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承恩连忙跪好,磕起头来,说着:“大爷,饶命呀。小民就是想混口饱饭、领点饷银,才冒名顶替进了官军,并不算真的。千万别杀我。”
王直只是试试,倒没真得想杀他,见“竹筒倒豆子”般,都抖出来了,便作罢。说:“看你老实,不杀了。”想着,这吴承恩不是先前误解的,写西游记那位,有些失望。又突然想到什么关键,接着问:“你第一次来这普陀山吗?”
吴承恩依然拜着,说:“确实是第一次。我是淮人,只因江浙出了盗祸。朝廷命各府援救,才从北边过来。”
王直想了,吴承恩如果真的写过《西游记》,他必得到过这“花果山”。这人也叫“吴承恩”,又到了花果山,以后真的写出《西游记》来,也不一定。
一百十八、玉无点
更新时间2011-12-26 11:39:20 字数:832
王直收了枪,将吴承恩拉起。又带着他及众部下,一同回去码头。吴承恩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因着不知道这帮“日本使节团”的人,会怎么处置自己。王直本想再和吴承恩搭几句话,却见松冈、波多原领了一些人过来接迎,便罢了。
松冈打量下吴承恩,用扶桑话问起王直:“二弟,这人什么路数?”
王直说:“大明官军的探子,是个书生,有些才气。”
松冈听了,却过去吴承恩面前,抓过他的一只手掌细瞧。末了,说:“手不糙、没有老茧。的确没有干过苦活、练过武。八成就是书生。”
王直笑了笑,说:“我已经套过他话,不会错的。”
松冈也笑了笑,问:“怎么处置,砍了祭旗?”
王直说:“我想再试试他。如果让我满意的话,就放他一马。”
松冈的神情凝重起来,微低了头,似乎在思索什么。
一旁的丰臣秀吉已经听明白,嚷了起来:“不能放过他,好不容易抓到手的。要是他回去报信,该怎么办?”
王直说:“他的同伙已经跑了,光杀他,也无济于事。最重要的是,这人的学问很好,能写不错的小说。杀掉了,对许多人来讲,都是个损失。”
大家都被这莫名奇妙的“不杀理由”给震住了。
波多原反应过来,说:“这是多么荒唐的事。会写小说的细作,就不杀了,成什么道理?”
丰臣秀吉问:“二哥,是怕得罪大明的官军吗?”
王直说:“倒也不是,但只要是人才,就有存在的价值,所以不能杀。”要是杀了这个“吴承恩”,真的使《西游记》,从历史中消失,就大条了。中华民族的文学史可是从此少了一份瑰宝。
波多原说:“写小说的,有什么能耐,又有什么价值。像那个叫玉无点的后生晚辈,便是个明例。不干正事,作些乌七八糟的东西。一股子穷酸气。写再多东西,都是废的。无甚用处,又不得利,虚耗光阴。”波多原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说出这番奇怪的话。话虽然说的有些胡,意思表达准确了:一个书生,写小说的,没有价值,杀了便是。
松冈问:“二弟,难道心中有了什么计策,想利用一下此人?”
王直想了想,说:“这还不好说。得先看这人过不过得了,我设下的关。”
众人都听得云中雾里,不知道织田少爷,又有什么奇妙的主意。
一百十九、美猴王
更新时间2011-12-26 11:39:49 字数:934
“美猴王”是谁?如今的21世纪,人尽皆知。可在《西游记》还未面世的16世纪呢?那肯定是人人不识了。
可王直偏就要考一考这位正巧就叫吴承恩的书生,将他单独关在一间空屋里,与他说了《西游记》的前回一二事,从美猴王出世直到拜师学艺。然后让他做此文章。如果这吴承恩真是写《西游记》的那位,作出来的东西,肯定和王直在20、21世纪时看到的版本差不多,甚至完全吻合。
王直为吴承恩张罗了好酒好菜,又让手下找来纸、笔给他。根本不像是对付敌方的奸细,倒像是招待贵客。吴承恩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胆战心惊,拿着毛笔,迟迟落不了一个字。
王直对着吴承恩,讲完故事后,仍旧隔着桌子,坐在他对面,观察他的一举一动。倒先急了,说:“吴承恩,你快些写。只要写好了,让我瞧得满意,一定大大赏你。”
吴承恩小心地问:“若是写不好呢?”
王直说:“写不好也不怪你。”
吴承恩问:“写得好了,到底会赏给我多少?”
王直呵呵一笑,说:“金银珠宝我有的是,你能带走多少,就给你多少。”
吴承恩激动地手一抖,笔尖杵到了纸上,出了一个点。王直“嗯”了一声,似乎不太高兴。
吴承恩连忙加了笔画,写成一个“诗”字。王直顿时满意地笑了笑。可吴承恩又跟了个“曰”之后,又把笔停下了,埋头苦思起来,似乎找不到灵感。“诗曰”是古代小说常见的开头,以诗为引,概括下文精华,有“画龙点睛”之妙。吴承恩初闻《西游记》里的开头故事,仓促紧张间,毫无思绪。不知道该怎么作这“文首诗”,后头就“曰”不出来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