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瑞青闻言注视了自己这个左膀右臂一会儿,最后还是微微一笑道:“想要收获就必须舍得付出……利用m斯林去对抗托洛茨基是我们的收获,而一个m斯林的共主哈里发则是我们的付出。”
他的这番话其实也只说了一半,托洛茨基的红色大军哪里是那么好对付的?中东、印度还有中亚的m斯林相比要为了这个哈里发付出沉重的代价常瑞青想了想又道:“这些年我们支持真主党在苏联中亚地区闹事,已经给托洛茨基找了一些小麻烦……想来他也肯定不希望看到一个哈里发出来领导整个m斯林世界和他作对吧?所以我们扶植哈希姆家族的侯赛因出任哈里发的消息一传出去,托洛茨基就一定会派兵进攻麦加,所以我们也要开始筹备麦加会战了。”
白崇禧沉默了会,估计是在思考如果安排麦加会战的问题。最后重重点头道:“好吧,我们不如就在待会儿在德国领事馆召开的会议上提出这麦加会战的构想。这翅战可以吸引苏联人的兵力。减轻英国人在外约旦和印度的压力,他们应该会支持的吧?”
常瑞青点点头,站起身对白崇禧笑道:“那我们就去试试吧,不过光有麦加会战恐怕还不行,现在苏联人在巴尔干动手,东欧战场吃紧。估计……德国人会要求我们在东线发动进攻,以减轻他们的压力。健生兄,你什么想法?”
两个人一边说话一边向外面走去,陈心蕊早就安排好了汽车,就停在中国驻亚历山大领事馆的院子里。上了车后,常瑞青和白崇禧继续讨论在东线发动一场有限进攻的可能性。
东线的中苏战场非常辽阔,从阿穆尔河入海口一直向西延伸到天山北麓和巴尔喀什湖,延绵总有8000多公里中苏两国都没有足够的兵力在整条边境线上严密布防。实际上,双方都没有沿边境线修建什么防线,而是采取了重点防御和机动防御的办法。中队的布防重点在中苏边境线的东段,在蒙古东部、满洲和远东民国都部署了重兵。在边境线西端的北疆和外疆地区则没有部署多少正规军,主要依靠只拥有轻武器装备的民兵进行防御。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布局,也是同后勤保障密不可分的,满洲、远东和蒙古东部地区的交通相对便利,满洲和远东民国有密集的铁路网,东蒙古也有库张铁路可以支持后勤。
不过三疆地区同内地的交通就不怎么便利了,虽然兰疆铁路已经修到了伊宁,不过距离阿拉木图和巴尔喀什湖还有相当遥远的距离,只能靠公路运输,很难维持大军作战。所以中国国防军对中苏战争的大致构想一直是“东进西退”,也就是一氮战将在东线发动进攻夺取苏联的东西伯利亚地区,而在西线选择退守。必要情况下可以放弃外疆和北疆大部分地区,退守南疆。
“耀如,我估计苏联很有可能同我们有类似的战略。”白崇禧道:“对他们来说,东西伯利亚是很难防守的……如果我们在蒙古部署强大的装甲集群,只需要向北突击300多公里,就能切断西伯利亚大铁路。让整个东西伯利亚苏军陷入绝境,所以苏联要么选择在东线发动进攻,联合日本进攻满洲。要么干脆选择弃守东西伯利亚,同时向我们的西北三疆地区发动进攻。而西北三疆的民兵虽然号称200万。但是实际的数量不会超过180万,再加上30多万正规军,只怕还是要选择暂时放弃外疆和北疆的……”
“把三疆的正规军增加到50万”常瑞青忽然打断了白崇禧道:“外疆的移民已经超过1000万了。不是一道命令就可以疏散的,上千万人的迁徙、安置会对我们构成极大的财政压力,对西北交通的压力也极大,所以外疆还是尽可能要守住。”
“可是……”白崇禧皱了皱眉。终于没有把反对意见说出口。常瑞青不是一个单纯的军事将领。而是一个政治家,所以不能只考虑军事而忽视政治。丢失两个省的地盘,上千万人流离失所,对民心士气所造成的打击将是相当巨大的。
“好吧,那我们就立足于守住外疆和北疆。”白崇禧思索了一下,笑道:“好在这一次的科威特战役彻底暴露了苏联t28坦克的弱点,整个就是皮薄馅大火力贫弱,咱们的追猎者一辆可以打他们五辆现在迪化就驻扎了一个装甲军。西北民兵又大量装备了铁拳,守住应该还是有可能的。”
常瑞青点了点头。思索了下说道:“不过西北这一仗终究不是好打的,健生,我担心煦苍打不了这种苦仗……”
煦苍是夏威的字号,这个夏威是最早一批追随常瑞青的保定系大将,现在已经挂上了6军大将军衔,离封帅也就是一步之遥了。不过这位夏大将军素来有些勇有余而谋不足,如果让他指挥一个装甲集团军去打伊尔库兹克,常瑞青是绝对放心的。不过要让他用劣势兵力去保卫西北三疆,恐怕就选错人了。而在眼下的中国国防军中,能够替代夏威去执掌西北的,大概只有一个人,那就是白崇禧本人白崇禧当然明白常瑞青的意思,他思索了下,点点头道:“耀如,西北方面军总司令还是我来吧,不过夏煦苍要怎么安排?他也算是一员虎将。”
“让他去北方方面军指挥装甲集群吧。”常瑞青想了想道。
“他指挥装甲兵?可是煦苍从来没有学过装甲兵啊。”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