,我们才惨”孙策边说边从盘中拿起一块粗大的烤得金黄金黄的羊腿肉,狠狠地咬了一口,话音开始含糊起来,“好香我们都很久没有吃到这么多的肉了……”
鱼儿忙抢着将自己盘中的那块羊腿肉塞给了孙策,调笑道:“那你就多吃点,吃饱了再回去啊”
孙策频频点头,一边开心地吃着一边回道:“你放心吃不完我放在怀中带回去,哈哈”
周瑜伸出手拍了拍孙策的肩膀,正色道:“伯符莫开玩笑了,你们父子统雄兵数万,管理着那么多郡县,怎么会连肉也吃不上?”
听周瑜如此说,孙策也不吃了,正色回道:“公瑾,我的话绝无虚言。你是知道的,我父亲爱兵如子,对部下极好。他是不会说让将士们挨饿,而自己吃肉喝酒的。与部下同甘共苦,是他一直坚持的原则。”
周瑜轻轻抚掌,眼中精光闪现,赞道:“难怪伯父领兵作战很少有败绩,他如此对待部下,部下怎能不奋勇上前?”
孙策微微摇头,苦笑道:“可是,如果一支部队的统帅总是和大家一起吃苦,那就意味着所有人都要吃苦,这岂是统帅之所愿?岂是大家之所愿?我倒宁愿父亲天天能吃香的喝辣的呢。”
周瑜若有所思,点头道:“统帅嘛,不要求你冲杀在前,身先士卒,但要求你运筹帷幄,领着部下们去不断地获得胜利,最后让每个人都有成就感,让每个人都获得实质上的利益。”
说罢,周瑜又给孙策的酒盏中倒满了“龙潭液”,神色郑重地说道:“伯符,为了我们两家长远的利益,我答应你,资助一批粮食给你们。我也有个提议,今后无论在何种情况下,周、孙两家都不要兵戈相见,我们要结成秘密的联盟,互相帮助,共进退同敌忾,日后一起共享荣华富贵”
第二百八十二章 京城除夕
时光荏苒,转眼间兴平元年已经过去,随着神州各地庆祝新年活动的陆续开始,兴平二年已悄然到来。
新年里,最高兴的是普通百姓,好歹又算熬过来一年,赶紧找个地方给祖先们烧个高香,不想升官也不想财,只要祖先们保佑自己全家在新的一年里平平安安的就够了。
寒风如刀,在这乱糟糟的年头,能活着就是最大的幸福,除此之外,还能奢望什么呢?
明月升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
长安皇宫里,已经十四周岁的刘协正倚栏望月。除夕之夜,残月如钩,勾起了刘协那心酸的回忆。想起数年前的那场宫廷之乱,内侍惨死、宫女遭掳,一场大火将南宫烧得干干净净,那时皇室的威严早已不在,就连起码的尊严都没有了。
每逢佳节倍思亲,想着想着,刘协的眼前蒙上了一层薄雾,自己的亲人大多在那场不堪回的战乱中死去,至今仍让自己时常忆起昔日的甜蜜时光……
在刘协的身后,悄然站立着一个俏生生的身影,正是伏贵人。伏贵人名伏寿,琅琊东武人。父亲伏完,沉深有大度,大司徒伏湛七世孙,袭爵“不其侯”,官拜侍中,嫡母为阳安长公主刘华。伏贵人长刘协一岁,温柔婉约,自去年进宫后,她已是刘协身边唯一的亲近之人。
刘协正沉浸在追思往事之中,突觉一只温暖的手轻轻搭上了自己的肩头,刘协回头一看,看到的是伏贵人那满含关切的目光,不觉心中一暖,轻声问道:“贵人,你怎么来了?”
伏贵人微微一笑,露出那如玉贝一般的牙齿,道:“新年将至,大家都在守夜,我见你闷闷不乐地一人出来了,知道你定然是怀念亲人,故此就跟过来了。”
刘协轻轻将伏贵人拦在怀中,温和地说道:“还是你最了解我,如今世上最懂我的人就只有你了。可惜,你嫁的夫君他不是一个盖世英雄,即使坐在皇帝的宝座上也得处处受人摆布……”
伏贵人忙用两根玉葱一般的手指按在刘协的唇上,眼波流动,俏声说道:“谁说的啊,我不喜欢英雄,整天打打杀杀的多危险。现在有王大人和吕将军替你分忧解难,你就有时间陪我了,我很是高兴呢。”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