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世时,周亮常常感叹,诸葛亮这么一个有经天纬地之才的人,为何直到二十六岁才被刘备挖掘出来?近在咫尺的刘表、虎踞江东的孙权,为何都没能请他出山?如今,周瑜终于有了这个机会,干脆在诸葛亮尚未成名之前通过诸葛瑾的关系将他请到江东来,不管诸葛亮是否愿意出山帮自己,至少控制住他,不让他去帮自己的对手。
这一次,周瑜将招来诸葛亮的人物交给了诸葛瑾,并反复叮嘱一定要悄悄地进行。于是,诸葛瑾派人送急信给自己的弟弟,谎称自己病重在床,希望能见到他们一面。
躬耕于隆中的诸葛亮得信后自然不敢怠慢,迅速带着诸葛均从襄阳赶了过来。诸葛亮不知道,一路上都有精武卫的人暗中保护他们,方使得他们俩平平安安地抵达了秣陵。
到了秣陵后,诸葛亮见哥哥并没有卧病在床,反而是生龙活虎、活蹦乱跳,不由得生气,认为他在欺骗自己,连带着对周瑜也不满起来。
因此,诸葛亮今天见到周瑜,虽然对其俊朗的外貌、儒雅的风度颇为欣赏,却一直用较为冷淡的语气说话。周瑜也管不了这些,只要把诸葛亮留下来,留在江东足矣,何时可以启用,再做打算。
于是周瑜让诸葛瑾带着诸葛亮去了趟藏书院,诸葛亮见到了几位当世的大儒,态度立刻起了很大的转变。尽管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但此时才十八岁的他,也有自知之明,知道像郑玄、蔡邕、王朗、孔柚、管宁这样的高人不仅满腹经纶,人脉也是极广,光是弟子就有数千人,遍布全国各地,影响甚大。因此诸葛亮在藏书院的举止较为恭谨。
藏书院的氛围则让诸葛亮很是喜欢,和农耕生活不同,这里浓浓的书卷气、平和自然的读书风气让诸葛亮彷佛看到了盛世的景象。虽然他还不愿意听从哥哥的建议,在江东出仕,但他愿意在藏书院好好地修学,结交来自五湖四海的学子,进一步地提升自己。
诸葛亮遂婉拒了诸葛瑾要他住在家中的邀请,将年纪尚幼的诸葛均安置在哥哥家,自己则搬进了藏书院的学子宿舍,潜心修学。
由于周瑜的举动,历史发生了改变,诸葛亮从躬耕的南阳隆中移居到了丹阳的藏书院,此后再也没有机会与刘备相见,自然也不会出山为刘备做《隆中对》,规划战略,从而造成了历史上三国鼎立的局面。
夜色深沉,州牧府的书房中灯光明亮,四根粗壮的木棍上顶着铜碗,里面燃烧着豆油,将挂在墙壁上的一幅绢制地图照得清清楚楚。
周瑜看了看身边的贾诩、刘晔、诸葛瑾等人,手持一根削得整整齐齐,磨得光光滑滑的细白木棍,在地图上比划着道:“曹操若是得了刘琮的地盘和水军,则他有两条道路可选。其一是大军水陆并进,自江陵顺江而下,经巴陵、赤壁、乌林、汉阳,进逼夏口。其二是自襄阳顺汉水而下,经麦城、竟陵、石阳,直取夏口。若是曹军占了夏口,则可兵分两路,水路顺江直下,径直取柴桑,陆路则走安城、庐陵,进逼南昌。”
吕范点头道:“主公所言极是。夏口将是这场战役的重中之重,丢了江夏,长江以下将无险可守,因此我军必守,而曹军必得!”
刘晔轻皱眉头道:“从地域来看,襄阳是荆州和扬州的屏障,战略地位十分之重要,不知道刘琮是否会真的献城而降。”
周瑜用力挥了一下手,道:“襄阳处于南北交汇之地,西有荆山,东临襄水,自是重镇。否则刘景升也不会看重襄阳,将州治移到那里。刘琮降曹是迟早的事,也许开春过后大家就会知道。以目前我军的态势来说,没法先取襄阳,便只能重点保卫江夏,守住夏口要塞。”
第四百六十二章 突袭广陵
蒋琬拱手道:“主公,既然江夏如此之重要,夏口要塞驻军恐不足以抵抗曹操大军,还请速速增兵。”
周瑜点头道:“此事我已有所考虑,江夏只有王越将军的两万人,兵力确实不足。如今天寒地冻,不适于行军,待气候转暖,新年过后,即派文远和公明率并州营五千人增援,前突于赤壁。派朱桓将军的余杭营五千人驻扎于长江北岸的石阳,以监视曹军行动。”
周瑜停顿了一下,接着道:“夏口自是重中之重,除了王越将军的庐江营两万移防过去以外,此处连通水陆,还得有重量级的水军入驻。计划将锦帆军的主力部队都调集在此,包括兴霸直接统率的巢湖营两万人、公奕统率的秣陵营一万五千人、承渊统率的合肥营一万五千人,合计五万人。”
蒋琬拍手回应道:“太好了常言道,北人善马,南人善舟,曹操帐下将士皆为北方人,如何懂得行船?我们的对手顶多便是荆州水军,就凭蔡瑁、张允两人,能调教出什么样的悍卒来?水军将是我军战胜曹操的关键”
贾诩耐不住酒瘾,偷偷地倒了一盏“龙潭液”,躲在墙角,一仰脖子灌了下去,听得蒋琬的言语,插话道:“公琰切莫轻敌蔡瑁、张允虽不是一流的战将,但他们经营荆州水军多年,对于长江中段的水异常熟悉,靡下的水军这些年不仅未遭损失,还在不断地扩军中”
“主公若将主要的水军全部调往夏口,那一旦刘备率徐州之兵来袭,又该如何对应?广陵太守陈登谋略过人,手下也有一万水军,决不可小窥。”贾诩转而问周瑜道。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