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微笑道:“文和先生忘了,华歆可是在南昌有屯田兵两万人。”
贾诩哈哈一笑,道:“主公莫以为我贾诩老了,子鱼先生的两万人马我怎么会忘。只是……屯田兵的战斗力较之正规部队要差一截,子鱼先生的主张一向是重农非战,以文德教化为先,他练出来的士兵,我倒真不敢指望。”
周瑜点了点头,道:“我和你想的是一样的。原先用子鱼统领屯田兵,是看重他在豫章郡的影响力,可以安抚民心,再说他虽非武将,参谋军事还是有一套的。如今随着局势的变化,需得要调整一下了。”
贾诩眼中狡黠的目光一闪,低声道:“我有一策。不知主公愿听否?”
周瑜忙道:“文和先生尽请直言。”
贾诩慢慢地说道:“自仲谋率众来投,主公厚待之,让其参与核心事务,不把他当外人。但防人之心不可无啊。豫州军精悍勇猛,程普、韩当、黄盖等将领们又对孙氏忠心耿耿,宜早日让其归心。”
周瑜闻言皱了皱眉头,贾诩不愧有知人之能,孙权可是自己的一块心病,解决得好,豫州军融入江东军,实力大为增长。解决得不好,抱成一团的豫州军将会是一块坚硬的骨头,让自己消化不良,徒然消耗自己的实力。
周瑜也知道,孙权虽然不似孙策那样天纵英才,却也是胸有丘壑、沉稳有道的人,成就王霸之业的梦想,不能说他还没有。眼下只是形势所迫,让他不得已率众投奔自己,内心中到底是如何想的,是否心悦诚服甚至死心塌地,那还是很难说的。
如今孙权等人归附已有一段时间,军心人心初定,确实是可以考虑进行一些调整了。
想到此,周瑜沉声对贾诩道:“文和先生之虑确有道理。只是此事一不宜过急,二不宜动作过大,刚开始,只能是局部的调整。”
贾诩点点头,回道:“明白。眼下最急的是派兵救援子义将军,主公可令华歆迅速起兵,统领两万人马赶赴桂阳。同时,以华歆军中无大将为由,紧急调用合肥豫州营的将领,事后,可以留在当地听用。”
周瑜在屋内来回踱步,沉吟了片刻,果断道:“听先生的。”
随后,周瑜立即让诸葛瑾给太史慈回信,此刻曲江已失,令太史慈坚守临武,扼住荆州军南下的通道,千万不可轻敌,中了敌人的埋伏,临武城决不可失。
同时,周瑜下令给在南昌进行军屯的华歆,令他得到命令后一日内便起兵救援桂阳,后续的粮草物资由豫章太守张纮负责供应。大军到了桂阳后,听从太史慈的调度指挥,华歆负责出谋划策。待战事结束后,调任华歆为零陵太守,暂到秣陵工作。
周瑜又令人请孙权过来,将目前的困难详详细细地分析了一番,提出调用豫州营的韩当和朱治二将到桂阳,分别统领一万南昌军屯兵,听从太史慈的将令。战事结束后,考虑到华歆的调任,拟派朱治继续在南昌屯兵,以加强军士的训练。
孙权是个城府很深的人,于他来说,继承父兄遗志,成就一方霸业是他内心深处的秘密。但他无奈之下率众投奔周瑜以来,周瑜不仅委以扬州别驾从事这样的高位,实际上也从未把他当外人,所有的军机大事都让他参与决策,而且很是尊重他的意见,这让孙权感到很是受用。
以孙权这样小小的年纪,阅历不深,威望不足,且又不是当初一起同甘共苦的骨干,就担此大任,周瑜的很多手下都不服气,背后也会传些冷言冷语,周瑜听到后,都很严厉地批评了他们。这也让孙权感到很温暖。
第三百九十二章 白衣仙子
周瑜和孙策本就亲如兄弟,他待孙权也如同兄弟,无微不至地关怀着他。如今周瑜不仅在自己的宅院旁新建了一处大宅,让孙夫人、孙权一家人居住,时常问候,把孙夫人也当做自己的母亲一般,他还让人把大乔母子从乔庄接到孙宅,派人精心伺候,认孙策之子孙绍为义子,与周循一样视为己出。
这些都让孙权的内心在慢慢感化,慢慢转变,雄霸之心渐渐被温情和信任所消磨。
现在周瑜提出的方案,合情合理,毫不过分,在充分考虑了豫州军诸人的利益后,还如此尊重自己,和自己协商,孙权纵是有心反对,却也提不出什么反对的理由了。
二人商议完毕后,孙权走出屋门,见到有零零星星的雪花自天穹间飘落,眼神不禁黯淡了下去。孙权心中暗道:“孙权啊孙权,自从当日做出投奔江东的决定后,就该想到最终会是这个结局……不能自成一方霸主,能辅佐明公成就称霸天下的大业是不是也算不错呢……”
临武城,依山势而建。因为它扼守着自曲江南下郴县的交通要道,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刘磐和黄忠挥军攻下曲江后,即刻进兵临武。哪知太史慈出兵神速,抢先一步进入城中,加固了城防,刘磐挥军急攻了三日,也未能有一兵一卒登上城头。
太史慈的信义营将士,原本都是他收拢的刘繇靡下旧部,都是正规部队,经过桂阳之战以及后续的整顿和训练,太史慈把信义营打造成为了一支军纪严明、战斗力强悍的部队,虽然只有一万两千人,较之刘磐的三万人要少许多,但若是和刘磐的军队摆开阵势对决,胜负尚在两可之间。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