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复几闻言苦笑着摇摇头道:“省帅。你把研究铀炸弹的事情想简单了……如果斯特拉日的事故没有发生,我们或许还能花大价钱邀请一些国际上知名度科学家来中国从事铀炸弹的开发工作。但是现在。英德两国的物理学家很快就能搞清楚核裂变的秘密,然后他们就会全力以赴投入研发,最多3、5年,英德两国就能制造出铀炸弹了。所以我们现在最佳的选择,就是利用我们手中的技术暂时领先的优势和他们合作,这样我们就能同英德两国同时拥有铀炸弹了。”
“这个铀炸弹的问题恐怕还不仅仅是研发炸弹本身吧?”李复几的话音刚落,军备部长蒋百里就忽然提出问题道:“一个相当于上万吨TNT爆炸威力的炸弹要用在哪里?这么个大炸弹的造价不菲,数量有限,如果扔在开阔的战场上能消灭多少敌人?通常一个步兵师展开后的阵地都有十几公里,上万吨TNT炸药爆炸的威力也波及不到十几公里远吧?而且战场上的地形复杂,山地、森林、河流这些特殊地形会不会吸收一部分爆炸威力?
所以我觉得这种武器用在战场上的效果并不好,拿来轰炸敌方大城市,打击敌方战争潜力和作战意志才是这种炸弹最大的用处吧?如果要炸莫斯科、炸列宁格勒,咱们够得着么?有能搭载铀炸弹的轰炸机么?所以要把铀炸弹从理论上的东西变成真正的武器还有很多难题要克服,而且靠我们自己的力量是没有办法在短期内克服全部困难的,因此我赞成在铀炸弹研发上同英德展开合作。”
蒋百里的军备部长看来是当出点经验了,没有见到实物,光凭李复几的初略介绍就推断出原子弹该如何使用了。常瑞青心里嘀咕两句,又扭头看看陆军总司令赵胖子。
胖子皱了皱眉,刚想开口,就看见陈心蕊突然推门进来,手里还捏着两份电报抄件:“先生,德国总理希特勒和英国首相张伯伦同时向我方提出邀请,希望您可以在适当的时候出访伦敦,讨论争取美国参加战争和军事技术合作等问题。”
常瑞青接过电报抄件细细看了一遍,又皱着眉头思索了片刻:“看来英国人也已经知道斯特拉日的爆炸了。伦敦我是必须要去了,不仅是为了铀炸弹,还有美国参战的问题也必须要想办法阻扰一下。”他顿了下又对李复几道:“核裂变现象现在就公开吧,一个诺贝尔物理学奖是跑不掉的。还有,这次你也和我一起去伦敦,而且我们还要尽量争取把核试验基地放在中国国内,泽民先生,你回去后抓紧时间做一个这方面的计划,再准备一些延安同位素分离工厂和中研院延安基地的资料带去伦敦。”
第六百二十七章 爱因斯坦和大杀器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轻轻放下了手中的《自然》杂志,用手指无意识地敲着办公桌。他现在的表情有些玩味,有一点沉郁,也有一点兴奋,不过更多的还是一种对科学发现可能给人类未来所带来的灾难的担忧。
他的担忧就部分来源于这份英国出版的杂志是全世界自然科学领域的权威刊物。这一期《自然》杂志的热点话题就是中国物理学家李复几发现的核裂变现象。这个时代的国际物理学界的圈子并不大,所有的科学家几乎都相互熟知,爱因斯坦也认得李复几,早在1907年1月,当时还在波恩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李复几就曾经以一篇“关于勒纳碱金属光谱理论的分光镜实验研究”的论文,推翻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勒纳的“火焰中心发射说”,从而震惊了欧洲物理学界”“。不过同二十多年前的那一次偶露峥嵘的闪光相比,这一次李复几发表的阐述核裂变现象的论文绝对可以奠定他在国际物理学界的大师地位,得到诺贝尔物理学奖不过是时间问题了。
不过让爱因斯坦感到担忧的不是一个来自东方古老国家的科学家将要摘取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桂冠,而是核裂变的军事用途,以及自己将要在核裂变武器的研发过程中所承担的责任。作为一名大师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一看到李复几阐述核裂变现象的论文,就立即将其同半个月前的斯特拉日工厂大爆炸事故联系在了一起。斯特拉日的爆炸就是由足够数量具有放射性的金属铀堆放在一起。形成的一个核的自发裂变反应,而火灾和爆炸就是这个反应失控的结果……而产生这种核裂变反应的物质就是铀的同位素铀235!从理论上说,只要将足够数量的铀235堆放在一起。就能再次制造出一场斯特拉日式的爆炸,爆炸的威力还能远远超过斯特拉日大爆炸,或许可以制造出相当于10万吨tnt炸药爆炸所产生威力的超级炸弹!只要一枚就能将柏林或莫斯科夷为平地!
而制造这种超级炸弹的最大难点,呃,实际上已经被英德两国的科学家所攻破了,就是从铀元素中分离铀235,中国人早就建设起规模庞大的同位素分离工厂。估计他们早就探索到了核裂变的秘密!而德国和英国虽然没有建设起大规模的同位素分离工厂,但是用气体扩散法分离铀235的技术本来就是这两国的科学家发明的,中国人现在使用的“气体扩散机”也是从英德两国的工厂里面订购的。相信用不了多久。英德两国的同位素分离工厂就会以最快的速度建设起来了,快则3年,慢则5年,核裂变炸弹就将出现在这个世界上了。只是不知道谁会变成这种超级杀人武器的第一个受害者……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