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上,周瑜问起崔州平之事,徐庶轻轻摇头,只说州平淡泊名利,愿做归隐山林的高人,这种热闹一般他是不凑的,除非几位好友一同前往。周瑜想起历史上刘备曾在寻访诸葛亮时遇到过崔州平,相谈甚欢,刘备大悦,即请同归,州平以己无意功名,长揖而去。后刘备二次往隆中,州平已与诸葛亮相约,出外闲游去矣。
此后崔州平离开了隆中,隐入民间,终生未出仕。
想到此,周瑜不由得感慨道:“州平真有隐士之风采也。”
这时,前行的队伍又停了下来,孙策忙又飞步上前去看个究竟,周瑜苦笑着对徐庶道:“元直兄,怕是第二道关卡到了。”
徐庶哈哈一笑,道:“久闻公瑾胸怀锦绣、武艺高强,是个文武双全的青年俊杰,今日的考验对你来说还不是小菜一碟?”
周瑜见孙策快步走回,便问道:“伯符,这次乔公要考我们什么啊?”
孙策俊朗的脸上微微有些紧张,忙回道:“公瑾,前方路中又树了一块木牌,上书‘黄娟,幼妇,外孙,齑臼。’八个大字,说是个隐语,要我们将猜出的答案写出交给木牌后面封锁道路的庄丁,答对的人方可继续前进。”
周瑜知道隐语就是后世的谜语。早在生产力还十分低下的西周以前,就出现了谜语的语言现象,即富有隐喻和暗示性质的歌谣。
第二百九十六章 绝妙好辞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语言日益丰富,具有隐示性的歌谣得到了很大的展,出现了谜语的最早形式-廋辞和隐语。隐语是以形象生动的评议来隐示事物,因而十分流行,上到诸侯将相,下至平民百姓,几乎人人都喜欢隐语。
“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徐庶闻言微颦剑眉,口中沉吟着,脑筋在急转动,却一时想不出答案。
孙策也在一旁苦苦思索,黄娟嘛,黄色的丝绢;幼妇嘛,年轻的妇人;外孙嘛,幼妇有了外孙?这这这八个字之间似乎毫无关联,怎么猜啊孙策头痛不已。
周瑜迎风稍微踱了两步,脑中忽然灵光一闪,忙说道:“有了我猜出来了”
“公瑾你这么快猜出来了,真是厉害”孙策向周瑜竖起了大拇指,脸上洋溢着兴奋之色。
“唉”徐庶却阻止了周瑜说话,低声道,“公瑾未可言,待我思之。”
徐庶眉头紧锁,只在路上来回打转,不时眺望一下天边的流云,显然是在殚尽竭虑地思索。而其余的人,也都和徐庶一样开始在路上打转,一个个面色凝重,口中念念有词。
在木牌之后,昂然站立着四名精悍的汉子,他们虽然身穿普通衣裳,却遮不住他们身上强烈的阳刚之气,明眼人一看,便知这四人都是武艺不低的练家子。
有一个身穿锦服的年轻人俯身在木牌旁边放置的一排案几上,取笔蘸墨,在纸上胡乱地写了几个字,交给其中一名领头之人,那人拿起纸一看,嘴角露出一丝冷笑,右手轻轻一扬,淡淡道:“这位公子,对不起,请回吧。”在众人鄙视的目光中,那锦服人只得黯然离去。
余下的人便再也没有敢随便试写答案了,一个个抓耳挠腮,只是在原地不停地转悠。
徐庶反复思量,一会看看天,一会看看湖水,一阵微风吹来,徐庶用力一吸,突然有了灵感,不禁喜道:“我猜到了。”
周瑜呵呵一笑,道:“元直兄你先说。”
徐庶谦让道:“公瑾你先猜到的,你先说吧。”
周瑜环视四周,将孙策和徐庶拉到僻静无人处,淡淡地道:“此处无人窃听。我就说说我所猜的吧。黄绢,色丝也,于字为绝;幼妇,少女也,于字为妙;外孙,女子也,于字为好;齑臼,受辛也,于字为辞。所谓‘绝妙好辞’也。”
“哈哈”徐庶抚掌笑道,“公瑾真好才学,我想了半天,才想出这个答案。佩服佩服”
孙策在一旁喜道:“走,我们去写答案去。”
三人往前大步走去,徐庶想了想,突然对着周瑜叹了口气,道:“我毕竟还是慢了你一个时辰啊……”
三人到了木牌前,取了笔墨纸张,各自写下了答案交给那名领头的汉子,那人仔细地看了看,脸露微笑道:“三位果然好才学,来来来,前面有座凉亭,请在里面喝茶休息。”
周瑜、孙策、徐庶三人一边欣赏着风景,一边慢悠悠地往凉亭走去。孙策感慨道:“这里被布置得真是幽静,生活在这里,宛若仙人啊。”
到了凉亭之前,周瑜驻足细看,见是个八角凉亭,用松木搭建而成,亭上挂着一块牌匾,上书“忆江南”三个古朴的大字,在迎面的两根木柱上写有一幅对联。
“柳浪闻莺,花雨一堤谁沐浴风情入夜,云烟叠嶂月迷离”徐庶轻声吟诵着,然后赞道,“好句好句于柳浪中听鸟语,闻花香,在月下赏夜间风情。果然是大好江南风物。”
周瑜也点头道:“江南之地,风光旖旎,人才辈出。这等词句堪称是高手所出,想不到一个的乔庄就有此等人物。”
突然间有个清朗的声音在凉亭后面的树丛中响起,“可是有人欺负我乔庄无人乎?”紧接着,一个年约二旬的青年缓步走了过来。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