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之下大中华联邦政府的事务官们就可怜多了,一方面晋升的空间有限,一方面高高在上的政务官们也不会替他们谋取什么福利(毕竟他们不是政务官上台的基础)而且还被廉政公署和议会还有媒体死死盯着,**的空间实在有限的很。常瑞青在这方面模仿另一个时空的“李加坡”,一方面是搞私相授受的世家政治,一方面又用严刑峻法来打击小公务员的贪腐以讨好选民,真是太反动了!因此后来大中华联邦的公民们都不怎么肯为“朝廷效力”,联邦的文官试是没有什么人考的,绝对看不到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盛况。同样的,也堵死了寒门子弟通过个人奋斗爬上政坛高位的道路。所以这个时空大中华联邦虽然实行了民主宪政,但是政治**的现象似乎更加严重,更加明目张胆了!
事实上民主投票本身也是一种特殊的利益输送关系,说穿了就是政客们为选民谋取利益以换取选票。因此民主国家,特别是经济比较发达或是比较丰富的民主国家,都会或多或少存在“高福利病”,在社会财富的分配上更倾向最大的选民阶层社会中下层的劳动阶级。而眼下的大中华联邦也开始出现了这样的苗头,各大政党和高级政客们都纷纷组织或者拉拢各种名目的工会、农会·主动充当他们政治上的保护伞。
结果造成了大中华联邦境内的工会、农会无比嚣张。时常发动针对资本家的罢工和抗议,而联邦的政治家们虽然也接受大资本家们的捐款,但是每到发生劳资纠纷的时候,却没有人敢旗帜鲜明地站在资本家们一边,顶多进行一些左右逢源的斡工作。随着越来越多接受过义务教育的联邦公民成长为选民,这样的情况也就越来越严重,甚至开始影响到了大中华联邦的国际竞争力……看起来未来的大中华联邦是不大可能成为什么“国际工厂”,也不可能用价廉物美的工业品去冲击欧美市场,造成欧美发达国家在经济上的空心化了!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民主制度不仅算不得完美·还是一柄双刃剑。而常瑞青将这套制度引入中国到底是福是祸,对未来的国家发展到底是利是弊,就连他自己也很难搞清楚。他现在能做的,也只是利用这场世界大战为中国争取尽可能大的生存空间和资源。同时也尽可能打压最可能取代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的GCD领导下的红色印度美国和欧洲劳动者的工资福利肯定低不到哪里去·而政教合一的阿拉伯帝国也不可能成为世界工厂,而印度GCD一旦走上改革开放的路子,说不定能变成这个时空的天朝!
正当常瑞青匆匆吃完早餐,准备开始翻阅张君劢的政务报告时,就看见常瑞青的副官长陈心蕊匆匆地出现在了门口:“先生,东印度方面军的潘参谋长求见。”
常瑞青点了点头,朝旁边的潘小倩笑道:“小倩·昨天晚上忘记和你说了,你哥哥从印度赶回来了,你让人准备一下,今天晚上请他还有潘公一起到官邸吃顿便饭。”说着他就合上手中的文件,递给高小雯,随后就带着陈心蕊大步走了出去。
潘文钊是坐了一晚上的飞机才飞到南京的,所以常瑞青看到的是一个风尘仆仆的潘二公子,眼睛里面全是血丝·虽然强打着精神,但还是显得非常疲倦。看到常瑞青匆匆到来,他赶紧立正行礼。常瑞青笑道:“文钊·你就别跟我客气了。进来说,印度那里的情况怎么样?是不是要打大决战了?”
潘文钊点了点头,将一个鼓鼓囊囊的公文包递给陈心蕊然后就和常瑞青一起进了总理办公室。公文包里面是一份东印度决战计划书,陈心蕊打开公文包检查了一下,没有发现问题也拎着走进了办公室,把公文包里面的文件放在了常瑞青面前的办公桌上。
常瑞青和潘文钊面对面坐了下来,不过作战计划他是不会看的。虽然他本身的军事素质相当不错,但比较公务繁多,没有多少时间过问具体的作战问题。通常情况下,下面各个方面军交上了的作战计划都会由总参谋部最后把关·送到常瑞青这里只是形式上过一下目。
“文钊,东印度方面军需要增加兵力吗?”常瑞青扫了一眼厚厚的作战计划书问道。
潘文钊点了点头,以一种最专业的高级参谋人员才有的冷静语调回答道:“印度人的决心非常大,空军侦察和破译的印军密电码都显示,他们不仅将德里周围的5个集团军的总预备队都投入东北战场,还在抽调西北方面军的兵力……看来我们在中亚和西伯利亚的攻势已经起到了迷惑印军的作用。方面军司令部估计·印军最终可能会向东北方面军派出80万到100万人的援兵。我们如果想要确保全胜,必须在印度东北战场投入50万人。”
常瑞青点了点头,从他的表情也看不出到底是同意还是不同意,只是淡淡地问道:“包括真主党的军队吗?”
潘文钊摇摇头道:“不包括,真主党军现在拆开来去控制地方了,这项工作非常重要,如果我们不能把东北印度的地方政权抓在手里,早晚会陷入泥潭的。”
常瑞青沉吟道:“150万人不是小数目啊,虽然现在中亚和西伯利亚战场压力不大,但是日本人那里还是不得不防。他们现在正集结海陆军兵力,明面上好像是准备南下澳大利亚,但会不会声南击北还很难说。”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