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对于「和平运动」已经完全绝望,大有悔之已晚的感慨。于是,他最后的一阙「朝中措」
便在三十二年重九出现了:
「城楼百尺倚空苍,雁背正低翔;满地萧萧落叶,黄花留住斜阳。
阑干拍偏,心头块垒,眼底风光;为问青山绿水,能禁几度兴亡!」
在这一阙词之下,他自注道:『重九登北极阁,读元遗山词,至「故国江山如画,醉来
忘却兴亡」,悲不绝于心,亦作一首。』
他把这一首近乎凄厉的哀吟来结束了他的文学生涯,也等于宣告他的政治舞台生活也就
从此落幕了。
霹雳一声,民国三十四年八月十日,日本战败,宣布投降,我八年坚苦抗战,终于获得
最后胜利。南京汪记伪组织,一旦之间,烟消云散。而汪精卫本人,则早于三十三年十一月
十日病死在日本之名古屋,旋卽归葬于南京近郊之梅花山。此人晚节遗臭,罪孽满身,却能
逃过国法之显戮,亦云幸矣。据生于民前二十八年,共活了六十一岁。
内容提要
这一章写的是实际行动。
我们飞渡关山、违涉重洋去执行江案,当然是奉命行事,一公无私,其中绝无半点恩怨。可
也无妨作一假定,如若我们不具「军人身份」,亦未担任「公职」,而仅是一个纯粹去百姓的
话,对于汪精卫出卖而国家利益、为虎作伥的行为,激于义愤,也会挺身而出,为国除奸。
这不是自我吹嘘的风凉话,意思是说:汪的罪行,人人得而诛之;而我们的形像,也该是热
血青年、爱国志士,切不可扭曲为行凶暴徒、职业杀手。
江案的执行,可划分为三个阶段,早先,仅限于监视行踪;其后,进入行动前的准备;迨至
制裁令下,才算有了最后的决定。第一阶段长达两个半月之久,表示政府当局仍希望他能及
时悔悟。第二阶段,大约有十天的准备时间,亦可视为系戴先生在工作指导上的一项重要提
示。最后阶段,只有一天,我们先是迫于情势,继之出于激动,其间两度失去机会,实难辞
贻误之咎。
照说,既有相当长的准备时间,又得到充份的后勤支持,且动员了十七、八人之众,在此众
多才俊中,学有专长的留学生四、五人,出身军校的中级军官三、四人,受特警训练的警官
三、四人,出身草莽、身怀绝技之士二、三人,之外,另有义务协助、运用关系多人,像这
么优越的条件,十分坚强的阵容,顺利达成使命,该是垂手可得,轻而易举的事,可是却失
败了!
那么,败在那里?错在何处?在全部行动过程中,有丝丝入扣的描述,也作了不偏不倚的文
代。
第五章 博浪一击 误中副车(一)一个经不起考验的「软性行动」
前文──第三章尾节提到:「河内工作」已分别循由海空交通路线,委托专人分批运来
大宗武器弹药;并接奉戴雨农先生电示:「希作必要之准备,切切不可轻举妄动」等情,这
就是说,虽然有武器运来,那只是备而不用的,除非是另有指示。
我们当然是奉命惟谨,那里敢随便乱来。在这种情况之下,最重要的还是行动前的侦察
部署,要求能把汪某的生活起居摸清楚;再就是人事的编配与运用,希望所有的工作同志皆
能尽其所长。有关侦察复勘之事,仍责成技有专长的唐英杰去执行,并明白的指示他,无论
多么艰险,必须设法进入汪某宅内察看,如果实无可能,最低限度也要跃登房顶,以倒卷帘
的姿式,加以窥探才行。在人力分派方面,新近又从昆明调来两位同志,都是干行动的,其
中一位张同志,广东梅县人,印象中,还记得他的面孔宽阔,大眼睛,颇具福相;另一位同
志,我连一点影像都追不回来了,谨向这位同志致歉,不过,我还是想打听打听看。因为我
们的住所已经有了七个人,实在住不下了,所以把他们安顿在另一处所,并将他二人列为预
备人员,由鲁翘和他保持联络。
至此,「河内工作」转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我们是在「备战状态」下,静候一声令下。
在这里,笔者需要交代明白的是,「备战」只是戴先生代表军统局的一项预先措施,并
不表示中央当局已经作了制裁汪精卫的最后决定。至于说,戴先生在此一历史性行动中,产
生了一些什么作用,笔者则不敢凭空推断。不如写我了解的事情,以遂初衷。
有一段经过,原不打算写出来;已往的几十年里,「河内的故事」说得太多了,可是从
来都没有提起过这件事。
现在既然是提供历史资科,那就应该实话实说,如果不说,不仅隐瞒了事实上,这段经
过,也将永远湮没而无闻了。
至于写出来有没有不良的影响,因立场、角度、看法之不同,必将各说各话,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了。
再说,这也是我们「河内工作」的一部份,既然有那么一回事,说来也颇饶趣味,从中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