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刘协从长安出逃到现在,一路上只顾保命,将宫中的御用之物以及文书档案等基本上都丢光了。曹操特意将自家保存的一些皇宫用品呈献给天子,这些东西大多是曹腾、曹嵩两代在先帝朝时得到的奖励和赏赐,内容很多,包括漆画韦枕、纯金香炉、纯银香炉、纯银盘、容五石铜澡盘、纯银镂带漆画书案等等,约有数百件。
曹操老家谯县县令郭芝明了一种酒,名为“九坛春酒”,具有不错的养身健体之效,曹操特意上与天子,还详细地介绍了这种酒的酿制方法。
曹操的这些行为,让朝廷里那些忠于汉室的大臣们知道了,暗中伸出大拇指,赞其忠义。
周瑜得此消息,忍不住暗暗叹气,虽然自己已得了天子的诏书,可以领兵前去护驾,但明眼人一看便知,此时全国的政治中枢已经迁移到了许都,一切皆在曹操的掌握之中,这是难以改变的事实。
此时周瑜的实力还不足以支撑他进兵中原,还有交州尚未平定,荆州刘表的军队时常前来江夏和桂阳两郡袭扰,无奈之下,周瑜便只能接受了这个事实。否则,他可不愿看着曹操就此崛起,成为自己最强大的敌人。
曹操既然要挟天子以令诸侯,那自己就处处心对应就是了,还得联合其它的各路诸侯。等实力足够强大的时候,再打出“清君侧”的大旗,挺进中原,进而争霸天下。
第三百六十一章 人事布局
建安元年四月,初步在许都站稳了脚跟的曹操,开始积极谋划新的人事布局。
一朝天子一朝臣,曹操欲执掌朝政,自然是准备在重要的部门安插进他自己的人,这样才能上达下听,自己的意图才会被传达。自天子刘协逃出长安城后,相当的一部分官员没有来得及逃出,被乱兵所杀。一路的颠沛流离,因为匪兵的袭击、饥饿和疾病也夺去了不少人的生命,有不少缺员需要进行补充。在转移的路途上,天子刘协还临时封了不少将军,鱼龙混杂,根据新的形势,也必须进行调整。
刘协先后正式任命的高级将领包括:大将军韩暹、骠骑将军杨奉、车骑将军胡才、征北将军李乐、征西将军马腾、前将军公孙瓒、后将军杨定、右将军袁绍、卫将军董承,此外还有镇东将军曹操、镇南将军周瑜、镇西将军韩遂、平东将军吕布、安南将军刘表、安东将军张扬、辅国将军伏完等。
至于原来的后将军袁术,因从未给朝廷贡奉过,为人又傲慢、冷漠、无礼,被刘协给撤了。
韩暹、杨奉、胡才、李乐、马腾、韩遂、杨定等人,不是白波贼帅,便是西凉叛军,尽管他们曾获得过军职,此一时彼一时,此时他们皆为朝廷的叛逆,对他们的任命自该撤销。
袁绍、吕布、刘表、周瑜、公孙瓒等人皆为一地的诸侯,虽然不在朝廷的控制之中,但是他们也还都没有明着自立为王,有了给他们封的官职,名义上都还归许都这个朝廷的领导,保留着当然好。董承和伏完二人都是天子的老丈人,保留个军职也是有名无实罢了,不会有什么威胁。
于是曹操草拟了一份军职的名单,呈给了天子刘协,刘协觉得也有道理,便下发了诏令,该撤的撤、该换的换,至于撤掉韩暹后空余出来的大将军一职,地位超过三公,又掌管着全国的军队武装,刘协将此职授给了曹操。
与此同时,经过反复斟酌,曹操对文官体系也进行了大幅度的调整。
三公,即太尉、司徒、司空,皆为金印紫绶,是皇帝身边掌管军事、民政、监察的最高职官员,但自霍光以大将军一职掌管天下兵马后,太尉便不再管理军队了,实为丞相,为文官之首。三公可分别开府,置僚佐。
此时朝廷的三公分别为,太尉杨彪、司徒淳于嘉、司空张喜,都是先朝旧臣,忠的必然是汉室,曹操自然不愿意他们继续占据这样的高位,便要求天子刘协将他们三人同时免职了。
曹操以袁绍功绩大为由,将太尉一职送给了袁绍。这是为了安抚袁绍,毕竟袁绍曾经是关东盟军的盟主,也曾经是曹操名义上的上司。其实曹操还有一丝促狭的心理,你袁绍不是不愿迎接天子么?正好给了我这个机会,从此我的指令便是朝廷的诏令,让你后悔去吧同时,曹操让当朝名士赵温当了司徒,统管民政。赵温字子柔,蜀郡成都人。赵典侄,赵谦弟。初为京兆郡丞,叹道:“大丈夫当雄飞,安能雌伏”遂弃官归四川。正遇家乡灾荒,慷慨施放家中积粮赈救饥民。后封江南亭侯。十三年后,赵温因为拍曹操的马屁,推举曹操之子曹丕到其府中为掾,却被曹操上奏赵温辟臣子弟,选举不实,免赵温官,同年去世。
司空因暂无合适人选,曹操干脆将其空缺。
在曹操的主持下,许都的汉室朝廷先后征召名士赵岐、张俭、桓典、徐缪、陈纪等人补充进来,加上尚在其位的韩融、荣欱、杨奇等人,基本保证了朝政的日常运转。
赵岐其年已九十岁,绝对高寿的年龄,当年曾出使关东。张俭是个老党人,本年也已经八十三岁了。陈纪则出身于颍川郡著名的陈氏家族,在许都一带很有影响力,本人也已七十一岁了。他们已经不太可能再做什么实质性的工作了,曹操抬他们出来,也就是装个门面,挂个金子招牌,扩大许都朝廷的影响力而已。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