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直草_玉无彩【完结】(104)

  王直说:“完全是误会。本来也不想生事,全因撞见贵军杀人,一念之差,起了冲突。”

  李文进沉默了一会,问:“还未请教尊姓大名?”

  虽然互通了书信,但里边从未有过解放军这边头领的姓名,王直倒是知晓了“李文进”其人。

  王直想了想,答道:“是扶桑语,说了,你也听不懂。不如就叫我绰号——‘老板’吧。”

  李文进尴尬地笑了笑,用这么一个“反号”,称呼人,罪行可不轻。“贼人”相互之间可以,自己身为朝廷命官,怎好这样?于是又问:“你有没有其它大明语的名字?”

  王直想了想,说:“你也可以叫我‘王直’。三横‘王’,直立的‘直’。”

  李文进说:“王直,本官原先照着信上的意思,有招安纳士之心。没想到,你却自认为扶桑人。这样一来,可行不通呀。”

  王直有些奇怪,自己在来往信件里提到的“两岸统一”、“和平相处”、“放弃武力”,怎么就被曲解成了“投降”、“招安”。却更加奇怪,为什么连“投降”、“招安”,这种低就的事情都不成。问:“为什么行不通?”

  李文进说:“你仔细想想,你自称扶桑人,那就隶属外藩。纵然你真心想投效大明,也难成。反过来说,本官如果招了你的安,就变成了里通外藩。这可是诛九族的大罪。”

  王直愣了,问:“那该怎么办?”竟然连“投降”都不成,脑子还真有点懵。

  李文进说:“除非你承认,你就是大明人。这样,本官才能名正言顺地‘招安’。”

  王直说:“可我并不是大明人。我从扶桑来,叫‘织田信长’(日语音)。”

  李文进重重地叹了口气,说:“本官也明白,你不想暴露真实身份。但就以你讲的这口标致的官话,任谁都能猜破。”

  王直奇怪了,会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又怎么样?在21世纪,中国话说得好的日本人,也有许多。于是说:“虽然我这个什么大明的官话,说得很好,但我确实是扶桑人。”

  李文进又重重地叹了口气。这会毕竟不是21世纪,差了500年。由于没有先进的通讯设备及媒体器材,就算是大明人,官话说得准的也不多。想想当时连基本的广播、电视都没有,大明人上哪收听字正腔圆的“新闻播报”去。京师附近还好,南方就糟糕了。哪怕是私塾老师,能把官话说准的,都很稀少。更何况是那些被教出来的学生。

  王直好好想了一会,说:“其实要说我是大明人呢,也可以。我从500年后来。我生长的地方,就是曾经的大明。”

  李文进被惊得张大嘴巴,心里奇怪极了,想着,要承认自己是大明人,直接一点就可以了。非搞个500年后,拐弯抹角干什么。说:“算了,你不承认也罢。但信里谈好的事情,都得作数。”

  王直说:“行,我方释放俘虏,而贵方卖粮食过来。”

  李文进说:“本想着若是招了你的安,直接调拨粮草给你。如今招安有麻烦,这粮草的事也不好办。”

  王直问:“怎么不好办?我方会出钱买,不必给。”

  李文进说:“我朝实施海禁,此类买卖犯着大忌。”

  王直说:“买卖粮食,也要禁。这个很不合理呀。”

  李文进说:“关键要看对象,海上一律不可往来。”

  王直想了想,说:“大明为什么要禁海呢?实行改革开放,发展市场经济,不是很好?”

  李文进呆了会,“改革开放”、“市场经济”都是什么说法,从未听过呀。细细琢磨下,应道:“你所说的,可是‘开市’?”很不妙,“改革开放”四个字里,他只领会了“开”;“市场经济”里只懂了“市”,合起来便是“开市”。这样子理解,意思竟然还没差多少。

  王直说:“对呀,只要开了市,沿海百姓甚至外国人,都来买卖东西,做交易。大明的经济就会好起来。人民也可以逐渐富裕。”

  李文进震惊了,虽然不能完全领会,王直奇特表述的含义,还是说:“海禁乃是太祖圣谕,怎能改变?这‘开市’可是死罪,要杀头的。江浙之乱,也都因此而起。”

  王直有些激动了,呼地站起来,说:“改革开放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闭关锁国,是跟不上历史潮流的,必将导致大明的落后。”

  李文进更加听糊涂了,王直说的东西,他还真领会得不多。这“改革开放”、“闭关锁国”都是哪门子的新词啊。看来这王直,学问还真不小。可惜做了贼寇,用歪了方向。

  一百四十七、战略合作

  更新时间2011-12-27 7:58:26 字数:2249

  王直站着身子,动起手势,发完了关于“改革开放”的豪言壮语。边上依旧坐着的李文进,突然感到一阵莫名的紧张。虽然是冬天,额头上却沁出些细汗。连忙挥手示意王直坐下,口里念着:“慢来…慢来…”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