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豁达人生_雷首山人【完结】(23)

  臣子点了点头,顺从地跟着那个人去了胡泉林刀剪铺。

  坐落在盐店街三十六号的胡泉林刀剪铺还算气派,木质匾框招牌赫然挂在门脑上边。进了铺子之后是一个门面,门市部里有两个人看着铺子。后面院子里有四五个人在那里干活,这种前店后厂的作坊在西安当时比较普遍。

  进了铺子之后,介绍人便向他交待道:“你在铺子里白天主要是干点杂活,做饭、扫院子,晚上掌柜的要打麻将,你的伙计是给掌柜的和那几个打麻将的人烧水、倒茶,有时候他们还要吃夜宵,你得帮他们去整夜宵。掌柜的睡觉前,你要帮掌柜的铺床叠被子。”

  介绍人说着,臣子应着。因为是第一天,那一天臣子没有干什么活儿,天快黑的时候便离开店铺回家了。

  吃过晚饭,郑林太看了看女婿问道:“臣子,你觉得怎么样?”

  “当店员要做饭,我不会做饭,心里不愿意当店员。”臣子回答道。

  “哦!不愿意当店员就不要去了。”郑林太看女婿不愿当店员,也没有勉强。

  “我觉得我在城里不适应,想回家。”臣子对岳父很失望,自己满怀的希望已经成为泡影,心里很不痛快。又想起母亲说过的人家要是不帮你上学你就回来的话,他便对岳父坦率地说道。

  郑林太没有说话,沉默了一会儿便说道:“你不愿在这呆就回吧,把家里事招呼招呼。”

  “不愿干就算了,在这里再玩两天就回去吧,四聪还是怀身子,回去还能照顾你妈和你媳妇。”岳母说道。

  过了两天,在西安呆了二十多天的臣子便告别了岳父母,坐上火车到了潼关,然后坐渡船过了黄河,步行二十里路回到了自己的家里。

  三青团 [本章字数:1881 最新更新时间:2013-11-15 09:02:27.0]

  011 三青团

  回到村里以后,臣子便是村里唯一一个出过远门的人了,饭后茶余,闲来无事,村里的人就怀着好奇的心情来向他了解外面的世界。

  臣子除了说一些西安和村子里不一样的现象之外,对人们炫耀最多的是他和郑四耀在西安看过的那场美国电影,说从电影里见到过美国人,美国人和日本人不一样,高鼻子粱,眼窝很深。因为村里所有的人从来都没有看见过电影,也没见过美国人,听臣子说了都感到很新鲜,也觉得非常奇怪。

  回到家以后,因为他身体瘦小,做庄稼活没有力气,一般的农活他还干不了。村子里的水井就有二十四丈深,人畜吃水要用水桶从深井里面往上搅,臣子没有力气把水桶搅上来,连一担水都打不回来,田里的庄稼活有六叔和相哥去做,他也没事可做,只能到地里拾柴、割草,干一些力所能及的简单农活。

  一天,村长来到臣子的家里,笑着对臣子说道:“你给咱顶个差吧。”

  “你说吧,只要是我能做的。”臣子像他父亲一样,只要是别人找上门的,只要自己能办到,从来不推辞。

  “县上叫咱村里去一个年青人,到蒲州城里开三青团员的会,你都去过西安,见过世面,你就替村里开这个三青团员的会去吧。”

  三青团员是什么,臣子根本就不知道,但他知道是国民政府的安排,村子里必须应这个卯。 村长既然说了,反正在家里也闲着没事,自己也没去过蒲州城,蒲州城是永济县政府的所在地,是个什么样子他没见过,觉得能去一趟蒲州城也好,就慨然答应了。

  邻村的东侯度村也派了一个叫姚安成的去开会,姚安成也和臣子一样,也不知道什么是三青团员,村长派他去开这个会,他也就答应了。东侯度和西侯度是邻村,很多人互相之间都认识。过去臣子在后山放羊的时候,姚安成也经常在后山拾柴,他们俩个比较熟悉。走的那一天,姚安成路过西侯度村,便叫上臣子相跟着一块到蒲州城开三青团员的会去了。

  来去共三天,中间只开了一天会,会上宣布,所有参加会议的年轻人都是三青团员,给每人发了一个“三青团员”的证章。大会号召“三青团员”和青年都要积极参加这一次大会安排的植树造林。

  “三青团”是中国国民党下属的青年组织——三民主义青年团﹐简称“三青团”。抗日战争爆发后﹐在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推动下﹐各地爱国青年广泛开展抗日救亡活动﹐建立起许多团体。

  蒋介石为把全国的青年组织起来﹐使人人信仰三民主义﹐并且给已经衰老腐败的国民党增添“复兴力量”﹐1938年 4月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通过设立三青团。蒋介石派遣“复兴社”和“CC系”的骨干分子在武汉等地组建三青团﹐大量吸收公职人员﹑军警﹑政工人员入团﹐并且将“复兴社”完全并入三青团充作骨干力量。同年7月9日﹐三青团在武昌正式成立。蒋介石任团长。由陈诚﹑陈立夫﹑康泽等三十一人组成中央干事会﹐陈诚﹑张治中先后任书记长。

  三青团的性质和作用﹐在不同时期有所变化。成立之初﹐正值抗日战争激烈进行之际﹐抗日救亡运动在全国各地蓬勃兴起。许多知识青年在抗日爱国的激情鼓舞下﹐参加了三青团。三青团为笼络青年﹐在抗日救国的名义下﹐开展了一些活动﹐如在各地建立青年馆﹑招待所﹐安置流亡青年和学生﹔举办夏令营﹑运动会和文娱康乐活动﹔建立战地服务队﹑宣传队慰问前方将士﹑伤病员和军人家属﹐开设青年服务社﹐举办一些生活福利事业等﹐通过多种活动控制青年运动。在抗日战争转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逐渐奉行限共﹑防共﹑**的政策﹐三青团的许多组织在特务分子控制下﹐成了国民党**的工具。他们着力扩大组织﹐在学校﹑机关﹑团体﹐到处出现了“集体入团”﹑“举手入团”等拉夫现象。在国民党的严密控制下﹐三青团向青年灌输封建思想和**思想﹐宣扬“一个主义﹑一个政党﹑一个领袖”和对蒋介石的愚忠﹐进行“精神训练”﹑“生活训练”等。有些地方的三青团﹐被复兴社分子操纵﹐堕落成了特务组织﹐与军统﹑中统沆瀣一气﹐设立青年劳动营﹐关押﹑迫害爱国进步青年。三青团内有些人曾要求改组政府﹑澄清吏治﹐但受到蒋介石的压制。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